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整改作為審計的后半篇文章,是提升審計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證,直接關系到審計職能的充分發揮。整改評估工作是落實審計整改“回頭看”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是督促整改落實的有效抓手。
審計整改評估的積極作用
當前,審計整改評估工作是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極為重要的一環。2019年、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民銀行內審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單位“建立健全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機制”“探索建立審計整改評估工作機制”,為各地人民銀行系統指明了整改評估工作方向。江西省分行也第一時間建立了《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管理辦法》,并于2023年6月印發了《審計整改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在江西省人民銀行系統內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審計整改評估體系,為省內各市分行開展審計整改評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引。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贛州市分行高度重視審計整改評估工作。一是探索出臺了整改評估機制。2021年制定印發了《贛州市分行內審發現問題整改評估辦法(試行)》,從認領問題、制定措施、責任落實、整改推進、整改報告、機制建立等方面,運用現場和非現場核實相結合的方式,對審計整改情況進行百分制監督評估。二是扎實做好整改評估工作。2022年充分運用贛州市分行“大監督”工作機制,通過巡審聯動、各類業務檢查,對轄內6家發現問題的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開展了現場核查評估。2023年按上級行統一部署對近兩年機關同級審計項目開展整改評估。三是撰寫年度綜合評估報告。對在整改評估工作中發現的制度執行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力等情況匯總分析,剖析產生原因,提出改進方案。根據問題的輕重及影響程度,以風險提示函、紀檢建議書、約談等方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提醒警示,有效促進了審計問題整改。
從執行效果看,審計整改評估發揮了積極作用,達到了制度設計的預期效果。一是切實提升了整改實效。通過審計整改評估,進一步查擺工作中的短板和漏洞,促進整改機制更完善、內控建設更優化,確保審計問題不抬頭。例如,《評估辦法》明確“對審計整改未召開黨委會或專題會進行研究的”給予相應扣分,有效改變了以往有的單位“整改主體責任不清晰,以專題會研究上級行審計整改、以部門會議研究同級審計整改”的狀況。通過整改評估,贛州市分行轄內各支行、各部門對審計整改的政治性、重要性、嚴肅性的認識逐年增強,整改不力事項逐年下降。二是深化了內審職責定位。審計整改評估工作對深化內審職責定位、強化內部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強調內審既要善于發現問題,又要積極解決問題,提升了內審的內在價值,切實發揮了在健全基層央行治理體系中的作用。通過對以往審計發現問題的“回頭看”,“已整改”問題未再發生,“長期改進”問題能夠抓長抓常,審計發現的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得到了及時有效的遏制和化解。三是加強了全面從嚴治黨。審計整改評估工作對突出審計成果、提升全面從嚴治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整改評估成果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黨委辦公室等其他“大監督”部門共享,作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有效督促了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盡職免責。
審計整改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贛州市分行在開展審計整改評估時發現,審計整改仍然存在“整改推進效率不高、整改責任劃分不清、整改進度停滯不前”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整改實效。
