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舞蹈表演中,技術技巧的合理運用對舞蹈精髓的表達和表現形式的豐富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舞蹈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技術技巧也在持續拓展深化,給舞蹈表演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需要舞者通過學習探索,適應舞蹈藝術的發展需求。基于此,分析了舞蹈技術技巧的主要類型,并說明了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技術技巧和舞蹈主題、舞蹈情感等的融合策略,旨在借助技術技巧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有效詮釋舞蹈作品的內涵,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審美體驗。
[關 鍵 詞] 舞蹈技術技巧;舞蹈表演;情感表達
舞蹈技術技巧是舞蹈表演的基礎,包含了基本的身體姿態、步伐以及復雜的跳躍、旋轉等動作。這些技巧的合理使用,不僅能讓舞蹈動作變得更流暢和協調,還能為舞蹈表演賦予獨特的風格與韻味。在舞蹈表演中,技術技巧的運用是多種多樣的,其風格不同、主題不同,還需要使用不同的技術技巧展現舞蹈作品特色,例如,古典舞需要舞者注重身姿端莊優雅、動作變化細膩;現代舞需要舞者注重身體自由表達、情感直接傳遞等。然而,舞蹈技術技巧的運用并非易事,除了需要舞者具備扎實的舞蹈基礎、敏銳的感知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持續學習,探索新的技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舞蹈發展趨勢。因此,重點分析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舞蹈技術技巧的分類
舞蹈技術技巧是在舞蹈表演中舞者所使用的特定肢體語言,包含基本的舞蹈動作與復雜的技巧性動作,以及舞者身體協調性展現出的韻律與美感。它不僅是舞者展現身體力量的手段,還是生動呈現舞蹈作品的關鍵所在。
舞蹈的技術技巧可分為以下幾種:從動作類型來看,包含了跳躍、旋轉、翻滾等。其中跳躍主要包含了各類高度的跳躍動作,如小跳、大跳等,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彈跳力與身體控制力;旋轉包含了跳轉、平轉、空轉等,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身體平衡力與快速的旋轉速度;翻滾包含了前翻、后翻、側手翻等,需要舞者具備靈活的身體柔韌性與協調性[1]。從技術難度來看,主要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級別。初級技巧主要是基本的舞蹈步伐、身體姿態、簡單的技巧動作,這是舞蹈表演的基礎;中級技巧主要包含一些更復雜的舞蹈動作與技巧動作,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高級技巧大多是高難度的動作組合與獨特的表演風格,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豐富的表演經驗。
二、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一)支撐舞蹈動作,構建表演框架
1.保障舞蹈動作的精準性
在舞蹈表演中,每個動作都有特定的要求與規范,而技術技巧的掌握程度直接關乎動作的精準完成。例如,芭蕾舞中“五位腳”的站立方式、腿部外開等都需要長期的技巧訓練實現精確呈現。同時,舞蹈表演需要舞者連續不斷地完成各種復雜的動作組合,這就需要其具備扎實的技巧基礎,只有充分掌握和合理應用技術技巧,才能保障表演的連貫性、流暢性和穩定性。
2.強化動作力度與節奏感
在舞蹈表演中,通過合理使用跳躍、旋轉、翻滾等技巧,可以賦予舞蹈動作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與藝術感染力,使其更具力量和活力。尤其是技術技巧與音樂節奏的協調性,可以使整體表演更生動,更具韻律感。
3.構建表演的邏輯框架與層次感
優秀的舞蹈作品往往都具有十分清晰的邏輯結構與層次分明的表演安排,而通過技術技巧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舞蹈作品呈現出清晰的結構與脈絡[2]。同時,一些高難度技巧在重要段落中特別適用,能在彰顯舞蹈作品主題的同時,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加深觀眾的印象。
(二)增強藝術感染,促進氛圍營造
合理使用技術技巧能有效提升舞蹈表演的藝術感染力,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審美感受。具體來說,舞蹈技術中的旋轉、跳躍、翻滾等動作,除了可以展現舞者的專業能力與身體素養,還能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尤其在表演時,這類技術技巧基本都會和舞蹈情感、主題等結合在一起,通過動作起伏、力度變化等營造出獨特的視覺美感,使觀眾在視覺層面獲得極大的滿足感與享受[3]。此外,巧妙的技術技巧應用,還能營造出與舞蹈作品主題相關的氛圍,使觀眾沉浸其中,感知舞蹈的藝術魅力。例如,在體現自然風光的舞蹈中,通過模擬流水、風雨等自然現象,可以營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圍,并且合理地使用技術技巧,還能增強舞臺空間感,使舞蹈表演更生動立體。例如,借助翻滾、跳躍等動作,可以充分利用舞臺空間創造出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通過舞蹈動作變化營造出空間流動變化的效果。
