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醫療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集中用餐單位,具有人員集中、用餐量大等特點,其食品安全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提高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水平,加強對食堂承包經營行為的管理,降低風險隱患,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管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集中用餐單位食堂承包經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集中用餐單位作為食品安全責任主體,應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對本單位食品安全負總責。
首先,要以機關或者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證、社會組織登記證或者營業執照等載明的主體作為申請人,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規定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其次,要建立完善食堂承包經營準入、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嚴格按照招投標程序統一組織招標,與承包經營企業簽訂合同(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理確定合同(協議)期限。督促承包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定期對食堂承包經營企業進行檢查、評估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最后,要加強承包經營合同(協議)約束,將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到位并多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件)、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情形列入合同(協議)終止條款。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件)、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且拒不整改或連續整改不到位的、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應及時報告屬地市場監管和行業管理等部門。
做好食品安全把關人
承包經營企業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把關人之一,要從具體工作入手,切實保障食材、菜品安全,并主動接受集中用餐單位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嚴格按照許可項目,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和合同(協議)約定進行經營,確保食堂食品安全。
承包經營企業要依法依規配備配齊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結合實際明確崗位職責,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要求,同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共同開展食堂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承包經營企業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應當立即整改;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食品經營活動,并及時向集中用餐單位和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加強監管力度
市場監管部門對集中用餐單位及其食堂承包經營企業進行嚴格監管,能夠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下一步,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從許可管理、日常監管、抽檢、宣傳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為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護航。
《通知》指出,對采取承包經營的集中用餐單位食堂要依法評定風險等級,按規定頻次和檢查要點嚴格開展日常檢查,對風險高、有不良記錄、發生過食品安全事故(件)的集中用餐單位食堂及其承包經營企業,要加大監督檢查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