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在ICU(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確診的70例ICU機械通氣患者,均收治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護理前舒適度評分、睡眠質量評分以及重癥監護痛苦體驗評分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各指標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指標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ICU機械通氣患者應用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可取得顯著效果,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鎮靜干預;鎮痛干預;機械通氣;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algesic sed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in ICU
YANG Na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731 Hospital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algesic sed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in ICU(intensive care unit).Methods:A total of 70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5 cases),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analgesic sed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respectively.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fort scores,sleep quality scores and ICU pain experienc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0.05);After nursing,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clinical treatment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analgesic and sed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can achieve remarkable effects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 Sedation intervention; Analgesic interven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ffect
ICU獲得性譫妄、乏力的高危群體之一即機械通氣患者,不僅可將其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進行不同程度的延長,還可能對其功能恢復產生明顯影響,甚至致其死亡[1]。為了將ICU機械通氣患者在應激環境中的疼痛以及負性情緒明顯減輕,使其維持充沛體力,臨床醫師通常會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添加合理化的鎮痛、鎮靜等藥物[2]。怎樣避免患者鎮靜過度,使其維持最理想化的鎮靜狀態,一直是臨床關注的一項熱點話題[3]。本次我院隨機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ICU機械通氣患者共70例,其中35例經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70例ICU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將其均分成兩組。納入標準:(1)短期內無法脫機;(2)家屬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或智力障礙;(2)惡性腫瘤。對照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37~80歲,平均年齡(59.42±7.04)歲。觀察組: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38~82歲,均值為(59.91±9.7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具體為:(1)每日喚醒:每日6:00開始將鎮靜劑量逐漸減少,8:00停用,對患者意識情況進行觀察,并將其喚醒,與其進行有效交流。(2)呼吸協調:由醫生開展對患者的呼吸協調以及自主呼吸試驗,當其發生呼吸不協調狀態時,及時對鎮靜鎮痛用藥劑量進行調整。(3)譫妄評估和管理:由護理人員采用專業化量表評估并記錄患者的鎮靜效果,4h/次,盡可能維持理想效果,并在此過程中觀察和記錄好其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以及鎮靜藥物劑量。(4)早期移動或活動:協助并指導患者按照每日計劃開展早期活動,主要包括床上被動/主動活動、床上坐起以及下地活 動等。
1.3觀察指標
(1)舒適度:該指標以Kolcaba量表評價,評分與患者舒適程度成正比。(2)睡眠質量:采用RCSQ量表評價,評分與患者睡眠質量成反比。(3)重癥監護痛苦體驗:每條1~5分,評分越高,患者監護體驗越痛苦。(4)臨床治療指標:ICU治療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鎮靜藥物應用量。(5)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抑制、譫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乏力。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舒適度比較
護理前,兩組Kolcaba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 0.05);護理后,觀察組Kolcaba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RCSQ評分比較差異不大(P> 0.05);護理后,觀察組RCSQ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如表2所示。
2.3兩組重癥監護痛苦體驗比較
護理前,觀察組病情與治療信息評分為(8.26±1.63)分、感受與認知改變評分為(11.66±2.89)分、技術體驗評分為(10.98±2.76)分、人際支持需求評分為(14.86±3.13)分、環境感受評分為(17.64±3.25)分,對照組上述各項評分依次為(8.33±1.58)分、(11.70±2.85)分、(11.06±2.73)分、(14.92±3.08)分、(17.87±3.16)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護理后,觀察組上述各評分分別為(2.19±0.58)分、(3.50±0.34)分、(3.10±0.43)分、(4.05±0.63)分、(4.75±0.58)分,對照組上述各評分分別為(3.20±0.74)分、(4.11±0.62)分、(4.37±0.51)分、(5.84±0.83)分、(6.02±0.94)分,觀察組各項重癥監護痛苦體驗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
