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了提升中藥在臨床使用的合理性,探究提出中藥處方點評的方式,總結過程與結果。方法:抽取100張中藥處方,其中50張未接受中藥處方點評,設定為對照組;另外50張接受中藥處方點評,設定為研究組。對比兩組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及投訴率。結果:研究組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發生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及投訴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了保證中藥在臨床的合理使用,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建議推廣應用中藥處方點評的管理方式,減少因不合理用藥而產生的糾紛及投訴,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性。
【關鍵詞】中藥;中藥處方點評;合理用藥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review in clinical reasonabl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 Minmin1, ZHOU Lingzhi2
1.Lian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Lishui C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6, China; 2. Lishui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Lishui, Zhejiang 32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use,explore the methods of propo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reviews,and summarize the process and results.Methods:10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ere selected,of which 50 did not receive commen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and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50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eviewed and set as the study group.The incidence of unreasonable medication,incidence of doctor-patient disputes and complaint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scrip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cidence of unreasonable medication in prescriptions,the incidence of doctor-patient disputes and complaints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order to ensure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medica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review management methods,reduce disputes and complaints caused by unreasonable medication,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treatmen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Rational use
中藥是一種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特定手段采集、收集、炮制而成的一種藥物[1]。中藥處方是執業醫師依據方劑學、中藥學等多學科理論,依據五味、四氣、歸經、升降、浮沉、補瀉、毒性等特性,進行合理配伍、加減,用以治療疾病的藥物搭配方案,同時也是醫療行為的有效憑證。但臨床上的中藥處方通常需要使用多種中藥進行配伍,不同中藥合用可能存在不同的配伍關系,即中藥的“七情”;此外,中藥方劑的辨證加減,也會對中藥的應用效果和安全性產生一定的影響。藥師審方是中藥處方開具后,藥品調配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對處方進行審核,及時發現不合理處方,以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2-3]。但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藥師的工作較為繁忙,對患者信息認知不足,加之大方、驗方的應用,使臨床中藥師審核處方的效率較低,易出紕漏。處方點評是當前臨床上針對中藥處方所開展的全新管理方法,其目的是提高藥師審方效率,進一步提升對中藥處方的管理能力,及時發現處方中不安全、不合理之處,并做出及時反饋,進一步提升藥師與臨床醫生之間的溝通,對審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做出及時反饋,以提高臨床醫生開具處方的質量,保障未來臨床用藥合理性[4-6]。鑒于此,本文將中藥處方點評實施在中藥的藥物管理中,分析其對于提升臨床用藥合理性所發揮的價值,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經批準審核,將本次研究的時間選擇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隨機選擇藥物管理系統中的100張中藥處方作為研究范例。所選擇的中藥處方書寫規范、完整,無任何修改與缺損的情況。對照組為50張未接受點評的處方,研究組是50張接受點評的處方。兩組處方所涉及的科室、患者信息等一般資料無差異性(P>0.05)。

1.2研究方法
