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藥飲片應用不同炮制方法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將80例中藥飲片治療患者納入研究,時間范圍2023年1月—2023年7月,利用奇偶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水處理前分檔)和觀察組(水處理前聯合炮制前分檔),各40例,對不同炮制方法的療效及安全性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飲片臨床應用中,建議采取水處理前聯合炮制前分檔方法炮制,以此保證飲片質量,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
【關鍵詞】中藥飲片;炮制方法;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lices
MA Qiuhua
Dongying Huajian Hospital in Dongying City,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Methods:8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with a time range of January 2023 to July 2023.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pre water treatment grad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e water treatment combined pre processing grading) using the odd even number method,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a combination of pre water treatment and pre processing grading metho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ecoction pieces,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pieces; Processing method;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經過加工炮制的中藥材,即中藥飲片,其是制備中成藥、中藥湯劑的重要原料,其質量好壞將對臨床療效、用藥安全產生直接影響。中藥飲片具有種類多樣、成分含量復雜的特點,部分藥材具有一定毒性,若直接使用中藥飲片,不僅難以發揮其藥理作用,還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1]。因此,遵循中醫理論,利用特定工藝對中藥飲片進行炮制和處理,在最大限度保證天然中藥材藥性的同時,可改變藥物藥性,降低中藥材自身具備的毒副作用,保證中藥飲片質量,充分保證其藥用價值[2]。當前,在中藥飲片炮制方面,仍然缺乏標準流程規范,在炮制流程方法選擇方面,具有多樣性特征,臨床醫藥工作者僅憑自身經驗開展中藥炮制,容易影響飲片質量,導致人為誤差[3]。現選擇80例中藥飲片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中藥飲片應用不同炮制方法的療效及安全性展開探究,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80例中藥飲片治療患者納入研究(2023年1月—2023年7月),利用奇偶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年齡區間為20~74歲、22~75歲,平均年齡(49.88±7.14)歲、(49.65± 7.02)歲,男女比例為22/18、23/17,體質量指數(BMI)區間為18.6~26.0kg/m2、18.8~25.9kg/ m2,平均BMI(23.04±2.95)kg/m2、(22.98±2.87)kg/m2,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例數分別為17例/10例/13例、16例/11例/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較小(P>0.05)。
納入標準:(1)應用中藥飲片治療;(2)年齡18~75歲;(3)罹患慢性疾病,無重癥、急癥疾病;(4)用藥依從性高;(5)遵循知情同意原則。
排除標準:(1)對中藥飲片過敏;(2)重要臟器功能不全;(3)同時應用其他治療藥物;(4)治療期間存在飲酒、油膩飲食、辛辣飲食等不良行為;(5)存在精神、認知、行為障礙;(6)未完成治療方案;(7)拒絕配合本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水處理前分檔,參考中藥級別,對中藥材實施分檔,遵循少泡多潤原則實施工作,依據季節特點、藥量等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利用手捏法、穿刺法等手段,選擇質量較好的飲片,準確剔除不合格及質量較差的飲片,清水浸潤中藥飲片,時間為30min,實施武火煎煮、文火加熱,時間30min,過濾出藥液,重復操作2次,融合藥液,文火煎汁,直至藥液熬至300mL,早晚兩次分服,療程為4周。
觀察組:水處理前分檔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炮制前分檔,進行水處理后,依據專業炮制程序進行飲片分檔,對中藥飲片進行加熱,保證其受熱均勻,并對藥材挑選、飲片處理、藥液保存等流程進行優化處理,依據中藥飲片特性,采取相應的炮制方法,例如,麻黃、黃芪、甘草等行蜜炙法炮制,陳皮濕潤后,先蒸后悶,最后干燥,瓜蔞采用麩炒法,地榆、烏梅、枸杞行碳炒炮制法等,飲片浸泡30min,實施武火煎煮、文火加熱,時間為30min,方法同對照組,將藥液濃縮至300mL,早晚兩次分服,療程為4周。
1.3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分為3個等級,即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減輕,各項指標明顯改善)及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計算總有效率(排除無效例數)。

