從出臺全國首部規范綠色金融的綜合性法規,為全國綠色金融法治化發展提供先行示范,到出臺全國首個氣候投融資地方標準《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與評估規范》,再到創新推出“降碳貸”等新型信貸服務模式……
近年來,深圳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強化監管引領,初步構建了以“碳減排”為核心的綠色金融體系,形成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為全市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綠色能量。生態環境部門也通過氣候投融資、環境信息披露、EOD等參與綠色金融,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深圳力量。
深化投融資改革
促進銀企對接
氣候投融資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動能。近年來,深圳多舉措推動氣候投融資改革,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
建設體現深圳產業特點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是深圳深入開展氣候投融資改革的重要舉措。據了解,深圳于5月29日出臺全國首個氣候投融資地方標準《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與評估規范》,該規范結合深圳市氣候變化領域的產業特點和氣候投融資改革實踐經驗,構建了“2+3+4+5”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與評估體系。
深圳開展基于大數據的項目評估篩選,先后發布兩批國家(深圳)氣候投融資項目清單,累計推出融資項目196個,融資需求411億元,項目實施后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減排量約591萬噸。入庫項目依據綠色信貸、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綠色金融工具的產業要求,對入庫項目進行分類并貼標,減少金融機構自行評估項目綠色屬性的環節,促進銀企雙方對接效率。
2023年11月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舉辦的鹽田區綠色金融政銀企對接會在鹽田區大梅沙萬科中心舉行。活動不僅展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氣候投融資支持政策,還展示了14家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情況和相關金融產品。在此次發布的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第二批入庫項目,具有氣候效益與市場潛力顯著、注重對小微企業的支撐等特點,匯聚一堂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就關心的項目情況、融資成本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和互動。
“為積極爭取入庫項目得到融資支持,我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舉辦系列氣候投融資政銀企對接會,在南山區、福田區、龍華區、鹽田區累計舉辦5場,參與的金融機構40余家,企業70余家,2023年落地信貸逾43億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政策助力,服務加持。深圳還通過完善財稅金融等多方位政策支持氣候投融資。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印發《深圳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7)》,對入庫項目融資成本在最高限額范圍內按比例進行補貼。此外,地方金融管理局印發《深圳市綠色融資主體庫管理辦法》,將氣候投融資等項目自動納入綠色融資主體庫。深圳市中小企業局就中小微企業氣候投融資綠色信貸提供風險補償。深圳市稅務局梳理綠色產業企業庫現有政策,為企業提供綠色稅收指導。
構建碳賬戶體系
創新應用場景
作為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深圳持續發揮試點城市優勢,通過構建企業碳賬戶金融應用體系建設,創新“降碳貸”應用場景,為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樣本”。
2024年4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印發了《深圳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依托該工作方案,我們打造了覆蓋面廣、成本低的數據底座,通過發揮深圳稅務數據全面數字化的優勢,在企業授權的情況下,利用科技工具抓取企業相關的發票數據,計算對應二氧化碳排放量,構建碳賬戶數據基礎。”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相關負責人透露。
深圳企業碳賬戶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主導作用,具有數據底座覆蓋面廣、可信度高,核算評級規則清晰、科學智能,應用場景部門協同、創新多樣等特點。企業碳賬戶的建立,將助力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是對國家“雙碳”戰略的積極響應。
此外,為了開展規則清晰、評價智能的核算評估,深圳發布了全國首個全定量化《企業碳評級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從能源效率、排放效率、節能效果、減排效果、行業效率等多個維度評估企業的低碳表現,對標行業基準值,開展加密計算,將企業低碳表現分為AAA到C三級九個等次,最終出具碳賬戶評級報告。
7月3日下午,一場聚焦綠色金融創新與實踐的盛會——以“綠美深圳,碳啟新程”為主題的深圳企業碳賬戶上線、“降碳貸”首發暨“綠色金融應知應會”項目啟動會在深圳南山成功舉辦。
據了解,“降碳貸”是深圳企業碳賬戶首發落地場景。該產品是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基于企業碳賬戶體系推動打造的綠色信貸產品,可根據企業碳排放表現提供差異化融資支持。
目前,深圳轄內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等首批8家銀行已為8家企業提供授信金額共計3.1億元,接下來還將繼續探索在財政涉企資金低碳門檻等領域的應用。
環保與產業融合
實現“兩山”轉化
深圳市首個入選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的項目——深圳市鹽田區小梅沙片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也是廣東省首個濱海旅游度假區EOD模式項目。該項目通過將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賦能增值。
“該項目以小梅沙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為核心,以生態旅游產業開發為載體,通過生態旅游產業經營收益反哺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實現項目層面資金自平衡。”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鹽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項目獲得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取得5.2億元授信,并已提取首批貸款1490萬元,為深圳市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走出新路。
據介紹,鹽田區政府以小梅沙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為核心,以生態旅游產業開發為載體,將小梅沙片區打造為“國際都市型親海度假區”。項目統籌實施面積3.9平方公里,建設期為2022—2025年,整體運營期為2026—2053年,總投資規模7.56億元,其中生態環境治理類項目投資約占60%。
通過項目實施,預期實現污染物大幅削減和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小梅沙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穩定達第一類標準,海濱浴場水質優良天數比例穩定達100%,近岸海域珊瑚礁覆蓋率穩中有升,片區生態產品價值顯著提升。
目前,該項目基本完成了疊翠湖公園、小梅沙海濱公園的建設內容,小梅沙海濱浴場部分區域也投入使用,取得了初步成效。項目成功探索了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區域經濟高質量增長的綠色發展之路,努力跑出了高質量發展EOD模式建設的“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