研究組實施中藥處方點評,內容如下:成立點評小組。為了保證點評的專業性與權威性,需要選擇臨床經驗豐富并經過專業培訓的中藥師3名。點評小組成立后,首先,制定中藥處方點評規則。(1)超常處方(大處方)[7]:注意中藥處方的用量與開設時間。為適應當下中藥水煎方式影響,臨床通常需要一次開具數劑藥方。為避免超常處方的發生,除慢性疾病患者外,單次藥物用藥不宜超過7d,有特殊情況者需提前說明[8]。(2)用藥重復:用藥重復的標準較為模糊,同一藥方中常存在藥效、藥性相似的藥物,因此不宜單純使用“是否存在重復”進行判斷,而應以重復程度進行判斷,若藥效高度相同的藥物在同一藥方中出現3次以上,則考慮用藥重復程度較高。(3)用藥禁忌:老年人、兒童、婦女等特殊人群會存在特定的用藥禁忌,特別是孕婦、哺乳期女性、嬰幼兒、肝腎衰竭患者,需重點關注藥方中是否存在用藥禁忌。(4)配伍禁忌:以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為判斷原則,若同一藥方中出現相反、相畏配伍,則判定為用藥禁忌。(5)用量過多或過少:中藥處方常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癥對藥物的用量進行調整,因此藥物用量過多或過少的判斷標準需綜合考慮并結合治療效果進行評價。(6)用藥與患者實際需求不符:在進行處方點評的過程中,仔細核對患者的病歷,與醫生開具處方進行對照分析,若功能主治與患者所患病癥不符則判斷為用藥與患者實際需求不符。(7)書寫問題:主要針對手寫處方,若存在字跡不清,劑量、名稱不齊全,不符合書寫規范要求,則認為存在書寫問題。
對照組實施常規中成處方管理方法,主要檢查處方用藥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等。
1.3觀察指標
①不合理用藥發生率,詳細檢查處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常見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異常、診斷結果和用藥不符、重復用藥等。②統計因處方問題而產生的醫患糾紛發生率與患者投訴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比較
從表1中的記錄可知,研究組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醫患糾紛發生率與投訴率比較
研究組醫患糾紛發生率與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1 臨床中藥處方審方的困境
祖國醫學以辨證論治為核心,強調患者的個體差異性與疾病的變化,這就使得臨床中藥處方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也被稱為中醫“同病異治”思想;同時,不同醫生的臨床用藥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臨床上對不同中藥的藥理特性、代謝特點尚存在一定的薄弱,缺乏量化標準。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臨床藥師的中藥處方審方工作具有較大的 難度。
3.2中藥處方點評的方式與目的
中藥處方點評是在藥師審方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的中藥處方管理方法,其具體形式是在審方的基礎上增加對處方具體內容的進一步評價,從而及時發現超常處方、用藥重復、用藥或配伍禁忌、用量異常、需求差異及書寫不規范等問題。
3.3數據討論分析
結合本文分析的數據可知,研究組接受中藥處方點評,對照組實施常規藥方檢查,研究組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醫患糾紛發生率與患者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合理用藥處方可以保證醫患關系和諧,避免出現糾紛現象。
3.4 中藥處方點評中發現的具體問題討論
由于中藥處方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個體差異性,處方點評在當前階段難以劃分出較為明確的量化標準。對本次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1)大處方的判定標準應更為靈活:受醫療資源的限制,目前臨床中仍難以保障一劑一煎,一份處方通常會開具多日的用藥。目前,臨床上對非慢性病的處方標準為7d以內,但中藥的療程在3~30d之間,7~10d為一個療程的情況并不少見,這類處方通常會在處方點評中被認為是大處方。從這一角度來看,應當增加藥方點評過程中對大處方的判斷標準,對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適當放寬。(2)對用藥重復的判斷應更為謹慎,中藥處方中常存在藥效相同、相近的情況,但實際上不同藥物的使用目的并不相同,例如,蒲公英、連翹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且性味均有苦、寒的特征,但二者歸經并不相同,且蒲公英有甘味特性,連翹的寒性較低,為微寒,有較多經典方劑將二者合用。因此在判斷藥物是否重復時,應充分考慮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并與醫生進行確認,分析醫生的用藥意圖是否合理。(3)嚴守配伍禁忌關卡:“十八反”“十九畏”被較多的醫家認為是中藥配伍不可跨越的雷池,但臨床中也有利用相反、相畏特性治療疾病的情況,《本草綱目》記載:“古方多有用相惡相反者……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耳。”即便是經方,也有此類方劑,如《金匱要略》中的赤丸方、甘遂半夏湯,《千金方》中的大八風散。對于處方點評工作而言,應當重視這一現象,嚴守配伍禁忌,發現疑似存在配伍禁忌的處方,必須第一時間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保證藥物使用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中藥處方點評工作應與臨床緊密結合,采取一體化理念,進一步增加藥師、醫師與患者之間的聯系,從而保障中藥處方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中藥處方點評能夠顯著提升中藥在臨床應用中的合理性,建議應用。
參考文獻
[1] 喻立,黃京京.中藥處方審核在神經內科老年患者合理用藥管理中的運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15):139-141.
[2] 譚興華,錢俊輝.處方點評制度在門診、急診中藥處方合理用藥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 30(13):135-137.
[3] 林森林,鄭東,周雅婷.基于處方點評的中藥臨床合理用藥關鍵要素分析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1, 19(34):108-109.
[4] 秦曉蘭.中藥處方點評對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的促進作用分析[J].北方藥學,2021,18(10):81-83.
[5] 馮書文.中藥處方點評對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的作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7):63-65.
[6] 楊曉紅,林慧卿.我院2019~2020年耳鼻喉科中藥使用情況調查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16):41-43.
[7] 蘇園.中藥處方點評在中藥臨床合理使用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21,40(2):172-174.
[8] 朱霞.中藥處方點評在中藥臨床合理使用中的應用[J].名醫,2020(1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