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全面健身熱潮席卷全國,西安市旅游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西安市積極舉辦各類體育精品賽事,不斷豐富旅游市場的體育元素,不僅激發了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同時帶動了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通過研究體育精品賽事的舉辦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影響,首先選取7個旅游相關指標,運用熵值法測算2016—2022年西安市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其次,運用回歸模型分析“一帶一路”精品體育賽事和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展對旅游產業的影響,結果表明,兩者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最后針對如何利用體育賽事帶動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字:體育精品賽事;西安旅游產業;熵值法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6-0030-03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提高產業的生產率和競爭力,實現產業融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2021年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表明國家支持體育和旅游產業相融合產生新型產業形態,高度重視體育與旅游協同發展,大力促進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體育賽事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賽事的舉辦不僅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豐富了旅游產品,提升了旅游體驗感,塑造了城市品牌形象,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進而推動了舉辦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是文化古都,位于中國中部,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2023年人民網發布《“跟著賽事去旅游”陜體集團打造體文旅融合發展新樣板》,通過“體育、文化、旅游”相結合模式,體現風土人情,發揚三秦精神,推進體育賽事帶動旅游產業發展。完善體育、旅游產業融合,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成功讓體育賽事成為帶動當地旅游市場復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相關研究
王守恒(2005)[1]給出了體育賽事的界定和分類。王琴、黃大勇[2](2019)從產業績效和產業要素層面出發,分析重慶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Gibson等[3](2012)指出,小型體育賽事有推動社區旅游、經濟和社會環境發展的作用。張國浩[4](2022)提出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是未來階段各地區經濟發展建設的重要方向。侯彥玲[5](2023)基于陜西省體育賽事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現狀,提出了陜西省體育賽事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陳文浩[6](2023)從經濟效益、地方投資、品牌推廣和形象提升角度分析體育賽事與體育旅游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張丹[7](2019)研究了精品體育賽事的開展對舉辦地旅游產業的積極影響。賀波[8](2021)指出,體育賽事與城市旅游的深度融合能促進城市經濟效率逐步增長。本文運用熵值法計算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指數,運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體育精品賽事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影響。
二、西安市體育賽事助力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發揮陜西省“一帶一路”中心區域作用,陜西省政府推出《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行動計劃》,開展了一系列“一帶一路”體育精品賽事。西安作為陜西省舉辦體育精品賽事最多的城市,2019年舉辦了6場、2020年舉辦了11場、2021年舉辦了7場、2022年舉辦了9場賽事,涵蓋了馬拉松、擊劍、國際象棋、足球、跆拳道、健美、摔跤、籃球、乒乓球等眾多項目。體育精品賽事的成功舉辦有利于塑造西安市旅游品牌形象,是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和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途徑。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多次舉辦,吸引了來自60個多國家的參賽者,使西安市的文化、歷史、景點等旅游資源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推廣;同時,體育賽事也拉動了西安市經濟的增長,2016—2022年西安市GDP(億元)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如圖1所示。
西安市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秦始皇兵馬俑、大唐芙蓉園、古城墻、鐘鼓樓等都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參觀。自2019年首次推出“一帶一路”陜西體育精品賽事活動以來成效顯著。隨著十四運在西安市舉行,陜西省政府開始實施“體育+”模式,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2021年西安市舉辦“我要上全運”百場馬拉松賽事,參賽者在參賽期間,同時瀏覽西安的風土人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感受西安的文化特色。體育賽事期間游客在西安市進行住宿、餐飲、交通和購物等消費,同時為西安市帶來顯著的旅游收入,2021年西安市旅游產業收入較2020年增加562.85億,環比增長30%,如圖2所示。
三、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綜合測評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1.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6—2022年西安市的相關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西安市統計年鑒和中經數據網等。
2.標準化處理
本文所選指標數據在數量和量綱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本文采用極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Xij=■(1)
(二)變量測算
本文借鑒王琴、黃大勇[2](2019)學者的研究成果,從產業績效和產業要素層面構建7個指標的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并通過熵值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在7個評價指標上的得分及排名,排名靠前的是星級飯店數、旅游收入占GDP比重、A級景區數和旅游總人次,說明旅游地的酒店設施和景區的旅游體驗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旅行社數和住宿餐飲業從業人數對旅游產業的影響較小。
(三)綜合指數
