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積極參與各種娛樂活動。如今,旅游活動已成為一種時尚,隨之旅游演藝產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以文化潤疆基本內涵為出發點,探討旅游演藝與文化潤疆內在聯系,分析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現狀及現有發展路徑,找出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創新的路徑。
關鍵詞:文化潤疆;旅游演藝;創新路徑;南疆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6-0025-05
引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了文化潤疆的總體要求,在新疆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前景廣闊。用好文化和旅游資源,實現文旅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推動絲路文化的廣泛傳播。當前“以文塑旅和以旅彰文”成為文化潤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深度融合能最大限度激發旅游資源承載文化的潛力,將匿影藏形的文化通過文旅融合的手段展現于可視可感的景區內,使游客更深切地感受到新疆的文化魅力[1]。202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圍繞“文化潤疆”和“旅游興疆”兩個重點,印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出臺了《自治區旅游促進條例》;以“文化大院”“石榴籽”文化小分隊、“流動博物館”為抓手,推動文化服務下基層、進鄉村,成功舉辦了“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促進“文化潤疆”落地生根。在“十四五”期間,新疆文化旅游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和“旅游興疆”戰略,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推進新疆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鑒于此,深入分析文化潤疆與旅游演藝的邏輯關系,闡述新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藝發展現狀、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最后提出新疆旅游演藝產業的發展路徑,旨在為促進文化潤疆與旅游演藝產業高質量融合提供理論參考與政策建議。
一、文化潤疆與旅游演藝的內在聯系
首先,文化作為人化世界與理念世界相統一的觀念表征,通過其內涵、價值、理念,潛移默化、由微而著地進行漸化和化育的浸潤,發揮著心靈陶冶、價值認同、行為評判的作用[2]。文化潤疆可以理解為文化的交流和開放,通過文化潤疆可以推動和繁榮各地文化,促進文化融合和跨文化交流,滿足不同民族的文化需求。文化潤疆不僅能夠豐富地區文化,改善文化環境,而且能夠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文化多樣性。旅游演藝是以游客為主要受眾對象,通常依托旅游區,綜合運用歌舞、雜技、曲藝板凳藝術等演藝形式,活化地域文化或民俗風情為內容的商業主題演藝活動。
其次,“文化潤疆”是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引領作用,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養潤澤的方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凝聚人心[1]。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是為促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方式,充分發揮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用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中華兒女的理想信念,使全國人民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構筑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的目標。
再次,旅游產業作為最熱門的文旅融合場景之一,旅游演藝正成為各地的旅游品牌。旅游演藝活動是一種文旅新業態的典型代表。文化資源依托旅游演藝活動被人民大眾認識和理解,從而促進其傳承和發揚光大,實現文化資源的創新。通過旅游演藝作品讓世界看到我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讓國內外游客感受到中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友愛,從而提升新疆的文化軟實力,堅定其文化自信,鞏固民族團結。
最后,新疆應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用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帶動文化傳播、推動文化繁榮,使文旅融合的范圍更廣、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從而書寫出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彩篇章,使以旅彰文更有活力。旅游演藝是一種文化傳播形式,由此發揮旅游演藝產業的傳播作用,把“文化潤疆”落到實處,把旅游演藝與文化潤疆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認識文化潤疆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為實現新疆長治久安打牢思想基礎,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培根鑄魂。
二、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現狀
(一)南疆旅游業發展現狀
