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存史、資政、育人,明史鑒今、鑒往知來。紅色檔案不僅是檔案資料的重要組成,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珍貴載體,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連云港市檔案館緊緊圍繞檔案存史資政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在全國率先創新開展紅色檔案開發教育工作,探索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新路徑新賽道,深度挖掘紅色檔案深層次內涵,以紅色文化凝心聚魂,用紅色精神賦能鑄魂,讓紅色檔案資源“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
關鍵詞:紅色檔案;資源建設;開發教育;基地聯盟
1 研究背景
連云港,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連云港是八路軍115師和新四軍第3師兩大軍事主力部隊的根據地和聚集區,劉少奇、陳毅、羅榮桓、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市內有全國唯一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現有2個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66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55處革命遺址,各級檔案館館藏紅色檔案資源近百萬余卷、件,這些紅色資源銘刻著連云港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連云港市成為14個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連云港市的重要地位和發展前景寄予厚望和期許,先后5次見證連云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2017年又作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的重要指示。連云港市搶抓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一帶一路”強支點、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等戰略發展機遇,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東西雙向開放、產業提質升級、沿海開放開發、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等過程中形成的紅色檔案資源,在連云港市檔案館蔚然大觀。
這些紅色檔案記錄、留存、展現了城市發展的絢麗軌跡、社會變化的點滴記憶、奮進征程中的大事要事,是港城人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的奮斗印跡、歷史憑證,為彰顯共產黨人的信仰底色、初心使命提供了豐富的檔案資源支撐。深化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引導黨員干部從黨史中汲取精神養分,永葆革命精神和斗志,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為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凝聚廣泛精神力量,是新時代連云港檔案工作者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
2 案例概述
創新開展紅色檔案開發教育是連云港市檔案館于2022年起在全國首創的檔案品牌工作。該品牌樹立全市“一盤棋”意識,聚集內外力量,完善聯動機制,通過實施“集聚紅色檔案資源、打造紅色檔案館際基地聯盟、開發紅色檔案文化、鍛造紅色檔案品牌”四大行動,切實加大紅色檔案資源建設、宣傳開發力度,用紅色檔案發聲,讓紅色歷史說話,大力推進連云港市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工作向縱深跨越,務求“出手即出彩、創新即品牌、工作即精品”。特別是創新開展的“紅色先鋒講述紅色檔案故事”活動,以“守好心中的開山島”等為主題,邀請“人民楷模”王繼才的妻子、全國“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王仕花,全國重大典型“雷鋒車”組,全國道德模范方敬學生代表等以第一視角講述先鋒模范紅色事跡,場外觀看直播逾30萬人次,社會影響廣泛。“學習強國”平臺、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中國檔案報》《新華日報》等20余家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進行了集中報道。該活動獲評2023年度江蘇省檔案文化精品獎音視頻Hbj/Qda+dCMC1HzMrMCz6Q==(活動)類一等獎、連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品牌。
3 創新點
連云港市檔案館突出“檔案姓黨、檔案最紅”兩大屬性,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時代價值和歷史價值,著力將檔案館打造成集檔案管理、資政襄政、興文育人、傳承文脈、賡續精神的精神文化高地。
3.1 創新紅色檔案征集“新機制”
