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錄片是展現飲食文化的平臺。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人們對于美食的相關需求也逐漸增長,在此背景下,美食紀錄片應運而生。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美食紀錄片不斷地創新和升級,其精美的視聽效果已經成為吸引觀眾眼球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人文美食紀錄片為研究對象,深度分析其視聽語言。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美食紀錄片迅速更新迭代,其衍生類型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僅包括充滿年輕活力和時尚元素的新型紀錄片,還涵蓋了像《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以及像《下飯菜》這樣富有綜藝趣味的作品。這些新興的美食紀錄片通過視聽語言將美食與人文社會相結合,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傳遞出當代人們對于飲食生活的思考。
一、視覺語言審美:傳統美學的創新表達
(一)豐富的鏡頭語言
1.特寫
特寫鏡頭主要用于放大和描繪人物或物體的某一部分,而鏡頭的焦點通常會落在人物肩膀以上的區域。特寫鏡頭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這種方式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影片所要表達的意義,進而產生共鳴。如《尋味順德》巧妙地運用了特寫鏡頭,生動地展示人物的細微面部表情,從而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另外,特寫鏡頭還能將畫面與聲音進行融合,從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秾の俄樀隆分械奶貙戠R頭運用非常出色,從第一集到第四集都有使用特寫鏡頭的情況。在第一集中,老婆婆羞澀地拿著碗向攝像機微笑,她臉上的表情和行為都巧妙地表現了當地居民的簡樸和細致。第二集中當廚師端上一道菜,她的面部肌肉會隨著菜肴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讓人感受到一種自然親切之感。除此之外,特寫鏡頭還特別強調了美食制作的各個細節,例如魚的肉質純白如玉,紋理清晰,充分展示了魚肉的質地。第二集中當奶奶在廚房忙碌之際,她的眼睛里流露的神情是對食物的贊賞與欣賞,而非簡單地滿足于飲食感受。
2.空鏡頭
空鏡頭不僅用于展示美食的制作過程,更是用來交代美食背后的故事,將觀眾帶入美食的源頭,感受食材的生長環境和人文氣息。例如《風味人間》第三集《滾滾紅塵》,通過空鏡頭的運用,展現出四季更迭、時空轉換的宏大背景,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那片廣袤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韻律和生命力。這種航拍鏡頭,以高角度俯瞰大地,不僅賦予觀眾全新的視覺體驗,更強調了地域的遼闊和自然環境的獨特性。每一個空鏡頭都在無聲地講述著故事,烘托出一種寫意的氛圍,使觀眾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深深體會到創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
3.微距鏡頭
制作美食紀錄片,對鏡頭的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追求畫面的豐富質感和深刻的情感吸引力。鏡頭語言不僅可以傳達主題信息,還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與心靈上的沖擊。在《風味人間》中,作者利用顯微攝影的方法展現了皮蛋中的神奇轉變,在某些特定環境下蛋白質經歷了分解和重組,這個過程與宇宙大爆炸的紋理形成相似,形成了全新的物質形態。同時也展現了食物的魅力,讓觀眾體會到了不同食材之間的味道差異以及烹飪方式帶來的味覺沖擊。該片從宏觀角度生動地展現了微觀世界的神奇變化,增強了觀眾真實體驗感。
(二)構圖和拍攝角度
1.構圖
構圖不僅是視覺藝術的基礎,也是電影和電視美學的出發點。如《舌尖上的中國》腌制辣白菜的缸口采用圓形構圖,而梯田則使用線條進行布局。這些創新的構圖方式打破了常規,對觀眾的視覺習慣進行了全新的解釋,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驗。
2.角度
創作者需要依據主題來確定合適的角度,《舌尖上的中國》里,為了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攝像機被放置在竹竿上,捕捉海帶的生長和人們的勞動時刻,這種獨特的拍攝方式使得食物的吸引力得到了生動的呈現。同時也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按筇貙?廣角”是一種普遍的攝影技巧,成功地縮短了觀眾與食物的感知距離。通過精心選擇的攝影視角,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美食文化的核心要素,并在紀錄片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和精神的寄托。
