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通過改善國民營養狀況、提升食品和營養產業的健康發展等措施,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將國民健康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這恰好與人們日益重視的膳食平衡、個性化營養干預等關注點不謀而合。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營養食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礎營養補充,而是更加注重定制化、精準化和均衡化。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定制化營養食品的標準化生產流程及嚴格的質量控制策略,實現定制化營養食品的產品質量提高,保障消費者健康,推動定制化營養食品行業規范化發展。
1.定制化營養食品內涵
1.1 定義
定制化營養食品,也稱為個性化營養食品、精準營養食品,是一類基于個體營養需求和健康狀況,通過科學配方和先進工藝生產的食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三類食品因其特定的消費對象和特殊的功能被定義為特殊食品。定制化營養食品除包含上述三類特殊食品外,還包括定制化膳食營養補充劑、針對特殊身體或生理狀況的特殊膳食食品及定制化餐品。對于特殊食品,其生產、銷售和廣告宣傳都受到更為嚴格的法規管制,包括但不限于產品注冊、標簽標識、功能聲稱、生產許可和質量控制等。而對于普通定制化食品,雖然監管相對寬松,但仍需遵守食品安全標準,確保產品安全無害、標簽信息真實準確。
1.2 特點
定制化營養食品通過科學評估和定制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特定的營養需求,具有個性化、科學性、功能性、安全性等特點,具體如表1所示。
1.3 與傳統食品的區別
定制化營養食品區別于傳統食品的關鍵環節在于高度個性化和精準營養需求的滿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個性化需求評估,精準采集消費者具體營養需求,并將需求信息轉化為營養配方方案,這是定制化營業食品生產的重要基礎條件;二是精準配方設計,在滿足專項需求的同時,兼顧營養均衡,避免潛在不良反應;三是實時監控、調整與優化,根據消費者反饋和健康數據的變化,動態調整配方,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健康狀況的變動;四是定制化包裝與標簽,標簽需清晰標注個性化配方信息,包括營養成分、過敏原警告、食用指導等;五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對于收集的大量個人健康信息采用加密技術和安全協議等方式,確保數據安全和隱私不被泄露。
2.定制化營養食品的標準化流程
定制化營養食品的標準化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配方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標準化要求,確保定制化營養食品在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都符合高標準要求,從而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
2.1 需求分析與評估
需求分析與評估是定制化營養食品生產的重要基礎環節,是最終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消費者具體需求的基礎條件。通過一對一咨詢、問卷調查、健康設備監測、遺傳和代謝測試等途徑收集消費者的個體信息和需求信息,并通過生化實驗室檢查、微型營養評估(MNA)、心理健康評估等專業健康評估工具完善消費者健康檔案,為定制化營養食品的設計及后續定制方案調整提供依據。現階段,定制化營養食品企業在需求分析與評估方面主要分為問卷型、終端型、檢測型和綜合型四種類型,具體如表2所示。
2iz2gWNzEdyFEwRmKsj75KJ49iZ7QnmDgNrY81etyS10=.2 配方設計與優化
配方設計與優化是定制化營養食品開發的關鍵環節。它是基于營養需求評估結果,綜合考慮營養素的種類和比例、功能性成分的選擇及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方法等多方面內容,為消費者提供科學合理的營養供給方案。通過科學合理的配方設計和不斷的優化,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
2.3 原料采購與檢驗
原料采購與檢驗是確保定制化營養食品品質與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制定嚴格的采購標準和實施科學的檢驗流程,能有效控制原料的品質與安全風險。原料采購標準的制定應首先考慮原料采購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符合可持續性及綠色發展原則,優先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穩定供應能力和嚴格質量管理體系的供應商。原料檢驗標準包括接收檢驗標準、物理指標檢驗標準、化學指標檢驗標準、微生物指標檢驗標準及原料追溯機制等。
2.4 生產加工
嚴格的生產加工流程對保證定制化營養食品的品質與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標準化要求包括生產加工環境的準備與消毒、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及操作規范、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管理與質量監控等要求。生產企業應建立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符合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系統、GMP(良好生產規范)標準等相關要求。而且應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出現質量問題后,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2.5 成品檢測與包裝
定制化營養食品作為食品的一種,在成品檢測與包裝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成品檢測包括外觀檢測、性能檢測、精度檢測、清潔度檢測、包裝檢測、可靠性檢測,應符合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相關要求。包裝材料的選擇應根據產品的特性、運輸條件、儲存環境及環保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包裝過程應嚴格控制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避免產品受潮、發霉或變質。包裝標識清晰,消費者能夠準確識別產品信息、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
2.6 物流配送與售后服務
在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務方面,企業應構建高效、安全、可靠的物流配送體系和專業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定制化營養食品一般對溫度、濕度等條件有較高要求,物流配送可考慮冷鏈配送,使用防震、防漏、保溫等特殊運輸包裝材料。專業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應能夠有效收集與分析消費者反饋,對消費者反饋的問題迅速響應并提出解決方案。建立售后服務質量監控機制,定期對服務流程、服務態度等進行評估和改進。
3.定制化營養食品的質量控制策略
定制化營養食品的質量控制策略聚焦于從原料采購到成品交付的全鏈條管理,通過精準的配方設計、嚴格的生產標準、實時的過程監控及系統的成品檢驗,保證每一項產品均能滿足個體化的營養需求。此外,運用智能技術和數據分析,強化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與考核,以及持續的消費者反饋循環,共同構建了一個動態優化的質量保障體系。
3.1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覆蓋全生產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對生產各階段的嚴密監控,及時發現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避免問題產品的發生。從原料采購到成品出廠的每一個步驟都應遵循嚴格的質量標準,維持產品品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系統化方法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識別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預防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3.2 原料質量控制
建立嚴格的原料采購和驗收制度,加強原料供應商的資質審核與定期評估,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實施原料入庫前的嚴格檢驗,包括但不限于感官特性、理化指標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標檢驗。根據原料特性和存儲要求,提供適宜的儲存環境,滿足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等要求。對原料進行定期抽檢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
3.3 生產過程控制
制定詳細的生產操作規程與作業指導書。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確保生產過程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定期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和衛生狀況。定期對員工進行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培訓,明晰崗位職責和安全要求。
3.4 成品質量控制
對成品進行營養成分、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殘留等多個方面檢測和評估。定期進行產品穩定性試驗和貨架期試驗,檢測產品在保質期內品質穩定性。建立產品留樣制度與追溯體系,有助于進行召回管理、問題根源分析和責任追溯。
3.5 人員培訓與考核
定期對生產、檢驗等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與考核。開展質量相關培訓,提升員工質量意識。建立健全企業員工激勵機制與獎懲制度。引進高素質人才,提升員工隊伍整體素質。
3.6 法規遵循與認證
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規和行業標準,確保產品的合法性和合規性。積極申請并通過相關認證(如ISO、HACCP等),提升產品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3.7 持續改進與創新
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鼓勵消費者、員工提出改進建議。建立有效的消費者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和處理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根據行業動態與消費者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定制化營養食品的方案和生產工藝,推動產品創新。
小結
定制化營養食品的核心在于將傳統的“一刀切”生產模式轉變為“一對一”定制服務,這要求企業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靈活的生產系統及高度專業化的營養學知識。作為新興領域,我國定制化營養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還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隨著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蓬勃發展,定制化營養食品也將迎來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