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戴明環(PDCA)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202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收治的腎病綜合征患者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PDCA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腎病患者生活質量簡明量表(KDQOL-36)]、負性情緒[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用藥依從性[采用用藥依從性量表(MG)]。結果:干預后3個月,兩組KDQOL-36各維度評分、CD-RISC評分、ESCA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P<0.05);干預后3個月,兩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P<0.05);干預后1、3、6個月,兩組MG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3個月高于干預后1個月(P<0.05),干預后6個月高于干預后1、3個月(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同期(P<0.01)。結論:將PDCA模式應用于腎病綜合征護理方案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自護能力及用藥依從性,緩解其負性情緒。
【關鍵詞】
PDCA;腎病綜合征;生活質量;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6.033"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6-0100-03
腎病綜合征為常見的慢性腎臟疾病,病程的遷延不愈與并發癥的頻繁復發,是導致疾病不斷惡化的關鍵因素,給患者帶來較重的精神心理壓力及經濟負擔[1]。臨床針對腎病綜合征的治療策略主要側重于對癥治療,同時輔以抗感染和抗炎癥治療,旨在控制病情進展[2]。腎病綜合征患者還需警惕多種并發癥,包括營養不良、急性腎衰竭、感染及靜脈血栓的形成等[3]。此外,面對長期且艱難的治療過程,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4]。因此,對于腎病綜合征的治療,除了關注疾病本身的控制外,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采取綜合治療策略,以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戴明環(PDCA)為廣泛應用于諸多不同領域的先進管理模式,包含制訂計劃、執行計劃、檢查及處理共4個環節,不同環節彼此關聯,且銜接良好,通過循環方式提升護理方案的規范化、系統化,從而全面加強護理質量。有研究顯示,PDCA循環式家庭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增強患者的積極性和依從性,促進其全面康復,提高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質量[5]。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方案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等方面的改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以202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接受治療的腎病綜合征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檢驗及臨床表現,依據國際診斷標準診斷為腎病綜合征者[6];②認知正常者;③年齡≥18歲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尿路感染等急慢性感染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心肌梗死或腦梗死患者;④合并貧血者;⑤合并免疫功能障礙患者;⑥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者;⑦妊娠期、哺乳期者;⑧合并抑郁癥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0~75(43.68±10.33)歲;病程1~5(2.51±0.26)年;疾病類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34例,繼發性腎病綜合征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18~76(44.09±11.52)歲;病程1~6(2.48±0.32)年;疾病類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31例,繼發性腎病綜合征13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方法兩組均干預3個月。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持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其病情變化,進行入院健康教育,指導其藥物應用方法、并發癥防控措施,囑其低鹽飲食;做好出院指導,囑其定期復診,到院復查肝腎功能、尿常規、血糖、血壓等指標,囑其遵醫囑用藥,且以備忘錄形式囑其在飲食中適當增加優質動物蛋白,如發現任何異常,及時就診,避免病情加重。
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用PDCA模式指導下的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計劃(Plan,P):建立護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邀請科主任為小組顧問,科室內自愿參與群體中經不記名方式推舉出的2名主管護師作為副組長,配合組長完成工作;科室內開展與腎病綜合征有關護理方案相關培訓工作,由組長、顧問及2名副組長組成培訓講師隊伍,并負責編寫培訓教材,組員們參與培訓,并需通過考核;對于未通過該考核者,則繼續參與學習,直至通過考核為止;科室內針對護理方案開展預案及應急預案演練,要求所有護理人員熟悉護理方案;待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通過調查了解其護理需求,并以此為依據結合查閱的資料制訂符合患者實際情況且科學合理的個體化護理計劃。②實施計劃(Do,D):建立患者個人電子檔案,包含完整個人信息及臨床資料,并與患者及家屬交換聯系方式,便于交流。在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的同時開展關于疾病的健康教育,通過播放音視頻、床旁教育及PPT、線上及線下講座、發放資料等方式與患者交流。邀請患者進入病友群,一方面便于患者與其他病友分享經驗與體驗,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可定期在群內發送健康相關知識,收集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總結出高頻問題,整理后通過視頻或紙質資料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如何服藥、飲食方法、計算及控制飲水量、日常生活事項、并發癥防控等,從而提升患者對于腎病綜合征、護理、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由2名副組長負責安排組員在群內輪流值班,回答患[JP+1]者提出的問題,并與患者共同討論關于藥物應用及康復等內容,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促使其掌握相關知識,且邀請預后良好者在群內發言,分享相關經驗與體會,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及護理的信心;對于部分群內不活躍者,由護理人員單獨與其交流,了解其康復情況,以便及時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從而加強臨床效果,改善預后;加強巡視,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絡,盡快進行針對性處理。③檢查(Check,C):由組長、顧問及2名副組長負責監督護理計劃的實施情況,并通過定期舉辦例會的形式提出護理方案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方案。④處置(Action,A):在整改方案被提出后,落實到個人,解決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于未解決的問題,可放置到下一個循環中,從而不間斷地優化護理方案。
