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重慶建筑技師學院利用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的示范作用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了如何通過技能競賽有效激勵學生與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以及其對教育體系的深遠影響。本文從背景介紹、實踐探索、成效評估及未來展望4個維度進行分析,旨在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啟示。
■關鍵詞:技能競賽;人才培養;教育改革;校企合作
技術技能人才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他們的素質與技能水平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具有決定性影響。技工教育承載著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對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技能競賽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和人才選拔機制,已經逐漸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技能競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水平,更能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的今天,技能競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競賽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到技能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同時,為其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因此,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舉辦技能競賽,是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賦能添力”目標的重要途徑,為數字重慶建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在技能競賽示范帶動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慶建筑技師學院在基地引領、教賽并驅、聚才引智、制度筑基、數字鋪路以及思想鑄魂6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實踐并取得了成效。
(一)基地引領,搭建多層次競賽平臺
學院作為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和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以及重慶市5個集訓基地這為學院師生技能提升搭建了五級技能競賽平臺,并成立實訓競賽辦公室牽頭負責各平臺的聯絡與運行。
1.校級展示平臺:基石與堅實基礎
校級展示平臺是五級技能競賽平臺的基石,它的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學院每年11月面向全校公開征集第二年技能活動月活動項目,包括專業技能練兵、非專業能力比拼、社團活動展演、技能人才培養成果展示等。同時邀請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參與評審和指導,從而提供實際的反饋和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校級技能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中嘗試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時這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觀察和指導學生的平臺,并在全校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技能寶貴”的良好氛圍。
2.市級競技平臺:展現實力與提升影響
市級競技平臺是校級展示平臺的延伸,它的作用是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考查學生。通過搭建該平臺,學院技能選手與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可以進行交流和競技,從而找到自身的不足,快速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代練的目的。
3.省際交流平臺:加強合作與協同發展
省際交流平臺是在更大范圍內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各省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經驗傳承,并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學習和競技機會。學院充分利用世賽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的資源優勢,抱著開放、共享的心態,面向全國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組織開展各類技術技能交流活動,包括但不限于交流賽、交流論壇、技術培訓等。這些活動,不僅強化了各省間的技術交流,推動了各省的技術技能改革,也為學院人才培養積累了經驗。
4.國家級檢驗平臺:塑造品牌與國際化視野
國家級檢驗平臺是國內職業技能競賽最高級別的展示,它不僅代表了國內技能水平的最高水準,更是向國際社會展示國家職業教育形象的重要舞臺。在這個平臺上,各路精英同臺競技,展現出各自精湛的技藝和卓越的能力。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參賽選手在所屬領域的知名度,還能夠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可度。此外,國家級檢驗平臺還為國內技能水平的提高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在這個平臺上,參賽選手相互切磋技藝,交流心得體會,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還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級檢驗平臺還能夠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技能人才,為中國的技能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
5.國際級推廣平臺:推廣技術與傳播文化
國際級推廣平臺是將國內優秀的職業技能和成果推向世界的關鍵。借助國際級的競賽、展覽和交流活動,中國的技能人才有機會與全球各地的同行進行深度的技術交流和切磋,展示中國職業教育的實力和水平。這不僅能夠提升中國技能人才的國際影響力,還能夠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來到中國,進一步推動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學院作為砌筑項目的實施單位,將砌筑技術技能和標準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有效推廣。通過國際級推廣平臺,我國的先進技術和職業教育理念得以向全球傳播,增強了中國在全球職業教育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五級技能競賽平臺的搭建,為培養技能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有效推動交流與合作,進一步點燃參與者的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此外,五級技能競賽平臺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從基礎技能展示到高級技能比拼的系統化晉升途徑,從而實現技能的逐步提升,實現技能報國的夢想。
(二)教賽并驅,營造競技學習環境