(三)光線和傳統色彩
1.光線
光線能夠改變觀眾的情感體驗,帶來各式各樣的審美感受,因此挑選恰當的光線環境尤為重要。光線不僅能改變場景氣氛,還能渲染人物心理活動。在《風味人間》的第六集《香料歧路》里,花椒首次亮相時,畫面光線充足,自然光線下花椒的顆粒顯得真實而立體。隨后瞬間電閃雷鳴,畫面轉為暗調,花椒的輪廓變得模糊不清,這給觀眾帶來了深深的壓抑和憂郁感。在后期剪輯中,為了增強作品的張力,又加入了大量明亮的光線,使畫面充滿強烈的動感與節奏性,并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得更為深刻細致。這些光線的微妙變化為觀眾帶來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審美感受。
2.色彩
美食紀錄片巧妙地結合了色彩、構圖以及光線等多種元素。對各種場景的合理設置以及光影的靈活切換,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以豐富的視角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些元素被巧妙地應用,從而創造出獨特且協調的視覺效果。從一定角度來看,美食紀錄片也可以被稱為“視覺大餐”。特別是《風味人間》這部作品,善于利用豐富多彩的視覺表達手法來構建情感基調,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以“海上漁村”為敘事視角,通過對海洋世界中各種事物的展現,表達出創作者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思考。當描述海濱漁民家庭的日常生活時,整個畫面采用了深藍和碧綠的色彩,生動地展示了水鄉的獨特景色。藍色的海洋中游弋著各種各樣的魚,或歡快地游動,或靜立一旁,讓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海與天融為一體,深海中的水生生物與藍色的調子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一種壯觀景象。
二、聽覺語言審美
(一)背景配樂
背景音樂能夠襯托出情境的特殊性。音樂對紀錄片的影響不可忽視,能有效激發觀眾的情緒,同時也能引導并調整紀錄片的節奏感。以《風味人間》第一集為例,當陰沉的天氣被巧妙地描繪出來,漁夫們在狂風巨浪的海洋中尋找旗魚的蹤跡,那種緊張的節奏與高昂的呼喊聲、海浪的洶涌聲交織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與音樂完美融合。音樂不僅烘托著人物的心情,還起到渲染環境以及營造氛圍的作用。當音樂的氛圍達到頂峰時,觀眾的心情也會隨著音樂而起伏。這一過程使觀眾仿佛置身于美妙動聽的樂音之中,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沖擊力,從而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
(二)解說詞
在紀錄片中,解說旁白可以揭示那些畫面未能表達的細節,清晰地闡述畫面的內涵和主要思想。以《尋味順德》第一集“鄉土之源”為例,“當春天的東南季風如期而至,幾只新生命在鳥巢中破殼而出,白鷺遵循著大自然的韻律繁衍生息……”這樣的解說詞對主題進行了深化,超越了視覺的限制,挖掘出日常生活背后的深刻生活智慧。同時,通過修飾性的解說詞,紀錄片的吸引力也得以提升。
(三)同期聲
同期聲能夠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沉浸感。聲音的刺激能夠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如在烹制美味佳肴時,切削和攪拌動作產生的聲響。如何將這些來自生活的聲音運用于制作菜肴上,是紀錄片需要深入研究的內容之一?!讹L味人間》細致地描述了與食物有關的各種自然聲響,如切割鴨皮時的聲音和切莧菜莖時的脆響等。這些聲音能夠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還可以通過聽覺來感知食物的質地和味道。讓觀眾欣賞到精致的視覺效果時,也能聽到食物自身所發出的聲響,這讓體驗變得更加生動和真實。此外,《風味人間》還借助聲音將美食背后的故事呈現出來。這些聲音和視覺效果相互補充,極大地激發了觀眾的食欲。
(四)音效
從制作技術方面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制作更加便捷,也更為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眾多的紀錄片更多地展現了網絡和綜藝的特色,這與短視頻時代追求的快節奏和娛樂性的視聽體驗是高度一致的。在這樣的語境中,紀錄片中的音效也有了更為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以《下飯菜》為例,每一集的開頭都采用了定格動畫,并搭配了精確的“咚咚咚”卡點音效,這使得整集的開頭顯得尤為吸引人。在描述烹飪美食的過程中,柔和的鋼琴旋律和純粹的音樂與食材逐步塑形的場景相得益彰。在拍攝過程中,聲音作為連接鏡頭與觀眾之間的重要媒介,對敘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三、美食紀錄片審美發展方向
