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日本私小說的開山作品《棉被》以自我告白的形式吐露男主人公竹中時雄的情感世界、內心矛盾和對女弟子壓抑的欲望。通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學說,分析時雄的三重人格及復雜心理,進而理解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特點。
[關 鍵 詞] 《棉被》;三重人格;自然主義
《棉被》是日本作家田山花袋的中篇小說,也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竹中時雄每天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逐漸厭倦與妻子單調的日常生活。女弟子橫山芳子的到來為他孤寂的生活增添色彩,時雄對芳子漸生情愫。她婉轉的嗓音、美麗的笑容、優雅的身姿深深吸引著時雄,讓他一次次產生性欲沖動。但礙于師生的身份,時雄只能抑制內心的欲望。當芳子有了戀人田中時,時雄因嫉妒遂讓芳子的父親把她接走,以此來拆散芳子與男友。芳子離開后,時雄蓋上芳子的棉被,埋頭聞著芳子棉被上的余香,肆意地哭泣發泄。
日本著名文藝評論家島村抱月評價《棉被》是一篇赤裸裸的、大膽的、個人肉欲的懺悔錄。日本文學評論家吉田精一評價其將“羞于示人的內面, 即自己的‘丑陋的心’赤裸裸地描寫出來, 拋棄了社會慣有的形式, 直面自己真實的面貌, 這種態度表現了作者正直而真摯的本性, 令世間震驚”①。正宗白鳥回顧《棉被》對日本文壇的影響表示“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者都紛紛寫自己的‘棉被’,仿佛只有將自己的戀愛、情欲煩惱毫無隱瞞地暴露出來才是文學的出路”②。
關于對《棉被》男主人公的分析,前人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從時雄欲望的產生、隱藏、扭曲、爆發、崩潰等角度解析《棉被》中的男性欲望。其次從自然主義的視角出發對《棉被》進行解讀,通過人物之間的直接告白來表現人性。再次從小說男主人公的性格和觀念入手分析時雄自私的性格和他矛盾的心理。最后是結合弗洛伊德關于人格構造理論的本我、自我、超我的論述,有效地針對時雄的人格特征展開分層考察,從而對小說內容進行更立體化的深入探討。
時雄對芳子的情感不只是簡單的愛戀,更是內心深處多重心理力量交織的結果。本文通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學說,深入分析男主人公竹中時雄的三重人格及內心沖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男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特點。
弗洛伊德主張的精神分析理論對20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學說和文學思想結合,成為精神分析批評理論的核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評的主要理論有無意識理論、三重人格結構學說和“力比多”理論、俄狄浦斯情結和夢的理論等。本論文中所提到并運用的精神分析批評主要是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構學說為中心。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構學說認為,人格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人的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沒有意識的,毫無顧忌地釋放著內心強烈的本能欲望,按“快樂原則”活動。本我不受道德觀念的影響,不受社會規則的制約,是非理性的沖動和本能習慣;自我與本我是相反的,自我代表理性,能夠在外界的影響下滿足本能的要求,按“現實原則”活動,是社會道德化的本能。自我意志本能的欲望和沖動,調和本我與自我的沖突,用不同的現實原則、道德規范來9VwseJv3kAWoOZg3WTP6BQ==應對本我。超我代表社會道德準則,壓抑本能沖動,按“至善原則”活動,是從自我發展起來的一部分,可分為通常的良心和自我理想,即達到人性的至善和最終的理想。
一、時雄的本我——原始欲望與沖動
本我是一個人的人格中生來就有的,是人的本能、沖動和欲望。遵從著“快樂原則”,可以不考慮社會道德、行為規范及所有的約束,只滿足于當下的快樂。當時雄的妻子在孕育第三個孩子的時候3xGhWUB1Qi7jSvT5H3Kq6Q==,曾經婚姻的激情早已被家庭瑣碎填滿。現在的時雄面對妻子,只感覺無聊與寂寞,早已厭煩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男主人公時雄對每天早上上班途中遇見的女教師的幻想就是他的欲望?!八孟胫c那女子戀愛,去神樂坂附近的小茶館,并偷偷地體驗那般樂趣……將美麗的女教師自然地續為后妻。”(《棉被》,2020:30)對于時雄來說,三十四五歲正是充滿煩悶的年齡,寂寞的心緒需要慰藉。他的本能、對性的欲望暴露出來,因此時常幻想能重新體驗戀愛,肆無忌憚地希望妻子難產而死,自己能和年輕貌美的女孩在一起。當芳子走進時雄的日常生活后,他欲望暴露的對象就變為芳子。他常?;孟肱c芳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這些幻想是本我的直接反映。通過這些內心的幻想和情感投射,時雄的本我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滿足。雖然這種滿足僅僅是精神層面的,但這些幻想中的場景和情節彌補了他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欲望。此外時雄在描述芳子的外貌和氣質時,充滿了熱烈的、甚至是帶有一定性沖動的描寫,這體現了他內心深處對芳子的占有欲和渴望之程度。因此他對芳子的感情并不局限于精神上的欣賞,更包含了強烈的肉體欲望。這種情感是不受理智和道德約束的,完全符合本我追求即時滿足的特點。