2.4兩組臨床治療指標比較

觀察組ICU治療時間為(8.59±2.60)d,短于對照組的(12.10±3.75)d,機械通氣時間為(5.63±3.62)d,短于對照組的(7.71±4.21)d,住院時間為(12.34±3.89)d,短于對照組的(16.67±2.90)d,鎮靜藥物應用量為(190.50±82.31)mg,低于對照組的(309.12±99.74)mg,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2.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1例發生譫妄,1例發生呼吸抑制,并發癥發生率為5.71%;對照組譫妄4例,呼吸抑制2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乏力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8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調查發現,為ICU機械通氣患者應用鎮靜鎮痛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乏力、譫妄等并發 癥[4]。本研究中,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2.86%和5.71%,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臨床治療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更短,充分證實了該模式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可能與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呼吸同步以及每日喚醒方案,有利于將其譫妄持續時間顯著縮短,可促使其盡快恢復神經功能有關[5-6]。
本次通過護理前組建針對性干預團隊,并予以團隊成員專業化護理服務培訓,也能夠確保護理的規范化、程序化、安全性以及科學性,防止引發患者深度鎮靜,起到較好的遠期保護效果[7]。此外,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器官功能、生命體征以及鎮靜效果等情況加強監測和記錄,并結合其實際的機械通氣條件以及病情嚴重度,對應用的鎮靜藥物劑量進行及時調整和評估,也能夠促使整體護理質量不斷提高,優化護理效率[8-9]。通過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并參考不同個體的差異性給予個性化運動協助和指導,也能夠使患者從多方面、多個角度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性以及責任感,確保護理各環節更加合理的同時,使患者享受到更良好、優質的服務體驗,并使護患交流不斷提高,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身心方面的舒適度,可有效減輕其身心負擔,盡可能爭取其良好的配合[10]。
睡眠作為人體必要的生理過程,有助于促使患者免疫力改善,幫助其保存、恢復體力,為盡快出院、盡快康復打下良好基礎。然而,ICU機械通氣患者受到鎮靜鎮痛藥物以及機械通氣治療等因素影響,可影響其睡眠質量,對疾病康復不利,也可進一步加重不良體驗和情緒。本次觀察組患者在接受鎮靜鎮痛護理干預后,通過準確評估其譫妄、疼痛以及鎮靜等情況,并及時予以對癥處理,更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減輕其痛苦體驗,是一種可行性相對較強的護理方案,應用價值較高,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為ICU機械通氣患者應用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可取得顯著效果,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靜,肖歡,王赫,等.ABCDEF集束化方案對創傷外科ICU機械通氣患者譫妄發生率及機械通氣時間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10):184-186.
[2] 吳桂月,焦偉杰,杜蕾,等.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機械通氣患者中布托啡諾與地佐辛不良反應的對比研究[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2,19(2):18-21.
[3] 王娟,錢丹.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護理模式應用于重癥監護病房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患者鎮痛鎮靜治療干預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19):2273-2277.
[4] 萬盼盼,周閃閃.基于舒適化淺鎮靜策略的鎮靜鎮痛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術后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2,31(19):3600-3603.
[5] 黃昌洋,李綺霞,池千勉.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護理模式在ICU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和鎮痛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3):8-10.
[6] 王芳,李冰,吳莉.舒適化淺鎮靜每日喚醒護理聯合氣道維護在ICU有創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6):190-192.
[7] 韓涵,劉亞楠,王龍安.護理人員主導下eCASH理念的舒適化淺鎮靜干預策略在重癥腦出血早期康復患者的應用觀察[J].臨床研究,2022,30(6):174-177.
[8] 祁鵬飛.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化淺鎮靜策略模式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術后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黑龍江醫學,2022,46(11):1401-1403.
[9] 白雪利,李俊玲,孫青麗.eCASH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對ICU重癥患者營養狀態、獲得性衰弱及臨床轉歸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0):3807-3810.
[10] 范艷,林麗,吳雅君.基于eCASH護理模式下右美托咪定聯合丙泊酚在急性腦損傷患者中的鎮靜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2,17(5):668-67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