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5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9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實施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4周的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治療依從性。結果:干預4周后,兩組ESCA、CD-RISC、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Plt;0.01)。結論: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提高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心理彈性水平,提升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
【關鍵詞】
系統性紅斑狼瘡;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自護能力;心理彈性;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6.057"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6-0165-03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臨床癥狀錯綜復雜、涉及多個系統和器官的風濕病,其發病原因很多,包括免疫異常、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感染等,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結締組織病[1-2]。系統性紅斑狼瘡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病程遷延,嚴重者可能引發紅斑狼瘡腎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臨床治療主要目的是在短時間內抑制免疫反應和炎癥,恢復和維持受損臟器的功能,預防進一步的組織損傷,并促進免疫調節功能恢復[3-4]。臨床常采用激素類藥物療法,雖可有效控制患者臨床各項癥狀,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長時間使用。以往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將疾病相關專業知識灌輸給患者及家屬,抽象難懂的專業知識,降低了患者的學習興趣,導致患者臨床配合度和依從性較低[4]。賦權激勵健康教育通過激發患者潛能與學習積極性,強化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提高自我護理及管理效能,達到規律生活、積極管理健康的效果,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疾病患者臨床護理。有研究表明,應用賦權激勵教育可以顯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其預后[5]。本研究旨在分析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5月1日~2021年8月31日呼吸與危重癥科室收治的9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治方向與研究前沿》中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者[6];年齡gt;18歲者;首次確診入院者;意識與溝通無障礙者。排除標準:合并強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以及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腦、肺、心等臟器功能不全者;有免疫抑制劑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服用史者;合并癲癇、酮癥酸中毒以及心肌梗死等急性發作期者;甲狀腺癌、淋巴結癌、肝癌、肺癌等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52.41±3.32)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1,大專及以上14例;病程(3.34±1.29)年。研究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52.39±3.42)歲;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專及以上15例;病程(3.26±1.32)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建立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密切關注患者精神狀態,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自我護理措施,提高其疾病知識認知水平,及時給予心理護理。同時,給予用藥指導,合理的飲食,適當運動訓練。護理觀察時間為4周。
1.2.2研究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聯合實施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護理觀察時間為4周。
1.2.2.1疾病知識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整理、總結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知識、臨床表現、治療手段、并發癥和自我護理事項,通過查詢相關信息資源和數據,提高和拓展專業知識,并以圖片、視頻教育、健康教育手冊的形式呈現。告知患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行瀏覽和查看,仔細、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疑問和預防措施。每周組織1次疾病健康知識講座,聘請免疫學相關權威專家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及自我護理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在講解過程中,患者可隨時提問,護理人員協助專家進行詳細解答,每次講座時間40~60min。
1.2.2.2認知強化與疏導護理人員可通過一對一口頭健康教育的形式,詳細講述健康手冊內容及注意事項,拉近護患關系的同時能有效加強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緩解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借助共情心理干預及時對患者進行疏導,鼓勵患者闡述與傾訴內心想法;在耐心傾聽的同時,護理人員還可給予鼓勵、安慰,引導患者對未來生活進行想象與憧憬,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充滿希望的生活態度。護理人員可講解成功案例或請自我護理效果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積極分享自我護理經驗,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2.2.3規律健康行為護理人員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組織建立疾病日常自我護理微信群,告知患者定期匯報自我護理完成情況病情,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我護理措施。①飲食指導:對患者進行延續性飲食指導,多進食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肉、瘦肉等,每天鹽攝入量lt;0.3g,避免攝入易導致疾病復發的蘑菇、煙熏、芹菜、無花果等食物,減少刺激性食物。②自我護理:注意保持皮膚干凈整潔,外出活動時穿質地柔軟的長衣長褲,減少陽光直射,定期修剪指甲,三餐后漱口,注意增減衣服避免感冒等。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囑患者嚴格遵醫囑定時服用藥物,詳細講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強化患者規律服藥的意識。④禁忌證:告知患者盡量避免皮膚局部長期受壓,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嚴禁使用化妝品、堿性含量較高的皂液、染發燙發,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用藥物等。
1.3評價指標
1.3.1自護能力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進行評估,量表包括自我概念(0~32分)、健康知識(0~68分)、自我責任(0~24分)、自護技能(0~48分)4個維度,Cronbach′sα為0.82,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7]。