(三)提升表演效果,增強觀賞性
技術技巧是舞蹈動作的精髓與靈魂,通過對其合理使用,能確保舞者準確表達舞蹈作品的主題思想,使動作更具表現力。例如,在表現歡快情緒時,可以引入輕盈的跳動與快速的旋轉動作;在表現悲傷情緒時,可以引入緩慢深沉的步伐與手勢。同時,技術技巧動作的合理使用還能使表演更豐富立體,呈現出極具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例如,跳躍、旋轉等高難度動作與舞者自身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展示,都能給觀眾帶來十分強烈的視覺沖擊與美感享受。此外,有些技術技巧通過與舞臺布景、燈光、音效等元素配合,可以營造出更獨特的舞臺氛圍,在增強觀眾沉浸感的同時,使其獲得更全面的視覺體驗。
(四)展現舞者個性,塑造獨特風格
技術技巧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素,也是舞者表達自我、展現個性的主要途徑。每個舞者都擁有獨特的運動能力與身體條件,而技術技巧的選用基本都根據其身體狀況量身定制,確保其充分發揮自身身體優勢,展現獨特的舞蹈風格與魅力。舞者在舞蹈表演中還需要注重情感融入,即借助動作、表情等進行情感傳遞,而技術技巧則能有效體現不同的情感狀態,例如,跳躍往往代表興奮、歡快等比較濃烈的情感;旋轉代表活力和激情等[4]。通過使用恰當的技術技巧,使舞者在體現舞蹈作品主旨的同時,更好地表達自我。另外,在選擇技術技巧時,舞者還可以基于自身性格、氣質和審美,并根據自己對舞蹈作品的理解進行巧妙組合,以此塑造出獨特的表演風格,這不僅能使舞者自身展現出獨特魅力,還能讓觀眾在欣賞時感受到舞者的獨特氣質與藝術風格。
(五)傳遞思想情感,深化主題內涵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核心在于傳遞情感,技術技巧作為其基礎元素,在情感傳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體來說,技術技巧可以準確表達特定的情感狀態,例如,快速跳躍與旋轉能表達興奮快樂的情感,舞者通過熟練使用這些技術技巧,能在舞蹈中準確表達情感內涵,并引導觀眾深入感受。技術技巧還能強化情感表達力度,例如,大幅度、高速度的技術動作,能表達激烈的情感。此外,舞蹈作品都擁有特定的主題內涵,通過合理使用技術技巧可以進一步深化主題內涵。具體來說,合理的技術技巧能彰顯舞蹈作品主題的核心意義,例如,在體現“生命的堅韌”主題時,可以通過高難度的翻滾技巧展現生命的頑強。同時,技術技巧還能有效豐富舞蹈主題的表現形式,例如,在表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時,通過對自然元素進行模擬,可以進一步展現人和自然的親密關系,豐富主題表現形式。
三、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策略
(一)注重技術技巧和舞蹈主題的融合
技術技巧是舞蹈表演的基礎,也是準確生動傳達舞蹈主題的重要載體,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應根據舞蹈主題選用適合的技術技巧。
1.愛情主題類
愛情主題的舞蹈作品通常以表達情感、體現戀人之間的互動性為核心,在選擇技術技巧時,還需特別重視身軀之間的接觸與配合,以此體現愛情的甜蜜或憂傷。具體需要舞者先了解愛情主題的內涵特征,以雙人舞為例,在表演時應通過身軀接觸和配合體現戀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通過相互依偎、牽手旋轉等動作體現戀人之間的深厚情感。為塑造愛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還可以通過動作變化來實現,例如在體現愛情的痛苦與掙扎時,引入身體扭曲、掙扎等動作。
2.歷史主題類
歷史主題的舞蹈需要舞者借助身體語言體現時代風貌、還原歷史場景,在實際選用技術技巧時,還需考慮通過身軀動作、韻律、姿態等體現作品主題內涵[5]。具體需要舞者深入了解歷史背景,掌握特定歷史時期的體態特征、動作習慣、審美觀念等,例如,在表演古代宮廷舞蹈時,可以引入古典舞中的“云手”“圓場”等技術技巧,通過手臂的舒展、身體的旋轉、步伐的變換,充分展現古代宮廷舞蹈的典雅與高貴。另外,還可以根據歷史人物的性格與身份選擇相關技術技巧進行人物形象塑造,例如,在塑造英勇的戰士形象時,可以通過旋轉、跳躍等十分有力的動作展現威武之勢。
3.自然主題類
自然主題類的舞蹈作品通常都以體現大自然的美麗為核心,在選擇技術技巧時,還需特別通過身軀動作對自然元素進行模擬。例如,借助身體扭曲、伸展、擺動等動作,模擬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特征或通過身體起伏、跳躍、翻滾模擬海浪的涌動,增強舞蹈動感。
(二)注重技術技巧和舞蹈情感的融合