1.3觀察指標①生活質量:采用腎病患者生活質量簡明量表(KDQOL-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含5個維度,分別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腎臟疾病癥狀、腎臟疾病負擔、腎臟疾病影響,共36個條目,單項條目1~4分,總分36~14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②負性情緒: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焦慮程度,包含14個條目,單個條目0~4分,分值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嚴重;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抑郁程度,包含24個條目,單個條目0~4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③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進行評估,包含堅韌性、力量性及樂觀性,共3個維度、25個條目,單個條目1~4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彈性越高。④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包含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共43個條目,單個條目0~4分,總分0~172分,評分越高表明自護能力越好。⑤用藥依從性:采用用藥依從性量表(MG)評估患者依從性,包含是否忘記服藥、是否有不注意服藥經歷、是否有擅自停藥情況等方面內容,答案為“否”計0分,答案為“是”計1分,總分1~4分,分值越高表明依從性越差。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KDQOL-36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見表3。
2.4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見表4。
2.5兩組干預前后MG評分比較見表5。
3討論
腎病綜合征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征是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和明顯水腫,患者通常表現為嚴重的腎臟功能損傷,最終的確診依賴于組織病理學信息,主要依靠激素治療和免疫抑制治療,但由于病程復雜且易復發,患者常需長期用藥管理[7-10]。常規護理措施多能滿足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基礎需求,護理方案的精準性不足,無法滿足臨床多樣化需求。由于大多數患者對疾病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其對護理措施的配合度降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聯用先進管理方法優化調整護理方案,有助于改善護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使患者生活水平逐漸恢復正常。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3個月KDQOL-36、CD-RISC、ESCA、MG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HAMA、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P<0.05)。PDCA是一種先進管理方案,而利用PDCA干預腎病綜合征患者護理方案,能夠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并實施整改措施,促使護理方案更加科學與合理,而對護理方案的總結,能夠便于下一個循環的順利開始。魯鳳娟等[11]提出,身心同時受損的患者在面對疾病治療時往往表現出消極甚至絕望的情緒,治療積極性較低。這種情況下,護士需要及時進行干預,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技術手段,以改變患者對護理的看法,提高其滿意度,不僅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還能減少醫患糾紛,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和護理體驗。將PDCA模式應用于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方案中,能夠使護理措施按照科學程序形成良性循環,并能夠從整體上促使患者及家屬了解腎病綜合征、治療、護理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做好與疾病長期斗爭的準備,并獲得更多支持與鼓勵,且通過播放音視頻、床旁健康教育及PPT、線上及線下講座、發放資料等方式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與微信病友群內成員分享經驗及體會、與預后良好者交流,從而減輕其應激反應,改善其心理狀態,增強其治療信心。有效的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還可以延緩疾病的復發、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對改善疾病預后起到重要作用[12]。PDCA模式可有效提升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自護能力及心理彈性,減輕其負性情緒,提升用藥依從性。
總之,采用PDCA模式干預腎病綜合征常規護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自護能力、心理彈性及用藥依從性,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但本次研究中樣本量不足、研究時間段較窄,有待未來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段以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黎汝婷.胸腺肽α1在腎病綜合征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2020,31(22):2975-2978.
[2]徐燕,王芳.舒適護理模式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2):2265-2268.
[3]張清霞,邱晶,鐘時汝.思維導圖引導康復護理對腎病綜合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健康行為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2,33(13):1762-1765.
[4]劉曼,李艷艷,夏文娜,等.心理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2):343-346.
[5]張翠萍,劉銳,張婷.PDCA循環式家庭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質量、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4):63-65.
[6]Kodner C.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ephrotic syndrome in adults[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6,93(6):479-485.
[7]戴泳儀,林開學,方黛琪.健康意識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5):72-75.
[8]于力.生物制劑在兒童腎病綜合征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21,37(15):1911-1915.
[9]路小燕.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中醫治療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4):167-168.
[10]張娟,祁秀麗,張海桃.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9):84-86.
[11]魯鳳娟,周凌蕓,趙彩萍.5E康復護理聯合PDCA循環在慢性腎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9):102-103.
[12]李興梅,張俊玲,劉青,等.循證護理在腎病綜合征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云南醫藥,2022,43(5):90-92.
本文編輯:董永陽2023-04-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