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蘇、克州、喀什、和田。截至2023年末,喀什地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A級景區60處,其中5A級3處、4A級9處;星級飯店26家(其中5星級1個);星級農家樂70個,旅行社61家。阿克蘇地區共有表演團體10個,A級景區67個(其中4A級18個、3A級46個);星級農家樂136家,其中五星級4家、四星級31家、三星級99家;星級飯店27家;旅行社56家。和田地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演出場次4 834次;A級景區42個,其中4A級景區8家、3A級景區24家、2A級景區10家。克州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A級景區11處,其中4A級2處、3A級9處;星級飯店26家,其中5星級1個;星級農(牧)家樂70個,旅行社61家[3]。從以上資源可知,南疆區域結合自身資源優勢著力發展旅游業,把旅游業納入為各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旅游興疆戰略促進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旅游產品逐漸多樣化,演藝節目質量逐步優化,服務質量越來越好,游客對于產品的滿意度越來越高。通過上述各區旅游收入情況來看,南疆地域旅游產業創造的經濟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南疆旅游演藝產品及其分類
旅游演藝是一種文化現象,它通過促進旅游與演藝產業的緊密融合,帶動旅游演藝成為文旅新業態的典型代表。南疆地區旅游演藝產品較為豐富,具體類型如下。
首先,南疆多地都有大型實景演藝,欣賞和體驗旅游演藝已成為許多游客的必選項。其中,喀什噶爾古城開城儀式、和田約特干故城的演藝、阿克蘇《千年之約·夢幻龜茲》、克州“魅力西極多彩克州”成為游客最喜愛的演藝形態。目前,眾多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對旅游演藝產品進行劃分(見表1)。(1)按照演出場所,可分為“室內劇場演藝”“室內實景演藝”“巡游演藝”;(2)按照依托因素,可分為“景區依托式”“主題公園依托式”“城市依托式”;(3)按照“演出內容”和“場所”分類。相對而言,南疆旅游演藝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能夠展現地方文化特色,全面展示了文化形態多樣性的特點。
(三)南疆旅游演藝產品開發情況
南疆各地旅游產業中專業的旅游演藝企業數量很少,而基本上是以歌舞團、歌劇團為主。
首先,喀什阿凡提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主營產品為旅游景區開發、旅游服務、旅游商品的銷售、電子娛樂;喀什種夢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營產品為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發行、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會議及展覽服務、影視策劃、文藝創作、會議服務;喀什福鑫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主營產品主要為項目投資與管理、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旅游資源開發與投資、場地租賃。其次,阿克蘇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規劃、實施、管理、運營服務、文化旅游投融資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基金管理、資產管理運營、文化旅游信息平臺建設及智慧化服務、重大文化和旅游會展活動的招商、融資及市場化運營、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運營、文藝精品劇目創作演藝、對外文化交流服務,旅游景區、度假區投資、開發及運營,住宿及餐飲、旅游交通運輸及旅行社相關服務,文化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旅游地產開發,房車露營地建設運營,鄉村旅游及文化旅游新業態開發運營,醫療康養項目開發運營,物業管理服務,物業項目開發運營。再次,阿圖什市沃純文化游樂園有限公司經營項目主要是歌舞娛樂活動、游藝娛樂活動、住宿服務、餐飲服務。最后,和田玉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經營旅游業務、旅行社服務網點旅游招徠、咨詢服務、營業性演出、企業形象策劃、公園、景區小型設施娛樂活動、汽車租賃、住房租賃、非居住房地產租賃、柜臺、攤位出租、物業管理、健身休閑活動、體驗式拓展活動及策劃、會議及展覽服務、禮儀服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
三、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南疆整體旅游市場、游客需求等方面考慮,筆者認為,南疆旅游演藝產業走向了從形成到成長再到成熟的階段,但是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旅游產品類型較為單一
南疆本身存在濃厚的地域風格,作為歌舞之鄉地域特色很明顯,但是旅游演藝產品只停留在歌舞表演上。歌舞表演雖然能夠展現地域特色,但是從文化潤疆角度來看重視旅游演藝產業的效益創造最關鍵[4]。無論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是文化效益的最大化,關鍵在于產品。南疆旅游演藝產品仍然保持原生態,如麥蓋提N39景區主要還是以刀郎藝術表演為主,由于特色明顯吸引了眾多游客,但尚未形成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不能充分體現文化潤疆的基本含義。
(二)旅游演藝專業團隊中表演人員充足,研究人員稀缺
在喀什香妃園調研中發現,香妃園無表演節目的景區門票價格30元/人,欣賞節目(香妃迎賓、維吾爾族婚禮)的門票價格120元/人。演員團隊共有60名左右成員,年齡低于30歲的年輕人占到70%;專業演員較少,民間演員較多,他們大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一個好的演藝作品必然需要一個演員團隊[5],為了促進演藝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還是需要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包括演藝內容編輯團隊,演藝拍攝技術團隊,旅游演藝經營團隊。經調研發現,南疆很多旅游演藝公司研究人員稀缺,從而導致與全國著名旅游演藝項目有很大的差距。