檔案工作,資源為王。連云港市檔案館將紅色檔案、名人名家檔案、鄉賢檔案、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檔案征集納入重點工作任務,打好檔案征集接收工作“組合拳”。一是推出征集“新機制”。建立市縣聯動、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機制,注重上下協同、左右聯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紅色檔案征集和評選工作,推進紅色檔案征集由檔案部門單打獨斗向多部門、多領域協作轉變。二是拓寬征集“新渠道”。聚焦媒體融合,思維變革,改變“紙來紙往”的傳統檔案征集方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并以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微博、平臺客戶端為內核,在《連云港日報》、連云港發布、連云港手機臺、“紅色蘭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紅色檔案征集公告,增強紅色檔案征集傳播力、影響力,形成線上線下同心圓。三是打造征集“新亮點”。出臺征集工作制度規范,從源頭抓好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檔案的形成和留存,實行檔案管理全流程介入、無死角監督、零距離指導,實現重大活動“結束即進館”目標。
3.2 創新紅色檔案開發“新平臺”
突出城市定位、城市特色,向外部借力、向內部挖潛,做大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教育“朋友圈”。一是打造“蘇魯交界紅色檔案共建共享平臺”。連云港與山東日照、臨沂接壤,歷史上都是山東抗日根據地濱海區的組成部分,在檔案資源上存在共性,互補共用的合作空間非常廣泛。但長期以來,因缺乏共建共享機制,蘇魯交界群眾跨館查檔路途遠、手續多、效率低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此,連云港市檔案館堅持合作開發共贏的理念,牽頭打造“蘇魯交界紅色檔案共建共享平臺”,充分挖掘蘇魯交界紅色檔案資源,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攜手以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為理念提升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整體水平。二是打造館際基地聯盟教育平臺。針對長期以來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多頭管理、紅色資源傳承弘揚渠道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拓展的現實需要,建立完善全市紅色檔案“一盤棋、有特色、強活力”工作機制,創新打造“紅色館際聯盟”,促進紅色檔案資源要素在全市范圍內有序流動、合理配置。
3.3 打造紅色檔案宣教“新模式”

對紅色先鋒的最好致敬,就是講好他們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連云港市檔案館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創新開展“紅色先鋒講述紅色檔案故事”主題活動,打造紅色檔案宣教名片。一是讓紅色檔案走出來。跳出出版書籍、舉辦展覽、拍攝專題片等傳統紅色檔案開發方式,創新開展紅色先鋒現場講述紅色檔案故事活動,推進紅色檔案走出庫房、走上舞臺、走進干群、走入人心,使之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檔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載體。二是讓紅色故事講起來。通過親歷者講述、身邊人回憶、文藝家情景再現等方式,邀請“人民楷模”王繼才的妻子王仕花等,情景化、沉浸式講述先鋒模范先進事跡、英雄故事、奮斗精神,激發廣大群眾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奮發的干勁、更加務實的作風投身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三是讓紅色精神傳開來。編制紅色檔案故事匯集、錄制活動專題片光盤,在網絡新媒體、連云港民生檔案服務“指尖云”平臺、連云港電視臺公共頻道反復播放,推動英雄故事傳入千家萬戶,走進尋常百姓家,在全社會形成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3.4 打造特色檔案文化“新品牌”
強化特色品牌的價值意識、旗幟意識、導向意識,積極探索紅色檔案“編研+”模式,在紅色檔案開發利用實踐中創唯一、樹品牌。一是打造檔案資政品牌。緊扣紅色資源開發“國之大者”,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把主動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打造《檔案資政參考》品牌,扎實推進檔案工作由傳統“檔案庫”向“紅色基因庫、發展思想庫”轉型。二是打造檔案編研品牌。制定總體編纂規劃,重點挖掘革命歷史以及重大戰略、重大活動、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的檔案資源,編撰檔案文化書籍,打造高質量展陳,不斷增強紅色檔案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推動工作重心由重館藏向既重館藏又重開發利用轉型,檔案工作者由“保管員”向“研究員、宣傳員”轉型。三是打造檔案服務品牌。堅持把為民惠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開展“連檔連心”服務品牌建設,努力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變為群眾的暖心、讓群眾的揪心變為放心、將服務的熱心變為群眾的舒心,推動檔案工作者由“保管員”向“服務員”轉型。
