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一體化急救與院內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取60例嚴重創傷患者,救治時間為2023年1月—2023年8月,按照雙色球法以1:1比例分組,均30例,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行傳統創傷急救和一體化急救與院內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急救效果。結果:觀察組完成檢查時間、急診到手術時間及有效救治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急救后,觀察組I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CRAM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36.7%),P<0.05。結論:在嚴重創傷臨床救治過程中,對患者實施一體化急救和院內預見性護理可以顯著縮短臨床救治時間,明顯改善其創傷程度,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一體化急救;院內預見性護理干預;嚴重創傷患者;救治效果;急救時間;創傷程度
The impact of integrated first aid and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hospital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LIANG Jiezhen, MA Jiankang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first aid and in-hospital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Methods: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23 to August 2023,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bicolor ball method in a 1:1 ratio,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uma first aid and integrated first aid and in-hospital predictive nursing,respectively.The first aid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ompletion examination time,emergency to operation tim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P<0.05);After first aid,the I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RAM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7%),P<0.05.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first aid and predictive nursing in hospital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ime,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trauma,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Integrated first aid;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hospital; Severe trauma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 First aid time; Degree of trauma
嚴重創傷是指在外力因素下造成的嚴重傷害,比如由高空作業、交通事故引起的傷害等,由于創傷嚴重、復雜,表現為病情進展快、休克率與死亡率高等特征,如果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將會對患者帶來嚴重傷害,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雖然傳統創傷急救模式可以達到有效的急救效果,但由于傳統急救工作的流程存在一些漏洞,院內外相關措施上存在脫節的現象,因此急救效率往往不 高[1]。一體化急救關乎院內外急救工作的開展,可在患者創傷發生后1h內給予救治,從而達到理想的急救效果[2]。本研究以2023年1月—2023年8月之間我院接收的嚴重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組后實施不同護理措施,重點觀察實施一體化急救的同時聯合院內預見性護理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嚴重創傷患者,均為2023年1月—2023年8月之間治療,按照雙色球法,以1:1比例對60例患者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n=30)男女比17/13,年齡最小20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41.25±4.56)歲;觀察組(n=30)男女比16/14,年齡最小21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41.38±4.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統計學差異不顯著,P>0.05。
納入標準:(1)符合嚴重創傷的診斷標準[3];(2)ISS(創傷嚴重度評分)為16分及以上[4];(3)器官受到損傷部位2處及以上;(4)受傷到接受救治時間在1h以內。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疾病者;(2)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者;(3)妊娠、哺乳階段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依照傳統方式行創傷急救,入院后予以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后評估其受傷、意識情況,包扎止血后,由多科室予以會診,按照病情評估結果分診,送入專科病房實施專科治療。
1.2.2觀察組