(一)審美日常生活化
美食紀錄片的美學核心在于將審美觀念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且深沉的藝術吸引力?!渡嗉馍系闹袊纷鳛閲鴥仁撞恳浴懊朗场睘橹黝}的紀錄長片,其敘事風格與美學取向都是通過對日常食物中的情感體驗來實現的。這一美學屬性不僅包含了西方現代主義的顯著特點,而且還巧妙地融合了后現代主義的形式創新,使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細節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紀錄片里觀眾可以觀察到不論是街頭的小吃攤,還是高檔餐館的精美菜肴,都可以成為藝術鏡頭下的焦點。在這些美食背后,隱藏著藝術家們對于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思考。這種對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的精準捕捉和展示,不僅彰顯了藝術和文化應該貼近大眾的理念,而且也讓觀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可以更加深刻地體驗到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制作美食紀錄片時應維持其樸素和純真的藝術風格,使其更接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種藝術風格不僅在食材的選擇和烹飪技巧的呈現上有所體現,更在對角色的情感深度和故事背景的深度探索上得到了體現。
(二)視聽形象紀實化
對于美食紀錄片來說,視聽形象的紀實化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美食紀錄片是以視覺影像作為表達手段進行敘事傳播的一種方式。在早期制作的美食紀錄片里,核心的制作模式是“精品制作+旁白講解”,通過精心打造的美食場景和專業而詳細的解說來傳播美食的知識和文化。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美食紀錄片開始嘗試引入新的創作手法——視聽形象紀實化,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目前美食紀錄片已經演變為一種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將食物與人以及其他事物進行有機結合,其最大特點就是“吃”的主題。紀錄片不僅展示了精致的視覺效果和專業的解說,還特別強調了視聽技術的應用,如實時錄音、多角度攝影和高分辨率畫面等,提升紀錄片的現場氛圍和真實感。因此在創作過程中除了要保證制作質量外,還需要對各種新媒體傳播手段進行充分應用。對于創作者來說,不僅需要具備深入的理論知識,還必須熟練掌握前沿的技術工具,以確保視聽體驗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真實的視聽表現不僅使得紀錄片內容更為鮮活和真實,同時也為其注入了更強烈的個性和魅力。美食紀錄片中的畫面和聲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出最為直接的情感體驗。每道菜都有其獨特的口感和食材的原始風味,這些都可以通過細致的視聽展現,觸動觀眾的感官,從而增強紀錄片的藝術感染力和觀賞價值。在美食紀錄片中,視聽形象可以直接反映食物背后的情感與故事,將人們的內心感受傳遞給觀眾,進而引起大眾對食物的關注與喜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美食紀錄片作為一種文化媒介,也正在經歷一次變革??茖W地運用攝影技術,美食的顏色、香氣、口感和形態都得到了全面和立體地呈現,使觀眾仿佛置身其中,深刻體驗到了美食的吸引力。隨著我國文化實力不斷提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強,我國美食紀錄片也迎來了歷史機遇。不管是對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還是對形式進行創新性的嘗試,都將促使我國美食紀錄片走向更為興盛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李怡韻,呂苗苗.美食紀錄片中美學意蘊的視聽傳達——以《人生一串》為例[J].科技傳播,2022,14(21):66-68.
[2]楊彥寶.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視聽語言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11):90-92.
[3]朱金旭.論美食紀錄片的平民化創作傾向——以《人生一串》為例[J].聲屏世界,2022(15):63-65.
[4]李瑞陽,賈玉玲.人間有味是清歡:紀錄片《早餐中國》視聽符號意義探析[J].科技傳播,2022,14(08):86-88.
[5]陳澤.美食類紀錄片《早餐中國》的視聽語言特點探析[J].新媒體研究,2021,7(22):92-95.
[6]張浩,李安娜.中國美食紀錄片的發展歷程與文化表達[J].美食研究,2020,37(03):18-23.
(作者簡介:賈梓祺,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