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1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協同護理。干預前后統計兩組自我效能評分(GSES)、心臟功能與肺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干預前,兩組自我效能評分、心肺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GSES評分、LVEF、6MWD以及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CA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協同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自我效能、心肺功能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協同護理;老年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功能;自我效能
The nursing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care mo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PD
XIA Ling
Respiratory Medicine, 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Hefei, Anhui 2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care mo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PD.Methods:4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PD admitted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with 2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llaborative car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lf-efficacy scores (GSES),cardiac an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efficacy scores,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GSES score,LVEF,6MWD and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CAT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elf-efficacy,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PD.
【Key Words】Collaborative care;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PD;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Self-efficacy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其主要特點為病情的反復和進展性加重[1]。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雖然手術治療能改善病情,但術后護理仍需加強,以提高患者的預后[2]。傳統護理模式常因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難以滿足患者需求。協同護理模式結合多種護理理論,提供個性化的干預,已在實踐中顯示出優異的護理效果[3]。本文通過對比研究我院近期收治的4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探討了協同護理在這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間接診并接受治療的4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時間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1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5.33±5.26)歲;研究組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齡(66.02±5.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4]中關于COPD的相關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處于穩定期,同時符合臨床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②術前肺功能檢查顯示,COPD病情穩定;③所有患者術后均順利脫離呼吸機,無氣管切開,無二次插管;④患者知曉本次研究詳情,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智力發育低下及存在嚴重溝通障礙和精神類疾病者;②心功能異常患者;③合并其他臟器嚴重器質性疾病者。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執行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做好患者不良情緒疏導,指導患者謹遵醫囑規范用藥;常規飲食干預,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科學的康復護理指導,依據患者自身運動習慣制定并實施心臟康復計劃。
研究組實施協同護理,具體內容主要包括:(1)組建協同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負責組織,聯合科室主任1名、心理醫師1名、康復醫師1名、主治醫師2名、責任護士5名共同組成協同護理專項小組。(2)協同護理分階段實施。①前意向階段護理:護理人員通過生動有趣的解說激發患者心肺康復的欲望,使用短視頻、講座、口頭講解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識,提升患者專業認識,促進意識行為改變。②意向階段護理:加強健康行為宣教,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配合度,利用微信群分享護理經驗和答疑,邀請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交流,激發治療信心。③準備階段護理:護理人員提供康復運動指導,康復醫師制定運動計劃,監測心率,確保安全。④行動階段護理:加強正向鼓勵,設定康復日記,定期反饋,根據康復情況調整訓練計劃。⑤維持階段護理:采取刺激控制和強化管理策略,如推廣心肺功能康復知識,每周至少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自護情況,持續3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GSES[5]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包括目標達成、問題解決、事件應對,以評分反映。 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主要評估指標包括LVEF、6MWD及CAT評分[6]。③通過QOL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涵蓋軀體狀態、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LVEF、CAT評分以及6MWD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LVEF及6MWD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CA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社會功能、軀體狀態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結合臨床實踐來看,老年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認知能力與疾病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在自我護理期間往往不具備良好的依從性,表現為飲食不控制、用藥不規范、負性情緒嚴重等,最終導致治療效果的不理想[7]。常規護理干預又多關注患者病情的改善,而在心理護理、認知護理方面投入度相對較低,最終也導致護理水平較為低下的結局[8]。為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本次研究中引入協同護理干預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維度自我效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吳淑華[9]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協同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協同護理模式中針對患者所處的疾病康復階段進行了明確,并結合患者所處具體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康復需求制定了針對性干預方案,在做好常規生理支持護理的同時通過積極心理指導和健康宣教,有效提升了患者病理認知,也增強了患者治療信心,實現了患者行為的改變。其次,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患者心肺功能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LVEF及6MWD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CA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協同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協同護理實踐中,基于跨理論模式理論的護理手段開展,通過具有反條件作用、幫助關系以及強化管理效用的系列護理手段,可督促患者自覺履行既定康復計劃,同時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做到了實時調整,更好地保證了干預方案的時效性,因而也更利于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最后,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協同護理能夠有效地干預不同階段的患者個體,同時注重患者康復運動,由此成功改善了患者日常活動受限的問題,不僅提升了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同時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因而也促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開展協同護理效果是顯著的,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心肺功能,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突出價值。

參考文獻
[1] 邢現菊.協同護理措施對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與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11):183-185,189.
[2] 劉麗君.協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3,40(2):163-164.
[3] 李樹蕙,鐘凝.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4):89-91.
[4] 高媛媛.協同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3,31(1):130-132.
[5] 徐安,曹雪莉,唐海花.以家庭為中心的協同護理結合希望理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希望水平、運動耐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 173-175.
[6] 段雯潔,李小瓊,姜艷艷,等.跨理論模型下協同護理用于PCI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35):172-175.
[7] 劉湘陵.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多維度協同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護理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35):44-47.
[8] 蔡麗密,潘梅賢,曾綺思.冠心病患者術后接受跨理論模型協同護理模式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26):92-94.
[9] 吳淑華.系統化護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冠心病負面情緒的價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