4 具體做法及取得成效
近年來,連云港市檔案館勇扛紅色檔案開發教育的時代責任,扎實推進“紅色精神館、城市文脈館、數字智慧館、主題教育館、標兵示范館”五館共建,持續推動紅色檔案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4.1 集聚紅色檔案資源,推動紅色檔案資源“管”起來
突出“存史有道”重點在資源,抓源頭、強服務、拓渠道,打好資源建設的組合拳。出臺紅色檔案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規范,全面摸清底數、加強科學保護。落實《全市重大活動檔案員派駐制度》,第一時間派員進駐并科學做好中歐班列合作國際論壇、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等國際性會議、重大活動檔案資料歸集工作,第一時間做好習近平總書記致中歐班列合作國際論壇重要賀信等珍貴檔案入館珍藏。緊扣連云港市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五福傳家 珍藏國家”社會面紅色檔案、“我見證 我捐贈 我自豪”專項征集行動,廣泛征集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影響的家書、家訓、家藏、家傳、家譜及連云港市40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重大活動、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相關紅色檔案。實施“新時代新成就連云港記憶工程”,強化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園等“一帶一路”標桿和示范項目檔案歸集,打造具有連云港特色的記憶庫。至2023年底,連云港市檔案館館藏總量實現三年翻番。
4.2 打造紅色館際聯盟,推動紅色檔案資源“融”起來

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印發《關于開展“紅色檔案開發教育基地”申報命名工作的通知》,創新開展“紅色檔案開發教育基地”館際聯盟建設,先后3批命名抗日山烈士陵園、連云港港口博物館等28家紅色檔案開發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傳遞紅色力量的重要作用。與臨沂市、日照市、煙臺市等地檔案館簽訂《跨館利用服務工作協議書》,在異地跨館出證、民生檔案共享等6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整合300萬條民生檔案數據資源、紅色檔案資源等,在全省率先上線民生(紅色)檔案服務“指尖云”平臺,推進紅色檔案資源多維度應用。建成涵蓋紅色檔案展示、紅色資源開發教育培訓等8個中心的江蘇省首家實訓基地,先后與江蘇海洋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等多所高校簽訂紅色檔案賦能高校思政教育戰略合作協議、掛牌實踐教學基地等,推動館校紅色檔案資源“共聯共建”“共研共享”“共融共育”,充分發揮檔案事業在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工作中的特有價值。
4.3 開發紅色檔案文化,推動紅色檔案資源“活”起來
實施“紅色蘭臺”編纂工程,緊扣連云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選取新時代“后發先至”、大興調查研究、弘揚“四敢”精神、黨紀學習教育等專題,不斷挖掘歷史經驗,撰寫《毛澤東主席與連云港》《招商引資的工作經驗》等15篇有思考、有深度、有啟示的《檔案資政參考》文章。《江蘇檔案資政參考》全文轉發《關于我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思考建議》,時任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作出批示。《檔案資政參考(2023)合輯》在市“兩會”精彩亮相,受到代表、委員熱贊。實施紅色記憶工程,編纂《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印跡》《牢記囑托——連云港市打造“一帶一路”標桿示范項目印跡》《堅持就是勝利——2022年春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等多本政治性、思想性、史料性強的干部教育讀本。加強研究闡釋,編撰10卷本《連云港史話》叢書,多側面、多視角展示連云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傳承港城歷史文脈,梳理港城人文源流,填補連云港市歷史文化研究空白。堅持政治、思想、藝術相統一,開設“紅色珍檔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館”“特藏館”等5個精品展陳;建成全省首家集圖書借閱、珍檔展陳、學習交流等為一體的 “蘭臺·城市書房”;精心籌建“港城榮譽館”,舉辦“紅色蘭臺·港城名家”講堂,著力將連云港市檔案館打造成為挖掘紅色精神、梳理港城文脈、展陳“四史”教育集聚地、引力場。
4.4 鍛造紅色檔案品牌,推動紅色檔案資源“熱”起來