(2)不良反應:包括頭暈、腹瀉、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皮膚過敏等,對不良反應發生率展開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中藥材多具備一定毒性及偏性,因此不能直接使用,需依據制劑或調配需求,利用多種方法對中藥材進行炮制,加工獲得的中藥飲片,可直接應用于中醫臨床,其毒性、偏性顯著減弱,藥效能夠充分發揮[4]。分析中藥炮制對藥性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四氣五味的影響,中藥對藥材氣味十分注重,炮制后可對四氣五味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天南星辛溫,加膽汁制成膽南星,可起到清熱化痰作用,膽汁制黃連,利于增強藥物苦寒之性,能夠起到擴大藥材用途、改變藥性的作用;二是對毒性的影響,降低藥材毒性,保證用藥安全,是中藥炮制的根本目標;三是對歸經的影響,借助輔料炮制藥材,可直接影響藥材歸經,如蜜制入脾經、醋制入肝經;四是影響升降沉浮,炮制后可改變藥材作用趨向,如鹽炙引藥下行、酒制引藥上 行[5]。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中藥炮制技術顯著提升,但其不足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缺乏統一標準與流程,為充分發揮中藥飲片應用優勢,應加強對炮制流程的管理,嚴格規劃炮制流程及注意事項,貫徹整改炮制過程標準性和全面性。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中藥飲片炮制方面,水處理較為常用,其是中藥飲片切制前的中藥流程,在水處理前,實施分檔措施,能夠準確剔除質量較差的飲片,充分保證飲片質量。在此基礎上,聯合炮制前分檔,進行強化管理,能夠進一步降低飲片毒副作用,保證飲片質量及藥理作用。分析原因如下:中藥材成分復雜,主要成分為有機酸、生物堿等,經炮制后可促進飲片溶解,充分發揮其藥理作用,因此應嚴格把控炮制環節,保證中藥飲片質量。實施水處理前分檔聯合炮制前分檔,強化炮制期間的管理力度,能更好地改善藥材偏性,以此起到提高飲片質量、降低飲片毒性、提高臨床療效、保障安全性的作用[6]。此外,依據中藥飲片特性,合理選擇炮制方法,也是減少不良反應、保證飲片療效的關鍵所在。例如,中藥飲片進行炒炭炮制法后,能夠降低毒性和副作用,緩和了藥物藥性;中藥蒸煮炮制法能夠使藥物軟化,能夠加強藥效,降低藥物毒性,中藥蜜炙法炮制后,能夠改變藥物性味,利于藥效保存[7]。需要注意的是,在對中藥飲片進行炮制時,應結合藥物的特性、生長環境季節等因素,選取合適的炮制方式,以此提升藥物有效成分的活性,切實提高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有研究指出[8],中藥飲片臨床應用過程中,高度重視炮制環節,在常規水處理前分檔的基礎上,聯合炮制前分檔,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及時剔除質量較差藥材和不符合標準的飲片,能夠保證飲片成分有效、均勻,有效減少飲片炮制不良現象,將炮制后飲片應用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3.55%,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僅為3.23%,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有報道指出[9],依據中藥飲片炮制處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A組(水處理前分檔)、B組(炮制前分檔)和C組(水處理前聯合炮制前分檔),結果顯示,按照標準程序,實施水處理前聯合炮制前分檔,可減少不合格飲片出現,切實保證中藥飲片炮制質量,可起到臨床療效提升的作用。還有學者證實[10],患者應用中藥治療期間,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設定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普通中藥、炮制中藥飲片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所用中藥飲片,經藥材凈制、加熱炮制、輔料制等流程,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使整體療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中藥飲片臨床應用中,建議采取水處理前聯合炮制前分檔方法炮制,以此及時剔除不合格飲片,充分保留飲片內有效成分,有效保證飲片質量,從而達成提高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標,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楊清杰.不同中藥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臨床療效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1):135-137.
[2] 朱玉娟.中藥飲片經不同炮制方法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21):60-62.
[3] 孫冬梅.不同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白術應用效果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9):1486-1487.
[4] 楊建土.不同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北方藥學,2021,18(6):152-153.
[5] 郭麗裕.中藥飲片經不同炮制方法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1):160-161.
[6] 朱月健,尹磊,段體斌,等.不同中藥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的療效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8):93-95.
[7] 鄧榮英.中藥飲片經不同炮制方法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6):125-127.
[8] 劉杰,趙麗敏.中藥飲片經不同炮制方法的應用分析與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9,17(4):105-106.
[9] 明平.中藥飲片應用不同炮制方法對臨床療效的影響[J].名醫,2020(10):301-302.
[10] 吳清曉.不同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9,36(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