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競爭力。學院探索“教賽并驅”的教學理念,即將課堂教學(第一教育)與技能競賽(第二教育)相結合,建立“世賽班”“技能雛鷹班”等典型教賽融合型班級,以實戰為導向,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有機融合。同時選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技能大賽參賽背景的教師,組成一支專業化、技能型的教師團隊。教師團隊成員不僅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在競賽實踐中指導學生提高技能水平,而且關注賽事動態,熟知賽事規則,有效地將教學內容與競賽標準相結合。學院定期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確保課程內容緊跟行業發展,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同步,并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工藝,教學內容始終保持前沿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先進的建筑技術。通過“教賽并驅”,為學生營造了競技模式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聚才引智,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在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時代,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院將聚才引智視為首要任務,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高效率的教育團隊。為此,學院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從全國各地吸納優秀的高水平技能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擁有高超的技能水平。除了引進人才,學院還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學院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培訓和學習機會,鼓勵他們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學院還關注教師的長遠發展,積極搭建交流提升平臺,鼓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此外,學院充分利用行業背景,與40多家企業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在為教師提供企業實踐機會的同時,深入開展企業師傅、技能工匠進校園活動。
(四)制度筑基,護航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直堅持以制度為基礎,確保學院的發展能夠行穩致遠。首先,學院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教學管理規定,確保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學院還建立了全面、客觀、公正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嚴格的學生管理規定,明確了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建立了完善的學生心理健康咨詢體系,及時關注和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制定了嚴格的教師管理規定,明確了教師的職責和權利,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建立了完善的技能競賽人才培養體系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系統的激勵機制,通過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鼓勵師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各項制度相輔相成,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五)數字鋪路,助力人才培養轉型
學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以培養數字化人才為根本目標,校企共同制定數字人才培養方案,開設了物聯網技術應用、建筑信息管理、大數據技術等數字化專業,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開設數字化課堂、搭建在線學習平臺、開設虛擬實驗室等。建設了數字建造實訓室、智慧工地實訓室、智慧社區實訓室、智慧安防實訓室等現代實訓基地;學院與中國聯通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育市場需要的數字化人才,助力建筑行業人才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六)思想鑄魂,傾力打造匠心人才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院不僅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更強調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將思政融入日常教學、融入技能提升、融合課程改革。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如主題團課、思想大討論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院致力于培養不僅具備高超技藝而且擁有崇高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技能人才。
(一)學生技能水平顯著提升
學院通過5個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學生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近3年,學院參加各級技能競賽122人次,獲得101個獎項,3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3人獲得“重慶市技術能手”稱號,4人獲得“重慶市青年崗位能手”稱號,4人獲得“巴渝青年技能之星”,共有7名選手入選世賽項目國家集訓隊。特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學院派出6名選手參加6個項目的角逐,最終獲得2金4優勝,3名選手入選第47屆世賽國家集訓隊的優異成績。
(二)教育教學改革成績突出
學院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第三批一體化改革試點單位,憑借作為世賽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的優勢,探索出了技能競賽推動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之路,課堂教學與競賽相結合,競賽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近3年,學院牽頭開發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競賽標準;參與開發新職業——裝配式建筑施工員考核標準、培訓標準;參與開發數字建造、裝飾裝修、裝配式建筑3個行業標準;參與開發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土木建筑等5大類專業核心課程標準;教學教研獲獎市級以上獎項48個;教師獲得各類技術技能獎104項,國家級課題結題1個、立項1個;市級課題已結題2個、立項3個。
(三)校企合作成果豐碩
學院與40余家國企、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30個、企業參與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實習實訓的開展,共育技能人才,通過開設訂單班、企業新型學徒制班,定向培養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畢業生的就業滿意率達到97%,企業滿意率超過98%。
同時,學院先后承接了30余家企業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抹灰工、砌筑工、瓷磚鑲貼工等工種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培訓,參與重慶市住建技能考試題庫的編撰和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為建筑行業發展提供最新技術支持。
未來,學院將建立更加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繼續探索技能競賽與實際工作應用的深入結合點;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技能人才的培養;持續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技能競賽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應用等方面繼續進行深入探索,進一步發揮技能競賽示范引領的作用,為建筑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為建設數字重慶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1]劉祖應.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探究[J].職業,2023(22).
[2]曹瑩,馬琳,新時代技工院校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創新路徑探索[J].職業,2023(22).
(作者:徐世彪,重慶建筑技師學院實訓競賽辦公室主任;王崇楊、王傳才,重慶建筑技師學院實訓競賽辦公室實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