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針對當前職業院校焊接專業存在的問題,湖南航空技師學院通過制定校企“雙元”育人目標,改革課程體系、開發新教材;打造“雙元”育人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雙師”能力;以“實際焊接生產”為實訓項目,開展焊接生產性實訓教學;構建多元化多主體的焊接專業評價機制,實現焊接專業真正意義上的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
■關鍵詞:產教融合;“雙元”育人;職業院校;焊接專業
■課 題: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焊接專業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JXKX22B391)的研究成果。
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是指把產業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進行生產實踐。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的《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強調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要推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探索深化校企合作新路徑。焊接技術是現代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加工技術,現代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質量焊接技能人才的支撐,加強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下職業院校焊接專業建設,對于推動焊接專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焊接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化校企合作,促進互利共贏
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實現我國職業院校現代化的關鍵路徑。校企“雙元”育人模式能讓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在“學生培養與員工培訓”“ 課題與項目研究”“ 技能大賽合作”“ 師資培育與人才成長”等方面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形成“共建、共創、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專業內涵建設
校企雙元育人模式有利于從專業定位及發展上,一體化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改革,將企業文化、企業生產管理模式、企業生產實踐經驗融入課程建設,將企業真實的生產任務引入課堂教學,不斷加強實踐教學規范,以職業標準確定課程內容,促進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校企共同搭建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的橋梁,構建引企業優秀員工入校和專業教師入企業實踐鍛煉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體系,夯實專業發展人才支撐。同時,有助于推進實訓體系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有一定差距
當前職業院校焊接專業人才培養發展定位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仍有一定差距,雖然各院校都開設了系統的專業理論課程和技能的操作實訓課程,但與企業的實際焊接生產差別較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職業素養欠缺,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較弱,課程目標重技能提升而忽視了學生作為職業人和社會人的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定位存在差距,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能力有待提高。
(二)課程體系與崗位生產聯系不夠緊密
焊接專業現有課程體系多是依據傳統的公共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理論課模塊和專業技能實訓模塊等方式設計,專業建設雖然根據產教融合要求進行了一些課程的改革嘗試,但整體上焊接專業課程體系是由專業教師結合學校情況制定,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雙元”育人課程體系。而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在不斷發展升級,課程體系難以滿足企業現代化生產的崗位需求。焊接實訓仍以傳統的實訓項目為主,訓練模式較為單一,與崗位的實際生產情況不相符,國家焊工職業標準融入也較少,學生對實際生產過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難以進行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教師企業實踐較少
焊接專業教師理論知識較豐富,但崗位的生產實踐經驗較少,對于焊接行業前沿及企業實際生產技術了解不夠,職業院校教師“雙師”能力的提高跟不上產業人才專業化的發展需要,對產業發展的認識不夠深入,導致專業的建設及人才的培養與行業脫節。此外,現有的教學模式是學校的教學多由教師完成,企業的實習由企業師傅完成,這兩個學習過程是分離的,沒有形成校企“雙元”培養人才的合力,校企師資未能實現優化整合。
(四)學生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焊接專業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占比一般不超過40%,對于學生的培養質量缺乏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立體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學生的職業能力缺乏基于崗位要求的標準化評價方式,尤其在對學生的職業精神、崗位能力的評價方面較為模糊,學生成績以考試測評為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一)制定“雙元”育人目標,改革課程體系
1.以職業素養和崗位需求為導向,制定焊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職業院校焊接專業教師應轉變技能人才培養理念,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深入交流討論,結合職業院校生源特點及企業人才需求,根據相關文件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目標一方面要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確保與崗位精準對接,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思政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培養,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崗位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確保專業發展方向與時代要求相符,堅持為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焊接技能人才服務。