以“守好心中的開山島”等為主題,先后舉辦兩屆“紅色先鋒講述紅色檔案故事”活動,場外觀看直播逾30萬人次。該品牌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激發廣大群眾在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中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的有力載體和平臺。打造“三為三讓”征集品牌,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等10多家單位,開展“三為三讓”檔案專題征集工作,即“為好人建檔,讓德者留芳;為名家建檔,讓尊者留名;為鄉賢建檔,讓賢者留世”,征集人民楷模王繼才、全國重大典型“雷鋒車”組等先進典型、港城名家珍貴檔案3000余件,該品牌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檔案館館長論壇上推介展示。打造“連檔連心”服務品牌,整合300萬條民生檔案數據資源、紅色檔案資源等,民生(紅色)檔案服務“指尖云”平臺、“蘇魯交界紅色檔案共建共享共用”平臺年均接待利用紅色檔案15000余人次。
5 學術研討

各級檔案部門強化紅色檔案資源保管保護,深耕紅色資源開發,筑牢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陣地,用紅色檔案滋養精神,創新實踐推動紅色血脈融入人民心靈,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彰顯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作用。
5.1 以檔案開發和數字敘事理論開拓紅色檔案開發教育新場景
紅色檔案是黨史記憶的重要媒介,其記載和蘊含的紅色史實的意象表征與記憶建構,本質上是一種國家記憶和集體記憶。[1]紅色檔案的征集、整理、數字化轉換等基礎工作為紅色檔案敘事多途徑開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分析、研判、識別出紅色檔案敘事的關鍵所在、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紅色檔案的敘事開發策略[2],是檔案部門打破思維定式、傳統套路,創新開展紅色檔案開發教育的實踐路徑。連云港市檔案館創新開展的紅色先鋒講述紅色檔案故事,通過檔案講述、人物專訪、主題歌舞、情景演出、時空對話、詩歌朗誦等多角度的藝術表現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系統化加強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力舉措和生動實踐。
5.2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貫徹落實提升紅色檔案開發教育新站位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檔案資源開發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檔案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新高度,持續強化紅色檔案資源的保管保護和開發利用。[3]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紅色遺產”,善待這些“紅色寶藏”,用心呵護、科學保護紅色檔案資源。要深度挖掘紅色檔案資源的精神內涵,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做好“擔當者”“繼承者”,進而讓紅色檔案資源融入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5.3 以“新質生產力”發展理念提振紅色檔案開發教育新動能
檔案因其原始記錄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其關鍵在于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其不僅與檔案事業緊密相連,更是激發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連云港市檔案館積極踐行“在中心中找使命、在大局中找位置、在發展中找價值”工作理念,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善用“新質生產力”發展理念,活用紅色檔案資源,挖掘城市特色文化底蘊,深層次布局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檔案資政襄政,推進“紅色精神館、城市文脈館、數字智慧館、主題教育館、標兵示范館”五館共建,有力推動檔案工作由傳統“檔案管理庫”向“紅色基因庫、發展思想庫、城市文脈庫”轉變,傳統檔案館向“紅色精神館、城市文脈館、智慧數字館”轉變,檔案工作者由“保管員”向“研究員、參謀員、指導員、服務員”轉變,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中彰顯了檔案新擔當、新作為。
綜上所述,連云港市檔案館以連云港地區豐富的紅色檔案資源為依托,創新開展紅色檔案保管保護和開發教育,做強服務大局文章,做實以檔資政工作,做優鑄魂育人使命,在推進紅色檔案資源開發上創出了特色、放出了樣子,做出了示范。期待本案例能為推動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研究、紅色檔案文化品牌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
案例撰稿人:許思文 黃永艷
注釋與參考文獻
[1]龍家慶.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講好中國檔案故事[EB/OL].[2022-10-25].https://mp.weixin. qq.com/s/zwsQON1B0-xwY5yppIbP3Q.
[2]龍家慶.基于數字敘事理論的紅色檔案開發策略研究[J].檔案管理,2023(4):66-68,72.
[3]樊春穎,聶勇浩.社會記憶再生產視角下紅色檔案傳承紅色基因的實施路徑[J].檔案與建設,2023(12): 22-26.
(責任編輯:邵澍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