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華市技師學院開展基于成果導向的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系統提出“成果導向、學生中心、集群建設”的課程開發理念,在全國范圍內創新“實踐操作工序化”課程開發技術,構建“平臺+模塊”課程模式;以“項目定向、項目操作、項目內化”課堂三步法,構建了“自主自助學習型”課堂生態,全面提升學生“雙高四型”能力培養質量。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成果導向;課程改革
2022年3月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了《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決定在全國技工院校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金華市技師學院成功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建設院校,數控加工(數控車工)、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6個專業被確定為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建設專業。在全國技工院校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大背景下,金華市技師學院瞄準國際先進教育理念的成果導向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堅持以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機制設計,進一步實施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走出了一條彰顯中國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于技工院校實施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有三個方面的啟示:一是,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認為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強化成果產出,因此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也應強化成果導向,并將其作為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終極目標,這要求教師進一步結合專業集群內涵、專業方向特色細分其核心能力指標,構筑縱向分層、橫向遞進的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圖譜。二是,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化持續改進,因此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也應當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改進機制,尤其是課程改進機制,需要明確的是成果導向的課程改進機制應當遵循“逆向設計原則”,即按照“產業/社會需求—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路徑進行架構。這就需要將能力指標作為課程質量評估的關鍵點,并細分到學習成效、教學效率、課程實施等維度,重新構建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三是,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化“學生中心”,因此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也應強調學生主體性發揮,需要明確的是,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本質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打破原有課堂教學主體形態,完成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課堂組織形態轉變,完成從被動性學習向自發性學習的課堂組織流程轉變,由此,需要教師重新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環境、搭建自主學習平臺、提供自主學習資源。
(一)重構工學一體化目標體系,編制“雙高四型”能力成果圖譜
借鑒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金華市技師學院從“學校需求、學生需求、社會需求、產業需求、崗位需求”五個維度的內外部需求出發,以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軸,著重對人才培養規格進行一體化頂層設計,明晰學生核心能力關聯矩陣,構筑“學校層面—二級學院層面—專業層面”縱向分層、橫向遞進的學生成果能力圖譜,從而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提供依據。
其中,學校層面的能力成果框架為“雙高四型”,即高素質、高技能、情懷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型。“雙高”意蘊綜合素質高、技術技能高;“四型”具體指家國情懷深厚、職業能力復合、創新思維突出、國際發展適應,存在前者包含后者的邏輯關系。
二級學院層面則以產業集群特色為核心,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對應“綜合素質高、技術技能高、家國情懷深厚、職業能力復合、創新思維突出、國際發展適應”勾勒關鍵能力成果指標。
專業層面則以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目標為脈絡,在對企業真實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集成具體工作要求、工作規范、工作標準等要素,對應二級學院關鍵能力成果指標形成專業核心能力成果元素。
“雙高四型”能力成果圖譜是對工學一體化課程培養目標的上位設計,同時完成了參照學生“中級工段—高級工段—技師段”成長規律和實際工作中人力資源管理分工與優化配置理論測評權重比例設計,有效解決了培養目標與需求契合度不夠、與產業行業發展需求脫節和人才質量標準不能完全落實到課程和課堂的問題。
(二)重構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實施“平臺+模塊”課程模式
遵循“成果導向、學生中心、集群建設”理念,金華市技師學院依據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學生畢業關鍵指標(“雙高四型”能力成果圖譜)要求,以“忠實執行”國家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設置方案為基礎,按照“產業/社會需求—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逆向設計思路,以改造公共基礎課、創新思政課、優化專業基礎課、強化專業核心課、升級社會實踐課為方法路徑,構建了“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專業群共享平臺課程”兩大平臺和“工學一體化課程”“崗位綜合實踐課程”兩大技術模塊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繪制出適應學生“項目定向—項目操作—項目內化”三步驟學習路徑和就業崗位指引功能的課程地圖,進一步實現專業群內課程內容的縱向整合,解決了課程體系難以有效貫徹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資源不能充分支撐學生跨界發展的問題。
以智能制造學院專業群為例,謹遵職業崗位群與課程結構的內在聯系,公共基礎課平臺下設職業素養、文化基礎和職業發展三大課程包,其中職業素養課程包中涵蓋工匠精神、產業文化等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包中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職業發展課程包設有生涯規劃、創業基礎等課程。專業群共享平臺課程下設機電原理、電子電工、機械制圖、自動控制原理等課程。工學一體化課程模塊依據專業群內各專業技能要求和具體崗位,分設數控技術、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電氣自動化、模具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五大課程群。崗位綜合實踐課程模塊則以“中級工段—高級工段—技師段”學生成長規律和技術差序,構建了工學交替、高新技術、技師研修、頂崗實習四大課程群。
為校本落地國家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設置方案,智能制造學院專業群創新“實踐操作工序化”課程開發技術,一方面指向專業能力成果圖譜,將同一能力培養下的知識與技能體系內容整合為一門課程,開發出“以學生學習成果為中心”的課程大綱;另一方面實施“項目制”課程開發模式,即除了公共基礎課平臺中的課程外,均立足從真實的生活生產中所篩選、修飾出來的“真”項目設立獨立的項目課程,進行“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項目教學設計。
(三)重構工學一體化教學體系,構建“自主自助學習型”課堂生態
以“學生主體性發揮”為核心,在教學場所改革方面,金華市技師學院以“三區一體”改造實訓教室,推進包含實訓區、理論區、資料查詢區以及作品展示區在內的工學一體化學習工作站建設,形成傳統教室、工學一體化教室(工作站)、實踐實訓基地、課外活動、網絡課堂五個“課堂”要素聯動、相互配合的課堂教學陣地。由此充分利用各場所的優勢,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解決教學空間形態與工學一體化訴求脫離的課堂實施問題。
“以自主自助學習型課堂生態”建設為目標,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金華市技師學院深入貫徹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汲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教程導向教學、問題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精髓,將常規“接受任務、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控制和評價反饋”課堂六環節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為“項目定向、項目操作、項目內化”課堂三步法。項目定向即“生產(服務)工作任務目標認知”,明確課堂教學任務與活動的步驟、內容與方法;項目操作即“生產(服務)工作任務體驗實踐”,通過外顯的操作方式完成預設活動程序;項目內化即“生產(服務)工作任務經驗反饋”,對工作過程的實操性能力進行梳理、反思、概括,將其轉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經驗性能力。目前,學院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的覆蓋率達到100%。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增強
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打造“自主自助學習型”課堂生態,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極大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具體表現在課堂上學生學習資源的查詢率、工作任務的參與率等均有顯著提高。
(二)教師教學創新力提升,教學研究意識增強
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工學一體化課程改革驅動教師教學理念和思想積極轉變,授課教師進一步樹立“成果導向、學生本位、工學一體”的教學觀,并能夠主動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在課程標準轉化、教學任務設計、工作頁開發等方面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1]王曉典.成果導向高職課程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朱勇,金華市技師學院黨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