同樣時雄的行為中也有許多沖動的表現,這些行為都是本我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他在與芳子獨處時表現出的緊張和興奮,以及他對芳子的各種關心和體貼,實際上都是本我驅動下的沖動行為。時雄內心的欲望驅使他在行動上表現出對芳子的特殊關注和保護,即使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引發倫理和道德問題,但他仍然無法抑制這種沖動。“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媽的愛情還有師生之別,真受不了。”(《棉被》,2020:64)“他氣惱的是芳子的靈與肉統統被一介書生所奪走……他因此覺得,自己也應大膽出手,追求自己的性欲滿足?!€設想乘芳子在其二樓入寢時,自己悄悄地爬上二樓,吐露自己壓抑著的愛意?!保ā睹薇弧?,2020:139-140)最初時雄對芳子只是稍有好感,只是把她幻想成自己的情人??呻S著芳子男朋友田中的出現,時雄內心煩悶、思緒混亂,嫉妒之火熊熊燃燒。因此時雄把芳子接到自己家住,并以老師的身份約束芳子才漸漸放心。在得知田中要來東京,和芳子一起規劃未來的生活時,時雄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嫉妒之火。甚至時雄發現田中和芳子已有肉體關系后,他因此覺得自己對芳子的性欲也不用再顧忌,可以大膽地追求。隨著田中與芳子二人的情感走向,時雄對芳子的感情逐漸變為對芳子的占有欲和情欲。這種像動物圈占領地一般的占有欲正是本我中生來就有的,是本能欲望的體現。因此,本我不斷驅使時雄追求與芳子的親密關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時雄對芳子的愛戀和欲望是本我的直接表現。這種欲望是強烈的、沖動的,且不受理智和道德的約束。
二、時雄的自我——內心沖突與壓制
自我依據“現實原則”,企圖讓個體按照社會的法則和規范處事。因此,個體不能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地放縱自己,而是在不違背社會規范制約的條件下,適度地克制來滿足本我的需求。雖然時雄內心對芳子有強烈的欲望,但他也意識到現實的限制?!罢驗榧矣衅扌。櫦缮鐣浾撆c師生關系,兩人才沒有最終陷入愛情的陷阱。”(《棉被》,2020:22-23)芳子暫住在時雄家時,她婉轉的嗓音、艷美的身姿給時雄往日單調無聊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一點點吸引著時雄。作為芳子的老師,從社會道德的角度上來說,他不可以對學生產生感情,他應當是芳子最值得信賴的老師,應當為人師表。時雄雖然對芳子有好感,但礙于老師的身份,礙于社會輿論,他只能將這份愛意深藏在心中,抑制內心的欲望。時雄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社會規范和道德對個人欲望的壓制和影響。正因為對芳子的愛而不得才讓時雄一直在矛盾中苦苦掙扎。時雄考慮到社會輿論、社會道德規范,不得不隱藏對芳子的愛戀,抑制自己的欲望,一步步心理扭曲。雖然自我壓制了本我,但芳子寄住在時雄家時,只是每天能夠看到芳子就已經讓時雄心滿意足、心生歡喜。社會道德規范迫使時雄扮演芳子的“保護者”身份,打著“保護芳子”的口號,讓芳子暫時搬到自己家住,來滿足其本我的現實需求。
除了老師的身份抑制了時雄的欲望,還有田中和芳子二人情感的保護者身份阻礙了時雄?!胺甲诱J為這是神圣的戀愛,兩人的交往絕無不當行為……時雄作為芳子的老師及這份戀情的見證者,無可奈何地承擔了月下老人的職責?!保ā睹薇弧?,2020:100)這里的時雄首先以“好老師”的身份,站在為芳子考慮的角度建議田中把二人的關系向父母挑明征求同意;同時希望芳子可以堅守婦道,保持獨立自由,保證肉體純潔。但時雄的心里卻不認可田中和芳子的這段感情,他只是礙于“溫情保護者”的這個身份才一直沒有向芳子家報告。“他也無法忍受自己的道德家形象——所謂的“溫情保護者”。(《棉被》,2020:48)面對田中和芳子的戀情,時雄內心的嫉妒之火已經熊熊燃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隱藏在本我下的偽善行為。時雄試圖在欲望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但卻以失敗告終。因此他只能抑制自己的欲望,在社會道德身份的約束下,違心地默認田中和芳子的感情。
時雄在欲望和道德之間不停掙扎,不斷壓制欲望,自我努力在本我的強烈欲望和社會道德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深刻揭示了時雄內心世界的矛盾與掙扎。