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策略多種多樣,其中流暢的舞步與身體線條、跳躍和旋轉技巧等都是增強舞蹈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
1.通過流暢的舞步與身體線條進行情感表達
舞者需要掌握基本的舞蹈步伐,如走步、跑步、跳躍等,再根據舞蹈作品的主題情感靈活使用。例如,在表達歡快情感的舞蹈中,可以使用輕快的步伐,如蹦跳、小碎步等,以營造活潑、輕松的氛圍;在表達悲傷情感的舞蹈中,可以使用緩慢沉重的步伐,如滑步、拖步等,以營造悲傷、沉重的氛圍[6]。身體線條運用方面,一般需要通過身體彎曲、扭轉、伸展等動作形成流暢的線條,以此體現特定情感。例如,在表達柔美型情感的舞蹈中,可以通過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形成流暢的線條,展現優雅溫柔的氣質;在表達力量型情感的舞蹈中,可以通過身體的張力與力度表現,形成大開大合、十分剛勁的線條,展現勇敢、堅定等情感。
2.通過跳躍、旋轉等技巧進行情感表達
跳躍技巧主要是通過不同形式和高度的跳躍展現舞蹈的活力和情感,例如,在體現熱烈、歡快的情感時,可以通過大幅跳躍,如連續彈跳、凌空躍起等展現內心的興奮;在體現內斂、深沉的情感時,可以通過柔和輕盈的跳躍,如小幅跳動、腳尖點地等展現內心的柔情[7]。旋轉技巧主要是通過身體旋轉營造相應的視覺效果,從而促進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例如,在表達柔情纏綿的情感時,通過平穩緩慢的旋轉使身體在空間中劃出優美的弧線,以展現內心的溫柔;在表達熱烈激昂的情感時,通過連續快速的旋轉,以展現內心的激動之情。
(三)注重技術技巧與舞蹈節奏的配合
技術技巧和舞蹈節奏之間的緊密配合是體現舞蹈魅力、傳遞舞蹈情感的關鍵所在。
1.注重跳躍技巧和舞蹈節奏的融合
跳躍作為舞蹈表演中最常用的一類技巧,動作特點在于通過快速離開地面再落下,形成高低起伏的視覺效果。在與舞蹈節奏配合時,如果旋律為快節奏,可以通過輕盈、快速的跳動,如蹦跳、小跳等強化舞蹈的動感與活力;如果旋律為慢節奏,可以通過柔和、緩慢的跳躍動作,如跳躍滑翔、跳躍轉身等強化舞蹈的柔美感。此外,舞者還需基于音樂節奏合理把握起跳與落地的時機,使動作與音樂彼此呼應,另外跳躍高度、力量強弱、力度體現等都應與音樂快慢強弱等相統一[8]。
2.注重旋轉技巧與舞蹈節奏的融合
旋轉動作主要是將身體某一部位作為軸心而展開圓周運動。在與舞蹈節奏配合時,如果節奏活潑、明快,可以通過連貫、快速的旋轉動作,體現歡快的氛圍;如果節奏抒情、緩慢,可以通過柔和的旋轉動作,體現深情的意境。同時,舞者也需要依照音樂節奏確定旋轉的起止時間,使動作與音樂節奏彼此映襯、協調,確保呈現出的舞蹈效果更具韻律感和動態美。
3.注重身體柔韌性和步伐技巧與舞蹈節奏的融合
在柔韌性方面,一般節奏明快的舞蹈可以通過彎曲、伸展等動作展現身體的活力感;節奏緩慢的舞蹈可以通過柔韌性變動營造相應的氛圍。在步伐技巧方面,如果舞蹈節奏動感十足,可通過有力、輕快的步伐強化舞蹈活力;如果舞蹈節奏比較抒情,可通過柔和的步伐營造氛圍。同時,無論是柔韌性還是步伐技巧,都應與音樂節奏相配合,實現有效呼應與補充,以保障表演效果。
四、結束語
在舞蹈表演中合理運用技術技巧,不僅是舞者專業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最佳呈現,還是舞蹈作品情感表達和視覺沖擊力營造的關鍵所在,能夠為舞蹈賦予更深刻的內涵和生動的表現力。通過研究分析發現,技術技巧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展現舞蹈動作、提升表演效果、增強藝術感染、傳遞思想情感、展現舞者個性。而要真正使這些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還需特別注重舞蹈技術技巧和舞蹈主題、舞蹈情感表達的融合,以及與舞蹈節奏的有效配合,最終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動,引起觀眾共鳴。
參考文獻:
[1]劉婧孚.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分析[J].藝術評鑒,2022(11):84-88.
[2]陳述.技術技巧對舞蹈作品呈現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23(29):115-117.
[3]趙楊.舞蹈表演中舞蹈技術技巧的運用分析與思考[J].尚舞,2023(11):99-101.
[4]韓建平.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1(35):132-133.
[5]徐芯.淺談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中的運用[J].尚舞,2023(21):87-89.
[6]楊淑銘.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研究[J].明日風尚,2023(23):19-21.
[7]陳怡杉.論舞蹈表演藝術中技術技巧的重要作用和運用策略[J].參花,2024(7):98-100.
[8]金美姊.民族舞蹈教學中舞蹈技巧的價值體系與實踐運用[J].大觀(論壇),2024(2):63-65.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藝術學校
作者簡介:鄭明鈺(1996—),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