(三)經營與管理不協調
產業經營與管理協調與不協調直接關系到產業生產、銷售、再生產等循環過程[6]。首先,在對南疆各類旅游產業經營企業進行調研后得知,南疆地區旅游企業盲目擠入旅游演藝賽道,部分旅游演藝企業在參與文旅項目開發時不具備平衡藝術與商業經營的能力,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和調研,對投入產出比與投資規模缺乏理性評估。其次,從南疆地區旅游企業經營看,演藝企業創新力度不足,收入結構單一,僅靠門票經濟,缺乏讓游客有深入體驗感的旅游演藝產品,用戶無黏性,不能形成口碑傳播效應,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再次,旅游演藝公司由于缺乏產品創新,雖然經營范圍很廣,但是旅游演藝專業化程度不高,很多企業僅靠網紅宣傳,待到實地觀看以后,實際演出與宣傳不相符,導致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利較少。
(四)互聯網與信息渠道利用率偏低
近期旅游目的地大量利用網紅,網紅打卡地成為旅游業宣傳的重要渠道。南疆地區因技術層面較落后,無法適應市場環境。景區經營與管理、旅游演藝產品生產與銷售過程中停留在模仿階段[7]。雖然喀什地區在南疆地區各個地州中信息化水平走在前列,但是其他地州信息化渠道利用率較低的原因是旅游景區和演藝事業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和經營人員技術化水平較低。其次,部分旅游演藝企業受到民族語言與地區文化開放程度低的影響,尚未與國內大型旅游網站和自媒體傳播平臺進行對接來宣傳南疆地區旅游演藝產品。
四、文化潤疆與南疆旅游演藝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一)演藝+旅游產業結合模式
要充分利用旅游景區、餐飲業、酒店業、民宿業、娛樂項目旅游演藝產業的發展路徑,以旅游演藝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6]。例如,喀什噶爾古城夜市、和田夜市、阿克蘇老街夜市等都開展餐飲業與旅游演藝互動,提高游客的享受、體驗的滿意度。眾多景區選擇景區+演藝形式創收,同時提高景區知名度和擴大旅游景區影響力。比如喀什古城景區開城儀式,達瓦昆沙漠景區《愛在達瓦昆》,葉城錫提亞迷城景區開城儀式等。
(二)政府主導+演藝發展模式
在發展旅游演藝的過程中,以政府為主導發揮旅游演藝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以體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為目標,開展大型紅色故事、紀念英雄為題材的劇場類旅游演藝的創作,如“班超”“拉齊尼·巴依卡”“萬方樂奏有于闐”等,既能為實現“文化潤疆”的目標保駕護航,還能開發出更多旅游型演藝產品。
(三)線上傳播渠道+演藝模式
引領企業宣傳地方文化,塑造各旅游目的地品牌、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時尚元素,增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如眾多景區通過利用景區APP、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播等手段展現地方演藝,從而增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8]。比如,喀什香妃園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景區內建設了香妃園抖音直播基地,利用抖音賬號擴大影響力。
五、南疆旅游演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旅游演藝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現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主線,全面發揮旅游演藝作用[5]。結合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要從內容、業態、模式、技術四個方面尋找、開拓新的發展路徑。
(一)旅游演藝內容創新
首先,旅游演藝產業要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生產出豐富多彩的旅游演藝產品,產品需要內容常換常新、表演形式要多樣化;未來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重視南疆文化要素的挖掘。充分挖掘現有資源,開發貼近生活、貼近游客的旅游演藝產品,鼓勵發展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定制類旅游演藝項目,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供給體系。其次,要在講好中國故事過程中將主流文化寓于旅游演藝之中。南疆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主題鮮明,未來歌舞表演應要保持原生態和特色化,持續創新演藝內容與更新表演形式,促進研究團隊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南疆旅游演藝務必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利用政策引進高端人才,與相應的研究機構、高校合作建立旅游演藝研究基地,保證旅游演藝科學性、文化性和時代性。
(二)旅游演藝業態創新
目前,南疆旅游業的經濟收入僅靠“門票經濟”根本無法體現旅游演藝的真正價值。因此,要超越現狀,就要通過文化綜合體和文化IP,在主題公園、度假酒店、劇院、藝術街區和休閑商業區等多領域、多渠道拓寬收入來源,并在內容上積極布局舞蹈節、音樂節、葡萄節、農事節、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對現有文化旅游產品形式進行突破和創新,增強需求、加強供給力度;尤其是多元化渠道“旅游演藝+N”模式應拓寬業務范疇,為旅游演藝市場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營銷環境。
