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對聽神經瘤患者術后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將60例聽神經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護理,觀察組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比較兩組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結果: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能改善聽神經瘤術后患者的負性情緒。
【關鍵詞】
聽神經瘤;護士主導;醫護一體化;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6.009"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6-0032-03
聽神經瘤是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1],年發病率為1.09/10萬,發病高峰年齡段為50~60歲,臨床以聽力受損和耳鳴最常見[2]。聽神經瘤患者面、聽神經大多受壓變得菲薄,術中辨認困難,難以保留功能,術后并發癥較多,可能造成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3]。術后多種并發癥涉及面部、聽力、運動、感覺、心理、精神狀態等。因此,需由耳外科、影像科、心理科等多學科合作完成。自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改善了聽神經瘤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60例聽神經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首次行外科切除手術患者;具有一定聽、說、讀、寫能力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腫瘤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接受心理治療或其他研究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5~60(46.9±2.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例,初中3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學或以上13例;家庭人均月收入:lt;1500元4例,1500~3000元11例,gt;3000元15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3~61(48.2±0.8)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例,初中4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學或以上1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lt;1500元3例,1500~3000元11例,gt;3000元16例。兩組患者及家屬在研究前均被告知研究目的、內容、獲益等,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聽神經瘤相關專業知識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屬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要積極配合治療,術后恢復情況與術后護理密切相關。護理工作的重點是病情觀察,預防并處理術后并發癥。出院按常規隨訪每個月2次;患者或家屬添加主管護士和醫生微信,出現治療和康復問題時,及時溝通交流。
1.2.2觀察組實施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其家庭情況、病情評估詳單、治療康復要點、監測及檢查結果等。出院前2 d,確保患者掌握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成立醫護一體化診療團隊并明確職責:成立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診療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影像科副主任醫師、1名心理醫師。小組成員共同評估入組患者,副主任護師和副主任醫師負責制訂醫護一體化干預小組工作計劃(計劃時間規定為從術前2 d到出院后第3個月末)及全程質控,主管護師和護師、主治醫師具體實施服務計劃并反饋、記錄、總結。②醫護一體化診療團隊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把醫護一體化診療團隊(護理人員、外科醫生、影像科醫生、心理醫生)介紹給患者及家屬,使其感受自己得到關注,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③實施心理狀態評估,采取個體化的心理干預措施:入院后術前2 d,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實施個性化干預措施。因患者病情不同,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條件各異,對疾病的認知不同,焦慮、抑郁心理狀態有所不同。以護士為主導的醫護一體化小組在心理醫生的指導和協助下,對患者采用認知療法、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而后采取積極措施,放松心情,配合治療和護理。如患者因對聽神經瘤疾病認知水平低而產生焦慮、抑郁,護理人員應重點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聽神經瘤相關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對社會家庭支持欠佳者,重點做好家屬工作,使家屬從心理和經濟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對術后病情復雜、出現并發癥者,小組成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心聲,取得其信任及配合。④運用放松訓練法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深呼吸放松法為,患者在安靜狀態下閉目,緩慢且規律地深呼吸,3次/d,15次/min。想象放松法為,患者閉目,身心放松,聽護士口令,幻想進入最愜意、舒適的情境,3次/d,每次5 min。音樂治療為,選取患者喜愛的舒緩、放松的音樂,定時播放,3次/d,每次15~30 min。⑤院外延伸服務:出院前2 d,小組成員指導患者及家屬關注“醫護一體化服務公眾號”,在公眾號中以視頻、文字、圖片形式推送聽神經瘤的相關知識及康復病例介紹。“病友互動”欄目發布患者關心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患者自愿分享的康復心理路程、康復心得、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患者出院后,醫護一體化團隊以微信、電話、視頻、上門服務等方式,進行出院后的干預,隨訪頻率為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每周1次,出院后2~3個月內為每2周1次。
1.3觀察指標分別對兩組術前2 d、出院后第3個月末,采用SAS、SDS評估患者負性情緒。
1.4統計學方法采用R(3.6.3版本)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見表1。
3討論
聽神經瘤患者多因耳鳴、聽力減退及眩暈來院就診,隨著疾病的發展,聽力進一步減退,部分患者出現耳聾,腫瘤增大壓迫面神經或三叉神經時,出現面部麻木、痛、觸覺減退,甚至出現面癱。這些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引起明顯的焦慮和恐懼[4]。因此,如何評估、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已成為聽神經瘤患者面臨的最重要的心理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
近年來,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在全國各級醫院管理實踐中推廣應用。護理人員是多學科協作團隊中的核心成員之一,參與多學科協作對于護理流程化、系統性和綜合性有更深的定義,對護理有更高的要求[5]。江葉等[6]組建了以護士主導的MDT團隊,對胃腸道腫瘤患者施以延續護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降低了照顧者的負擔。本研究以護士為主導,既充分考慮醫生奔波于手術室和病房之間的工作性質,又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開展了系統化的院內規范工作和院外延伸服務,為聽神經瘤術后患者提供較為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隨訪工作,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升了生活質量。
心理干預作為現代醫學理念中的重要內容,要求護理人員將人本主義充分貫徹其中,以滿足患者不同心理需求,提高治療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治療預后。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提供個體化的心理疏導、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人性化照護工作,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改善預后。
本研究以護士為主導,借助醫護一體化模式,為聽神經瘤患者提供了較為系統、科學、程序化的護理,有效改善了聽神經瘤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該項臨床護理模式研究可以為耳鼻喉專科護理提供科學依據,對護理人才的培養具有指導意義。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大樣本量,使研究更具有科學性、實用性。
參 考 文 獻
[1]雷霆,舒凱.聽神經瘤的治療與展望[J].臨床外科雜志,2021,29(10):901-902.
[2]張澤瀚,鄭玄,張家墅,等.青少年聽神經瘤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22,38(3):232-233.
[3]鐘平.基于多學科協作的聽神經瘤的面神經功能保護策略探討[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9,34(23):16.
[4]何毅,陶晶晶,肖彬彬,等.ERAS理念下的全程導向性管理在聽神經瘤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國醫師雜志,2020,22(8):1126-1129.
[5]蔣慧琴,東梅.慢性病多學科協作模式下的護理現狀和展望[J].護理學報,2017,24(22):28-31.
[6]江葉,匡雪春.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團隊合作在胃腸道腫瘤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1):241-244.
本文編輯:路曉楠2023-08-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