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挖掘內需潛力,不斷增強新動能新優勢,增強經營主體活力,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社會信心,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2024年7月26日,主持黨外人士座談會時強調
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4年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寧夏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獨特,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寧夏的現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產業,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產業,要精耕細作、持續發展。加強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6月20日,在寧夏考察時強調
青海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有效集聚資源要素,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堅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兩手抓,廣泛應用新技術,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4年6月19日,在青海考察時強調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領導干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年6月16日,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強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生產力布局對就業影響的評估,推動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2024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山東在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大有可為。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大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要深度對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2024年5月24日,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重慶制造業基礎較好,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4月24日,在重慶考察時強調
本刊編輯部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