(三)旅游演藝模式創新
隨著旅游演藝產業的發展,南疆諸多旅游目的地舞臺可搭在景區門附近,不斷完成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為觀眾打造從“視、聽、嗅、味、觸”多角度、全方位的旅游體驗,發展沉浸式演出[9]。沉浸式演出更注重游戲性、體驗性、互動性、參與性的多元化屬性,不僅能夠吸引更多觀眾,更有助于挖掘經典名著、文物古建筑、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藝術價值和激發旅游演藝市場的潛力,從而實現文化產品的多維度價值輸出。因此,南疆旅游演藝還需進一步鞏固沉浸式旅游演藝事業,為打開南疆旅游的發展新局面發揮作用。
(四)旅游演藝技術創新
技術是旅游演藝從最開始的涉及中途的演藝全過程以及結尾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9]。由此看來,南疆旅游演藝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必須要解決。首先,引進更加具有特色的燈光與文化創意技術,以多種感官體驗和多重角色扮演為特點的交互式演出。參考新疆博物館推出的舞臺秀《千年之語》,把南疆地區的各類歷史文化進行活化,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將歷史事件和風土人情融入生活場景,讓觀眾穿越千年時光,看到歷史長河的重演,促進舞臺、演員、觀眾形成“三位一體”的融合,力爭將旅游演藝通過游戲化的技術展現出來,全方位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其次,引進更多外地大型演藝公司,簽約更多演藝專業人員和知名導演,拍攝更多知名歌舞劇和大型話劇,讓更多旅游產品和旅游表演能夠與顧客互動,將傳統的和原生態的南疆文化資源配合旅游景區表達出來,利用技術促使演藝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孫秀玲.充分認識文化潤疆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N].新疆日報,2022-03-31(4).
[2] 李廣宏,葛君.民族地區旅游演藝創新發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4):24-26.
[3] 劉德艷.新時代旅游演藝的使命及創新[N].中國旅游報,2012-06-15(2).
[4] 李廣宏,潘雨晨,梁敏華.基于ACSI模型的旅游演藝游客滿意度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5(3):22-32.
[5] 明慶忠,史鵬飛.中國旅游演藝研究進展及展望[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7(5):58-65.
[6] 鐘晟,代晴.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演藝沉浸體驗的演化趨勢[J].文化軟實力研究,2021,6(5):64-74.
[7] 黃丹,王廷信.旅游演藝傳播環境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2020(5):16-22.
[8] 胡凌霞.國內旅游演藝研究綜述:基于CNKI2010—2020年的文獻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2):25-27,59.
[9] 張立波.消費升級背景下旅游演藝創新發展策略探析[N].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8-83.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ourism and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nrichment
Mamet Timin Mamuti1, LIANG Zhenmin2, YU Guoqing3
(1. Tourism College, Kashi University, Kashi 844006, China; 2. College of Exhibition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3.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Xinjia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Kuitun 833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spiritual satisfactio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Nowadays, tourism activities have become a fashion trend, and tourism performance product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enrichment in Xinjia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ourism 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enrichment in Xinjiang,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ourism performance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performance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and proposes ways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performance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Key words: Cultural enrichment in Xinjiang; Tourism performing arts; Innovation path; Southern Xinjiang region
[責任編輯 彥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