一是審計問題可整改性低下導致整改推進效率不高。審計發現的問題是審計整改和整改評估的起點。審計中,有些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歷史遺留問題、體制機制問題始終困擾著審計人員,導致部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存有疑慮,不敢反映真問題。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各類房產權屬不清、賬實不符問題。例如,2019年對某支行原行長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發現房產存在賬實不符問題,因房改后上級行一直未批復下賬,整改狀態仍未完成。此類房產問題多為早些年房改后所形成的歷史遺留、體制機制問題,各地支行普遍存在,難以依靠基層單位自行整改,在基層缺乏可整改性。將其列為審計發現問題要求基層限期整改,既影響單位整改效率,被審計單位也普遍難以接受。
二是整改責任清晰性不明導致相關部門推諉扯皮。審計中,有些問題會涉及兩個以上的部門,且各部門對此問題各執一詞。審計報告雖會發送至各相關部門,但未明確具體整改責任部門,導致相關部門都認為整改主體責任不在自己部門,整改責任劃分不清導致在整改主體的認定上陷入僵局。比如,針對集中采購業務,上級行內設部門較多,對采管分離、采用分離都有明確規定。但落實到基層,受限于部門和人員編制基數限制,管理部門、采購部門和需求部門無法完全分離。
三是整改措施及時性不夠導致整改進度停滯不前。從近年來的整改情況看,仍有一些部門對審計認識不夠到位,對整改要求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整改報告的行文不夠規范,對整改狀態的判斷不夠嚴謹,報送整改報告時采用“定期整改”“及時整改”等模糊性用詞。內審部門一旦未及時跟進問題整改,被審計單位便可能有所松懈致使整改進度停滯不前。例如,2022年對某單位開展合同管理專項審計,發現未按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問題,被審計單位遞交整改報告中整改狀態表述為“正在整改”,并表示已制定制度,只待征求意見各部門后提交黨委會審議。但審計整改評估發現,在報送整改報告之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該制度仍處于草稿階段,制度未步入上會審議程序,未正式發文實施,導致問題整改進度停滯不前。
審計整改應把握的幾個維度
首先,把握審計問題可改度,前瞻性權衡審計整改落地。一是要嚴把審計問題“入口關”,避免造成整改“鴻溝”。提出審計問題時,要與被審計單位、業務對口部門充分溝通,明確問題成因和定性,確保審計發現問題具有可整改性。要正確評價審計整改率,不能簡單地將“是否完成整改”作為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硬性指標,對于客觀上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被審計單位難以自行整改的問題,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審慎判斷,不宜列為審計問題,考慮列為審計關注,避免人為制造整改“死胡同”。二是推動完善頂層設計,疏通審計整改政策渠道。針對因權限不足而待上級批復后才能整改的問題,審計雙方都應當加強調查研究和對上溝通,將此類問題隱含的風險說清說透,并提出可行性較高的意見建議,推動上級單位出臺制度,給予政策,清除權限障礙,促進“基層無力整改問題”整改。
其次,把握整改責任清晰度,壓實壓細審計整改責任。一是要壓實被審計單位的整改主體責任。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應作為整改第一責任人,由上至下認真研究落實審計整改,在單位內部營造積極整改的良好氛圍。二是要明確整改責任落實部門。依據業務流程,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劃分整改責任。審計問題涉及兩個以上部門的,在整改方案中要明確具體整改牽頭部門、配合部門,確保責任清晰到位。三要壓實審計部門的督促檢查責任。審計部門要認真履行問題整改監督責任,跟蹤督促整改責任的落實,逐一核實問題整改情況,對問題整改存在疏漏的及時予以提醒,對整改過程中發生爭議的及時組織協商。四是要建立整改落實懲戒機制。各級內審部門要積極推動建立整改評估工作機制,將整改評估結果作為人事部門干部考核、業務部門工作改進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的重要依據。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各級黨委要加強督促,并對相關領導干部進行組織處理。
最后,把握整改措施精準度,持續完善后續督導跟蹤。一是要全面傳達整改要求。審計組應在發送審計報告的同時,一并將相關整改工作管理辦法、時限要求及整改報告行文規范傳達到位,并就關鍵事項做出重點提醒,避免被審計單位形式整改。二是要建立整改措施審核機制。被審計單位接到審計報告后,應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報審計組審核,方案通過后在規定整改期內整改。三是要建立整改措施糾錯機制。根據人員變動、政策改變等形勢變化,對整改過程中發現已不適用的整改舉措,審計雙方應加強溝通,及時研究,動態優化整改舉措,確保整改取得實效。四是要及時跟蹤整改進度。對整改步驟比較多、周期長的問題,審計組應督促被審計單位避免采用“定期整改”“及時整改”等模糊性用詞,同時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整改方案的時間節點及時跟進整改情況,避免被審計單位整改不力。
責任編輯: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