按照一體化方式行急救,同時行院內預見性護理。一體化急救內容包括:(1)建立全市創傷中心。與各鎮區醫院聯動,組成創傷急救群,實施群內專家會診。同時實施模擬急救的培訓,通過類似培訓和教育,幫助其豐富急救護理知識,掌握急救護理技能,同時制定考核制度,以考核結果判定是否可以參加急救。(2)明確急救計劃。依照專業不同為不同組員分工,所有組員隨時待命,協同推進急救工作,將各自工作做好。(3)實施急救。接到電話后大致了解患者病情,在2min以內將救護車安排好。救護車奔赴目的地時,應與來電人員溝通,了解患者受傷情況。救護車抵達目的地后,以最短時間檢查受傷情況,給予相應急救,做好評估結果反饋。回院途中時刻關注生命體征改變情況,如果有異常情況發生,應及時根據要求予以救治,并與院內人員反饋,確保相關搶救準備工作已做好。患者入院以后,應第一時間送入搶救室,將靜脈通道建立后包扎止血,保證呼吸道通暢,及時與相關科室聯系,匯報傷情,由相關科室會診后,做好術前檢查。轉運途中應注意對生命體征的關注,處理好患者傷情,對于突發情況應積極應對。完成手術后,應及時送患者至重癥監護室或專門科室。
院內預見性護理內容包括:(1)休克預見性護理。注意生命體征是否發生了改變,如果有突發情況,應及時通過相應措施處理。對患者血型、出血量進行檢測,隨時與輸血科聯系,做好備血工作,必要時可予以雙通道輸血。(2)感染預見性護理。在對傷口進行清潔時,應盡量輕柔一些,觀察創口的出血情況,依照醫囑給予藥物治療,避免發生創面感染。止血時保持止血帶處于一定松弛度,這時要確保止血帶的松弛度,以防對患肢血液循環造成不良影響。(3)窒息預見性護理。當患者出現呼吸受阻情況時,應做好氣道檢查工作,確保氣道暢通,必要時可進行氧氣補充工作。(4)低溫預見性護理。時刻關注體溫變化情況,運轉過程中需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當患者入院以后,應保持搶救室內溫度適中,液體輸入之前,可適當加熱液體,保持液體溫度在37℃左右。(5)心理問題預見性護理。平時應多與患者溝通,以轉移其對疼痛的關注度,在明確其意愿的同時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還可以為患者介紹一些成功病例,以引導其對疾病治療樹立信心。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完成檢查時間、急診到手術時間以及有效救治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ISS評分(分數越高,創傷越嚴重)和CRAMS評分(分數越低,創傷越嚴重)。(3)對比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完成檢查時間、急診到手術時間以及有效救治時間比較
觀察組完成檢查時間、急診到手術時間以及有效救治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ISS與CRAMS評分比較
急救前,兩組ISS與CRAMS評分比較差異均不明顯,P>0.05;急救后,觀察組上述各項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臨床上,嚴重創傷患者的病情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其病情非常復雜,還可能會存在復合性外傷。對于此類患者而言,在休克、顱腦損傷等影響下,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5-8]。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而言,早期急救的開展至關重要。有研究顯示,嚴重創傷患者之所以會死亡,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臨床急救缺乏及時性、檢查時間不夠、確診不準確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各項臟器功能均在下降,死亡的風險更高[9-10]。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兩組完成檢查時間、急診到手術時間以及有效救治時間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所用時間更短,P<0.05;急救后,兩組ISS與CRAMS評分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觀察組ISS評分更低一些,CRAMS評分更高一些,P<0.05。該結果提示,實施一體化急救的同時,應加強預見性護理,可以顯著提升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效率,同時其創傷程度也可得到顯著減輕。同時,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提示一體化急救與院內預見性護理相結合,可有效減少嚴重創傷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于嚴重創傷患者而言,不僅要對其展開一體化急救,還應加強預見性護理,從而縮短臨床急救的時間,同時有利于改善其創傷程度,此外并發癥發生率也得到明顯降低,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惠思明,張方園.院內急救程序-時間控制護理模式對嚴重創傷患者救治效率的應用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9):2851-2853.
[2] 高亞維,劉正,李珂楨,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創傷患者急診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4):64-66.
[3] 馬秀平,張艷花,楊麗紅,等.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6):819-820.
[4] 孫萍,肖水軍,王哲夫,等.院前院內無縫隙急救護理配合創傷救治原則對老年嚴重多發傷救護的價值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1):106-107,109.
[5] 賈竹亭,馬會力,孫勝房,等.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3):62-63.
[6] 王仁強,明秀平,鐘園,等.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1):161-163.
[7] 胡敏,張玲娟,吳慧琴,等.基于桌面推演的成批戰創傷傷員院內急救護理人力調配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6):71-74.
[8] 彭春光,任招娣,李麗珍,等.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5):170-171.
[9] 陳創造,李王安,林才,等.互聯網+嚴重創傷一體化急救模式實施與效果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9,24(1):55-56.
[10] 劉金彥.院前院內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在多發性創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