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聯合無創呼吸機(NIV)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182例COPD合并RF患者,采用亂數表法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91例,常規組實施以NIV治療為基礎的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以NIV治療為基礎的心理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呼氣峰值流速(PEF)]及心理狀態[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兩組心理問題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實驗組SaO2、PaO2、PaCO2、FEV1、FEV1/FVC%、PEF指標均優于常規組(P<0.01);干預后,實驗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1);實驗組心理問題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COPD合并RF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聯合NIV干預,可改善其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及心理狀態,降低不良情緒對其產生的負性影響。
【關鍵詞】
心理護理;無創呼吸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6.048"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6-014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以氣道阻塞為主要特征表現的慢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種類型[1]。COPD的發生多與有害氣體和顆粒物的長期吸入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易給患者氣道、肺部造成明顯的炎性反應,進而引發氣道狹窄、肺組織破壞和間質纖維化,直接導致氣流受限,給其正常生活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2]。呼吸衰竭(RF)屬于COPD患者病情趨于嚴重狀態而表現出并發癥,多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為常見表現,若未對早期RF展開有效控制,易對其預后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對COPD合并RF治療進行重點關注。無創呼吸機(NIV)治療作為臨床常用治療方式,可與心理護理聯合在一起,從生理、心理層面共同出發,幫助患者改善肺部的通氣和氣體交換功能,減少疾病與治療帶來的焦慮和恐懼,促進其治療依從性提升,強化預后效果[3]?;诖耍狙芯恐饕接懤碜o理聯合NIV干預對COPD合并RF患者的影響?,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0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182例COPD合并R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4]有關COPD診斷標準一致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其他肺部急慢性疾病者;③合并焦慮癥、抑郁癥等疾病者;④存在語言、認知方面障礙者。采用亂數表法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91例。常規組男49例、女42例,年齡48~78(68.78±4.67)歲;病程7~38(63.43±3.47)個月。實驗組男48例、女43例,年齡50~80(68.84±4.75)歲;病程8~40(63.52±3.5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咦栽竻⑴c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常規組實施以NIV為基礎的常規護理。包括呼吸道護理、血氧水平監控、不良反應監測等方面,同時針對患者出現的負性情緒進行調節,并對治療相關知識展開健康教育。
1.2.2實驗組實施以NIV治療為基礎的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分析NIV干預患者的心理特征:接受NIV干預的患者易因對疾病嚴重程度過度擔憂而產生恐懼與緊張的心理,加之對NIV治療的認知程度處于較低水平,難免表現出懷疑、焦慮的情緒。此外,部分患者會因擔憂NIV干預后的依賴性問題而產生依從性較差的表現,并且也會因此種治療的不適感而顯示出負性情緒,需要護理人員針對上述不良心理表現展開評估與分析,并對其實施個性化的心理疏導與護理。②治療前的心理護理:a.上機前的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以耐心、親切的態度為患者講解關于NIV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治療原理、使用方法、可能產生的不適感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幫助其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和理解,以專項科普改善其懷疑、擔憂心理,幫助其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接受有效治療。b.上機前的心理支持。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情緒溝通,傾聽其需求和感受,發現并解決其心理上的問題。確認患者對NIV治療的理解,并對其產生的焦慮和恐懼心理進行有效平復,減輕因過度擔憂上機后的身心感受與需求而產生的負性情緒。此外,還需借助積極的溝通和心理引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復信念,鼓勵其積極面對治療和康復訓練,促進其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提升。c.上機前的負性情緒疏導。針對患者可能存在負性情緒,可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深呼吸練習、放松訓練等心理干預手段進行緩解。同時,可借助游戲、音樂、藝術等形式緩解心理壓力,幫助患者以良好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③治療中的心理護理:a.及時詢問患者感受。上機后30~60 min可派專人守護患者,以增強安全感與信任感,用周到的護理措施以減輕其焦慮和不適感。同時,專人守護能夠及時發現呼吸機的異常運轉情況,保證呼吸機的正常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并且可視情況向其進行同步講解,使其更好地理解、適應呼吸機的應用。b.強化巡視與生活護理力度。要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全面關注,通過及時滿足基本生理需求與重點關注并發癥防控,對其治療中的安全和舒適度進行有效保障。
1.3觀察指標①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②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呼氣峰值流速(PEF)。③心理狀態: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5]評估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分數越高均表示心理狀態越差。④心理問題發生情況:包括恐懼緊張、價值懷疑、依賴擔憂及憋悶感。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SaO2、PaO2、PaCO2指標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FEV1、FEV1/FVC%、PEF指標比較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見表3。