運用熵值法計算2016—2022年西安市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見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2016—2019年西安市旅游產業呈現穩步增長,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從0.237增加到0.631 9,并在2019年達到頂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游綜合發展指數降到0.385。2021年西安市成功舉辦“十四運”大型體育賽事,拉動了西安市各個產業的發展,“體育賽事+旅游”的模式帶動西安市旅游產業的復蘇,西安市旅游產業發展指數有所回升,較2020年增加了0.162 1。由此可以看出,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可以帶動西安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四、體育賽事對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分析
(一)變量選取
本文研究體育精品賽事對舉辦地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被解釋變量選取通過熵值法計算的西安市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y),解釋變量選取“一帶一路”精品體育賽事項目數(x1)、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數(x2);西安市在大型體育賽事舉辦之前的年份x2賦值為0,在大型體育賽事舉辦當年和之后每一年賦值為1,控制變量選取公共體育場地數(x3)、人均城市道路面積(x4)和人均GDP(x5)。
本文選取2016—2022年西安市的面板數據,解釋變量中“一帶一路”精品體育賽事項數(x1),數據來源于西安體育局。2019年陜西省首次舉辦“一帶一路”精品體育賽事,故2016—2018年賦值為0。2021年西安市舉辦“十四運”大型體育賽事,所以2016—2020年賦值為0,202 1和2022年賦值為0??刂谱兞縼碓从谖靼步y計年鑒。
(二)模型構建
本文研究體育賽事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影響,構建回歸模型為:
lny=β0+β1x1+β2x2+β3x3+β4lnx4+β5lnx5+ε(2)
其中,被解釋變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和人均GDP取對數處理。運用Python軟件的計算回歸模型結果為:
lny=0.0645x1+0.4801x2+0.1701x3-1.1259lnx4+1.4004lnx5(3)
由上式可以看出,體育精品賽事和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體育精品賽事每增加一項,西安市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指數平均增加0.064 5個單位。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可以帶動西安市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增加0.480 1個單位。
五、建議
體育精品賽事的成功舉辦可以促進西安市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西安市體育賽事和旅游的融合深度不強,體育賽事沒有體現西安旅游文化特色。西安市雖然舉辦了一些體育賽事,但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較少,體育賽事品牌特色和推廣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旅游產業單一,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體育賽事+旅游產品不夠豐富。因此,要從以下方面提高體育賽事+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體育產業、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帶動西安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基礎設施建設
要加強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面健身服務水平;加強酒店、餐飲和交通等旅游設施建設,為參賽者提供舒適的餐飲服務、便利的交通條件和美妙的味覺需求。同時,要完善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給參賽者提供舒適的旅游體驗。
(二)體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
要結合西安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舉辦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體育賽事,如“古城墻馬拉松”或“大唐文化主題運動會”,讓參賽者和游客在運動中感受西安市的歷史文化底蘊。聯動西安市周邊景點,打造體育賽事旅游精品路線,針對不同需求的旅游群體設計不同的體驗賽事旅游路線,如針對家庭群體設計“親子馬拉松+文化景點體驗”路線,延長賽事+旅游時長,增加旅游收入。
(三)加強賽事的宣傳推廣
要利用大數據和社交互聯網平臺(如微博、抖音等)等多種渠道宣傳西安市的體育賽事和旅游活動,與社交平臺合作進行精準營銷和話題營銷,擴大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和參與。
(四)政府引導與政策支持
西安市政府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體育賽事的引進和培育工作;加強體育、旅游、文化等相關部門的協作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制定體育賽事旅游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綜上所述,要結合西安市的特點和優勢,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與體育賽事的融合、打造體育賽事旅游精品線路、提升賽事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宣傳推廣與品牌建設,以及加強政府引導與政策支持等措施的實施,充分發揮體育賽事對西安市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推動西安市旅游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守恒,葉慶暉.體育賽事的界定及分類[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3,21.
[2] 王琴,黃大勇.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測度與評價:以重慶市為例[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2):68-74,82.
[3] Gibson H J, Kaplanidou K,Kang S J. Small-scale Event Sport Tourism:A Case Study in Sustainable Tourism[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2(2):160-170.
[4] 張國浩.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困境與破解機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12):154-157.
[5] 侯彥玲.陜西省體育賽事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西部旅游,2023(6):17-19.
[6] 陳文浩.體育賽事與體育旅游對地方經濟的影響研究[J].中國市場,2023(36):66-69.
[7] 張丹,饒佳慧,王一茗.精品體育賽事的開展對舉辦地旅游產業的積極影響[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3):15-16.
[8] 賀波.體育賽事+城市旅游融合發展研究:以西南三省地區為例[J].體育科技,2021(2):62-63,66.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