1.3.2心理彈性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肖楠2003年翻譯修訂的心理彈性量表(CD-RISC)進行評估,量表包括樂觀(0~16分)、韌性(0~12分)、力量(0~72分)3個維度,共25項條目,總分0~100分,分值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量表經預調查Cronbach′sα為0.91[8]。
1.3.3治療依從性于干預前、干預4周后,采用自制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包括服藥依從性(6項條目)、生活方式改善(9項條目)、定期復查(5項條目)、情緒及信息管理(3項條目)4個維度,共23項條目,每項條目滿分為5分,總分0~115分,評分與治療性呈正相關,量表Cronbach′sα為0.77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見表3。
3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由于免疫調節功能紊亂,導致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從而引起全身多系統損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多發于青年女性,累及多個臟器,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治療主要集中在控制癥狀和預防并發癥,盡量減輕疾病對患者的影響[9-10]。我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病率約為70/10萬,各區域之間差異較明顯,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引起廣泛關注。疾病病因尚未明確,若不及時治療,易損傷機體其他器官組織。目前應用激素藥物治療控制病情惡化成為臨床治療首選,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但由于患者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易造成骨質疏松、消化系統疾病、機體代謝紊亂等并發癥,加之疾病發作與治療期間,因血小板凝血溶血功能障礙,導致患者面部外表皮膚出現蝶形紅斑,產生自卑感,加重心理負擔,降低其主觀能動性,影響遵醫行為、治療效果和身心健康,形成惡性循環。在以往臨床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過程中,存在干預連續性較差、時間較短、內容較為單一等不足。
自我護理能力是個體在疾病管理方面的具體能力,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水平越高,其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往往越好,通過提升自我護理能力,患者能夠主動參與治療過程,優化疾病控制,并有效改善健康狀況和整體生活質量[11]。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疾病,常表現為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進行的病程特點[12],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至關重要,通過增強自我護理能力,患者能夠更好地管理疾病,及時應對病情變化,從而改善預后并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實施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研究組干預4周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通常依賴于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但這兩類藥物易引發不良反應,對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考慮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狀況。賦權激勵健康教育通過提高疾病認知、改善心理認知、強化日常行為干預的方法,激發患者對自身機體健康的重視程度,緩解不良心理狀態,養成規律健康生活習慣,彌補了常規健康教育的不足。護理人員可借助互聯網,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注意事項,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可更好地展示疾病知識,教育方式形象鮮明,可充分激發患者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充分意識到自我護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4周后CD-RISC、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Plt;0.01)。護理人員實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緩解其負性情緒,增強臨床治療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疾病,強化自我護理效能,提高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及參與度,促使臨床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日常行為生活的干預與指導,從而達到預防控制疾病發生與發展、促進機體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協助患者養成健康、規律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實施賦權激勵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很好地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心理彈性水平,提升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為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趙敏,任振輝,趙娜,等.延續性護理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女性患者不良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9):111-113.
[2]蔣丹清,和四偉,陳玉芳,等.合并消化系統癥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風險評估模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0,30(1):104-109.
[3]張艷菊,劉歡,劉艷棠,等.1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兒應用硫酸羥氯喹片藥物治療分析[J].世界臨床藥物,2019,40(12):881-884.
[4]賈麗麗.循證護理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皮膚病與性病,2019,41(6):817-819.
[5]尹霄朦,胡波,胡新林,等.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9):2093-2096.
[6]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5):342-346.
[7]劉東蘋.自我護理指導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術后康復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8):76-77.
[8]倪俊偉,李彥章,康曉東.腦癱兒童家長親職壓力與心理彈性、自尊的相關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7,12(1):92-96.
[9]謝文慧,張卓莉.治療藥物監測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中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9,35(1):87-90.
[10]燕玲,周華,陳維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學,2019,48(16):2779-2782.
[11]邱春媚,李小蘭,馮小京.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1):59-61.
[12]謝艷芳,葉秋容,張文君.知信行護理模式對ICU轉出重癥SLE患者家屬遷移應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7):108-110.
本文編輯:趙雯2023-05-1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