2.4兩組心理問題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3討論
NIV治療是COPD合并RF患者的常用手段,可緩解其呼吸困難等癥狀,幫助其改善RF的狀態。此種治療手段是通過面罩或鼻咽管等裝置,利用正壓通氣技術輔助通氣的方式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同時可對氣流、氧氣濃度進行有效調節,使其RF癥狀得以改善,促進預后效果提升[6]。同時,NIV相對于有創呼吸機有更強的安全性,可降低氣管插管帶來的各種并發癥發生風險,提升治療效果。COPD合并RF患者受呼吸困難等癥狀影響,加之接受 NIV治療也會存在陌生感與恐懼感,導致治療中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治療依從性、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7]。因此,針對患者身心需求提供個性化護理方案,了解其在治療中存在的負性情緒,并提供針對性手段幫助其應對,強化治療依從性與信心,提升治療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SaO2、PaO2、PaCO2指標均優于常規組(P<0.01),說明心理護理聯合NIV干預可改善患者血氣指標進行有效。究其原因:有效的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提升治療信心與依從性,促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使用NIV,借此實現呼吸功能的有效改善,促進血氣指標的有效糾正。同時,心理護理有助于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減少呼吸肌疲勞,改善通氣情況,從而有利于調整血氣指標[9]。此外,心理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康復信念,不僅可以對其情緒進行調整,還可以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計劃,包括NIV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促進呼吸功能、血氣指標改善,使其康復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FEV1、FEV1/FVC%、PEF指標均優于常規組(P<0.01),說明NIV聯合心理護理可對患者肺功能進行強化。究其原因: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降低心理壓力,使呼吸困難、氣道痙攣等問題均得到緩解,在改善FEV1、FEV1/FVC%、PEF指標方面產生積極效果。心理護理干預還有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NIV治療,發揮出減輕呼吸肌疲勞、改善通氣的效果。此外,心理護理可以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康復訓練中,如呼吸康復訓練、運動康復等,促進呼吸肌力量強化[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1),說明NIV干預聯合心理護理可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有效改善。心理護理干預可為患者提供傾聽的平臺,有效疏導其負性情緒,減輕情緒負擔。心理護理團隊可為患者提供較全面的信息,幫助其更好地了解自身情況,降低其內心的不確定性和恐懼感[12]。另外,心理護理團隊可為患者提供精神康復指導,幫助其樹立積極的康復信心,提高自我管理和應對疾病的能力,減少負性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13]。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心理問題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說明心理護理聯合NIV干預可減輕心理問題帶來的負性影響。心理護理可借助情緒支持、安撫的方式緩解患者的緊張感、恐懼感,同時可以鼓勵患者轉變悲觀情緒,重塑積極的人生態度,減輕價值懷疑和憋悶感[14]。此外,心理護理采用的認知、行為干預法均可幫助患者樹立起更加健康的心理觀念,重塑積極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促進其自我調適能力的有效強化,為其預后效果提升提供良好支持[15]。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聯合NIV干預應用于COPD合并RF患者中,可使其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得到有效改善,減輕負性情緒對治療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預后效果。
參 考 文 獻
[1]何慈勝,李映霞.培土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理淺析[J].江西中醫藥,2004,35(10):19,42.
[2]劉力爭,陳華.淺談慢阻肺的認知誤區和臨床危害[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8):153-154.
[3]李欣,李輝.對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2):53,57.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
[5]張晨琳,勞成明,段金鳳,等.疑病癥的臨床及認知功能特點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5):86-89.
[6]王樂朋.對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8):67-68.
[7]顧曉麗.全方位氣道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15):186-189.
[8]環欣怡.呼吸功能鍛煉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藥研究,2023,2(34):129-131.
[9]華艷.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3):145-147.
[10]劉幸幸,尹朋波,王丹.呼吸功能強化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6):9-12.
[11]孫文雪,劉雪莉,陳建紅.呼吸功能鍛煉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的影響[J].康復雜志,2023(13):103-104,109.
[12]修鵬,郭宇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通氣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40-41.
[13]陳麗輝.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8):273-274.
[14]邊雪瓊子.老年慢阻肺患者應用心理護理的效果和滿意度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7):131,142.
[15]張文翠,杜棋紅,程麗.無創呼吸機干預及心理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J].現代儀器與醫療,2020,26(5):68-70.
本文編輯:姜立會2023-12-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