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全面評估中國—孟加拉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及經濟效應,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孟雙邊貿易的詳細數據,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分析中孟自貿區的建立基礎,并運用GTAP模型評估中孟自貿區的貿易效應。結果表明:建立中孟自貿區可為兩國帶來明顯的正向貿易效應,但需重點關注關稅和非關稅下降對孟加拉國的貿易條件帶來的不良影響;總體來看,不同的開放設定對兩國宏觀層面的指標影響存在差異,同時由于兩國要素稟賦不同,中孟兩國產業所受影響具有非對稱性,建立自貿區對兩國部分產業有一定的不利沖擊。文章基于上述結論給出相應對策,以期為中孟自貿區的建立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參考。
關鍵詞:中孟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動態GTAP模型;非關稅壁壘;國際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9(b)--05
1 提出問題
從21世紀開始,全球經濟一直在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范圍和層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
對于任何發展中的國家來說,與其他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協定有助于在多邊貿易制度的執行機制無法實現最大程度減少歧視和防止新保護主義抬頭的目標的情況下,保障進入重要海外市場的機會。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明確認識到世貿組織多邊框架下的貿易自由化與雙邊或區域論壇下的貿易自由化之間的互補性,截至2023年12月,我國已與其他國家簽訂了22個自貿區協議,正在談判的自貿區有10個,還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8個正在研究的自貿協定。與此同時,孟加拉國也一直在考慮與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增加對中國市場的出口。
在這種背景下,本文試圖解決一系列問題。擬議中的中孟自由貿易協定對其成員國的福利和整體宏觀經濟影響是什么?就產出和進出口而言,對任何特定行業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是什么?本文試圖用一個全球貿易分析模型來回答這些問題。
2 中孟自貿區建立基礎
2.1 政治基礎——中孟已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和孟加拉國的政治基礎較為穩定,自1975年兩國建交,中孟雙邊關系一直保持著良好、穩定的發展態勢。
兩國領導人之dxfiP4VRjeqnruSqkKOTGAanm1JDDQgGjmH4suhgWpw=間頻繁進行互訪,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同時,孟加拉國不僅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還是南亞地區首個積極響應并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
孟加拉國總理齊亞·拉赫曼執政以來,積極發展同中國的關系,1978年3月,李先念副總理以中國領導人身份首次訪問孟加拉國,雙方達成了經濟技術和科技合作協定。在此后的45年間,雙方在經濟、科技、運輸、貿易、投資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簽訂了近50余項雙邊合作協定,大力推動了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目前,中國和孟加拉國都意識到加強合作、推動多元化發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中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除了可以增加兩國之間的貿易量之外,還能推動中國和孟加拉國的產品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優化。
2.2 經濟基礎——中孟兩國經濟合作日趨緊密
中國是孟加拉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孟加拉國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也是中國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場和投資市場,2022年,中孟進出口總額2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7%;中國對孟加拉國直接投資1.87億美元,同比下降22.1%。
2021年9月28日,“中國和孟加拉國經貿合作論壇”在線上舉行,兩國官員、企業人士共百余人參加,經濟貿易合作已成為促進雙邊關系穩健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一帶一路”與“金色孟加拉夢想”逐漸融合,正在創造日益豐碩的合作成果。
2.1.1 中孟雙邊貿易的互補性分析
出口相似度指數用于評估兩國在相同出口市場中出口產品的相似程度,其取值范圍為(0,100),數值越接近100表示兩國競爭性越高,反之則表明互補性越強。計算公式為:
式中,ESIij代表i國與j國的出口產品相似度;K代表共同出口市場,Xiik和Xik分別代表i國出口到K市場h商品的出口額和總出口額;Xhjk和Xjk分別代表j國出口到K市場h商品的出口額和總出口額。
截至2022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達到3250.11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首位。與此同時,美國也是孟加拉國最大的出口貿易伙伴,對其出口額達到50.83億美元。美國同時是中國和孟加拉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本文選取美國作為測算ESI指數的第三方市場。