2.打造與崗位能力對接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焊接專業崗位群對人才的要求,統籌規劃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打造與崗位能力對接的課程體系,對于文化課程、專業理論課程以及實訓課程的開設要以職業素養和實際焊接生產為立足點。課程內容選擇以及開設的學期、學習時長,可由學校文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企業的專家、技術骨干共同研究,進行科學且系統的規劃。課程的內容要體現職業標準和行業要求,課程設置要與現代化的生產加工要求相適應。同時,增加先進加工方法的理論課程和現代化先進焊接生產的實踐訓練,比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機器人焊接等,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3.校企“雙元”育人,合作開發新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職業院校的教學知識要兼有前沿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學校和企業應合作開發融合產品生產的新教材。焊接技術在不斷革新發展,一些傳統的焊接方法也在發生著變化,教材內容要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教材中可摘選典型的生產工作任務,作為教學項目,并創新教學方法。還應多體現最新國家職業標準,以及產品質量標準,引導學生加深對生產標準規范的認識,養成嚴謹科學的職業習慣。
(二)提升焊接專業教師“雙師”能力
師資是教學的基礎,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暢通學校和企業人員的流通機制。一是注重具有企業生產經驗教師的培養,定期分批次派教師進入企業鍛煉,頂崗實習,增進教師對焊接崗位實際生產過程的了解、學習先進的焊接技術方法及工藝,更好地掌握焊接設備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教師隊伍的先進性、專業性。二是引進企業技術骨干,特別是為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獲獎的優秀選手或者企業具備高焊接技能水平的優秀員工開通綠色渠道,并聘請企業技能大師擔任兼職教師,進行講學、技術指導。三是企業員工與學校教師在科研、焊接新技術、新方法等多方面開展交流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并通過參加培訓、教學比賽、技能競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打造焊接生產性實訓培訓基地,開展生產性實訓教學
生產性實訓是以產品生產為訓練項目,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獲得實際的產品生產經驗,并最終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通過生產性實訓,促進焊接專業學生系統地掌握從工藝設計、焊接到產品檢驗的整個焊接生產過程,讓學生在生產中獲得崗位實踐經驗。
1.創設真實的企業環境,打造生產性焊接實訓場地
學校與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在上級部門領導、行業的指導下聯合進行生產性實訓場地建設。實訓場地建設布局同企業焊接生產車間一樣,場地選用的設備與企業真實生產設備也盡量一樣,場地管理、場地的環境分別對標企業焊接車間管理方式以及企業環境,讓學生在車間以“職工”的標準要求自己,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將職業理念融入學生的實訓。
2.以“產品焊接”為教學項目,改進教學方法
生產即實訓,企業骨干和專業教師進行深入挖掘分析,根據場地條件、生產的安全性以及教學的效果,在分析以企業實際產品生產進行教學實訓項目可行性的基礎上,挑選出以產品焊接生產為載體的教學項目。并根據設定好的教學項目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制定合理的焊接結構生產方案,并能夠進行焊接質量檢測,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校可定期開展技能競賽,比如設立技能文化節,制定激勵措施,檢驗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構建校企焊接學習資源云平臺,豐富企業新型學徒制形式
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構建焊接學習云平臺。焊接學習平臺終端可連接手機、平板等設備,企業人員、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平臺建設與管理,平臺上可以分享焊接技術相關的視頻、圖文資料,對于學生的一些共性問題、典型問題,可以放在平臺上共同討論分析。學生對于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在云平臺上與企業師傅交流,企業師傅可以對學生的產品進行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豐富企業新型學徒制形式,構建校企交流的云平臺。
(四)建立焊接專業的長效評價反饋機制,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構建由上級領導、專業教師、行業專家、企業專家和學生等多主體參與的焊接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圍繞課程體系設置、教師隊伍質量、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就業滿意度等多維度廣泛開展調查,對產教融合的推進情況進行評估,形成立體的分析報告。根據反饋結果,對于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調整與優化,形成長效的評價機制。
深化產教融合、推行校企“雙元”育人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在此模式下,職業院校焊接專業建設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改革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生產性實訓教學以及建立長效的人才評價機制,以培養適合企業現代化生產需要的高素質高質量焊接技能人才,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我國“十四五”規劃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1]吳迎年,曹榮敏,陳雯柏.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學生創新實踐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11).
[2]孫瑞霞.焊接專業校企合作視角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研究[J].焊接技術,2022(8).
[3]武昭妤,王永東,鮑愛蓮,等.基于焊工國家職業標準的焊接專業建設途徑探索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21(4).
[4]周玉甲,袁佳健,李活.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高職智能焊接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1(13).
[5]王文濤,馬永升.職業院校焊接技術教學評價模式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22(1).
(作者:彭瑤、易奇,湖南航空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