三、時雄的超我——道德約束與內心審判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學說中,超我不但包括道德良心的部分,還包括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指的是自我渴望達到的成就目標。時雄作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成員,他已經內化了社會和文化的道德標準。因此他清楚地知道,對一個年輕的女弟子產生情感并試圖追求她,是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這些內化的道德標準構成了他的超我,對他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評判。當他對芳子的情感變得愈發強烈時,他的超我會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和自責來約束自己的欲望。當他意識到自己對芳子的情感已經越界時,他會感到深深的內疚,并試圖通過保持距離或控制自己的行為來減少這種內疚感?!吧絽^據此二百余里,從此便無法看見芳子美麗的面容。想到這里,時雄心中充滿了無以言表的孤寂感?!保ā睹薇弧罚?020:148)“時雄感到心痛。他深深地反省著,感覺自己沒有表現出為師的溫情,也沒有盡到為師的責任?!保ā睹薇弧?,2020:151)“性欲、悲哀、絕望突然一股腦兒襲上時雄的心頭。時雄鋪好了被褥,蓋上棉被,把臉埋藏在冰冷汗污的天鵝絨被子里,哭泣不已。”(《棉被》,2020:160)首先時雄認為自己沒有盡到老師的職責,斷送芳子的前程,讓她被迫回到家鄉,悲慘凄涼。社會道德的約束阻礙時雄對芳子表達愛意,同時內心的嫉妒也不允許其他人得到芳子,只能讓芳子的父親將她接回家,這種愛而不得的痛苦壓抑著時雄。超我限制著時雄的沖動行為,抑制他的本我。本我的欲望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使他感到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內心已變得扭曲。
時雄的超我與自我之間存在持續的沖突。自我試圖在欲望和道德之間找到平衡,而超我則不斷告誡時雄不能違背社會道德。這種沖突在時雄的內心世界中表現為極大的痛苦和掙扎。他一方面想要滿足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另一方面又無法忽視內心的道德譴責。這種內心的矛盾使得他在行為上常常表現出矛盾和不安。時雄深知社會對師生關系的規范,內心充滿負罪感和對自己的譴責。不斷提醒自己老師的身份,需要遵守社會道德。其次,時雄考慮到現在已有的家庭克制心中的欲望?!鞍l妻在一旁睡得很死,時雄幾次偷窺發妻的睡姿,心中產生了自責之情,責怪自己良心的麻木。”(《棉被》,2020:45)這里,時雄看到妻子的睡顏,想到自己現在是有婦之夫,還有子女,不能拋棄他們追求內心的欲望。這是時雄心中的超我,不背叛家庭是崇高的品格,是自己的道德良心。時雄就是這樣不斷在超我和本我間苦苦掙扎、痛苦不堪。
時雄的內心世界充滿道德標準和自我審判的影響。時雄在欲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和痛苦,展示了人類內心復雜的道德機制和心理結構。
四、結束語
本文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構并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了《棉被》中的男主人公時雄的三重人格和復雜的矛盾心理。本我是時雄性本能的暴露,對女教師、芳子肉體的渴望;自我是時雄在現實社會要求下欲望的壓制。不論是作為芳子的老師,還是作為田中和芳子愛情的“溫情守護者”,或是作為擁有家庭的男人,這些身份都不允許時雄追求內心的欲望;超我是壓垮時雄的最后一根稻草,社會道德的約束、對崇高品格的追求都促使時雄在超我與本我之前苦苦掙扎,直至欲望的扭曲,暴露出他既然得不到芳子那就“毀掉”的可悲心理。
復雜的心理描寫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對人性和社會現實深入探索的體現。自然主義文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追求人的“自然性”?!睹薇弧愤@篇小說的構思和框架直接表達人的“本能沖動”,尤其是男性的欲望。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實地表現自我的感覺、心理、情欲等,忠實于內面的真實,正是這種真實的表現方式,才把時雄內心深處的欲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因此,可以說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為讀者展示了內心矛盾掙扎的時雄以及他豐富的心理活動。
參考文獻:
[1]田山花袋.棉被[M].魏大海,譯.青島:青島出版社,2020.
[2]宋麗麗,徐競.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9):31-32.
[3]宋青青,劉思宇.《棉被》中男主人公的自我暴露[J].傳播力研究,2019,3(13):208.
[4]王佳雪.本我、自我、超我的關聯性研究:以田山花袋《棉被》主人公竹中時雄為例[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2022(2):13-20.
[5]王梅.男性欲望與敘事:試比較田山花袋《棉被》與郁達夫《沉淪》[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3):107-112.
[6]王雪婷.欲望與理智之間:從精神分析學視角解讀田山花袋的《棉被》[J].文學藝術周刊,2022(4):27-30.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
注釋:
①吉田精一:《自然主義の研究:下卷》,東京堂,1958,第99頁。
②吉田精一:《明治文學全集67田山花袋集》,1968,筑摩書房:364.
作者簡介:梁辛池(2001—),女,漢族,吉林東豐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安勇花(1971—),女,朝鮮族,吉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近代文學、中日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