根據表1數據,中國和孟加拉國對美國市場的出口相似度指數呈現出兩個主要特征:第一,ESI的數值在14.17~18.47浮動,幅度相對較小。在這12年間,兩國的ESI波動幅度為4.58,說明兩國向美國市場出口的產品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同時兩國出口商品具有競爭性的浮動較為有限。第二,ESI值相對較低,表示中國和孟加拉國向美國市場輸出的商品結構相似度較低,兩國出口貿易的競爭性不強。
2.1.2 中孟雙邊貿易結合度分析
衡量兩國之間的貿易依存度通常使用貿易結合度指數。如果TII>1,就表示兩國雙邊貿易的聯系緊密;反之,TII<1,則情況正好相反。計算公式為:
式中:TIIij表示兩國貿易結合度指數;Xij和Xij分別表示i國對j國的出口額和i國的出口總額;Mj和Mw分別表示j國的進口總額和全球進口總額。
從表2可以看出,2011—2022年,孟加拉國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均小于1,表明孟加拉國對中國在貿易上較為疏遠。同時,中國對孟加拉國的貿易結合度處于1.1~1.33,均大于1,表明兩國之間在貿易方面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依存關系。總之,中國的結合度指數遠遠高于孟加拉國,這意味著中國對孟加拉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更高。
3 建立中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
3.1 模型說明
本文采用GTAP模型對中孟自貿區的貿易效應進行模擬評估。該模型應用古典經濟學理論,包括GDP、資本存量、進出口貿易、社會福利、生產和消費等變量指數,借助其中包含的不同經濟模塊,通過其設定的函數方程相互連接,可以在關稅、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沖擊設定下反映不同模塊的變化情況。本文選用包含141個國家(或地區)的年度數據的GTAP10.0版本和數據庫,其中同時涵蓋世界95%的GDP和90%的人口。
為探究中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本文將GTAP第十版數據庫中的141個國家和地區分為三類:中國(CHN)、孟加拉國(BGD)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Rest of World)。
此外,為了對其自貿區建立后的貿易效應進行全面分析,本文將GTAP數據庫中所包含的65個產業部門劃分為谷物和作物、畜牧業和肉制品、自然資源等10個類別。
3.2 情景設計
本文采用Walmsley(2000)提出的動態遞歸方法,借助CEPII在2021年11月發布的EconMAP_3.1_ssp5的全球預測數據,將GTAP10.0數據庫中各國2014年的GDP、人口數量、資本存量、熟練勞動力和非熟練勞動力等數據作為遞推的基期數據,利用RunGTAP3.70對這五個指標進行動態遞歸。
為保證最終數據的準確,遞歸過程分為三次執行,最終將GTAP中的數據遞歸至2026年。目前,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常被用作促進兩國貿易的常用工具,在自貿區建設的貿易效應研究中更為普遍。
基于此,本文設定兩種模擬情景:關稅壁壘下降100%;關稅壁壘下降100%的同時非關稅壁壘下降5%。最后通過與基準情景進行比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中國和孟加拉國建立自貿區的貿易效應進行深入探討。
3.3 結果分析
(1)宏觀層面。如表3所示,從兩種情景的模擬結果來看,中國和孟加拉國自貿區的建立對雙方都具有積極的貿易效應。具體來說,社會福利方面,情景一實施后,中國整體的社會福利增加1604.29百萬美元,而孟加拉國相對減少508.39百萬美元,同時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福利減少588.94百萬美元。
而在情景二下,中國社會福利的增加值是情景一的1.33倍,孟加拉國的增加值由情景一的負值轉變為正值,其他國家和地區減少873.49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在兩種情景下,中國和孟加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情景二項下的提升數值大于情景一項下的數值,而全球總體生產總值則呈現下降趨勢。
貿易條件方面。兩種情景下中國的貿易條件都展現出不同程度的提升,分別為0.0458%和0.0582%;而孟加拉國的貿易條件展現出不同程度的惡化,分別減少2.0786%和2.3832%。綜合來說,整體的世界貿易條件處于下降態勢。
進出口增長率方面。兩種情景下孟加拉國的進出口增長率都展現出10%以上的大幅度增長,這說明實行零關稅和降低非關稅壁壘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孟加拉國的對外貿易,而對于中國而言,兩種情景下的開放措施只能較小幅度拉動進出口增長率,其中一個原因可以歸結為中國的進出口基數較大。
(2)微觀層面。微觀層面的中孟自由貿易區建立帶來的貿易效應已在表4和表5中詳細展示。
情景一實施后(表4),中國的谷物和作物、紡織及制衣業、公共事業與建設等產出增長較為明顯,分別為0.1656%、0.0152%和0.0124%;輕工業和其他服務業的產出略微增長,分別為0.0048%和0.0007%。在同一情景下,孟加拉國的紡織及制衣業除呈現增長外,其他產業均呈現下降,尤其是輕工業及重工業下降較多,分別為11.0735%和8.7045%。關稅壁壘下降100%后,兩國的紡織及制衣業產出受益,但對孟加拉國的其他產業產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產業出口方面,中國各產業出口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自然資源出口增加最為顯著,達234.6608%;而孟加拉國的紡織及制衣業的產品出口額增加較大,上升47.4603%。這說明,關稅壁壘下降100%對中國的出口影響相對較大,而對孟加拉國總體出口額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產業進口方面,中國的谷物和作物、畜牧業和肉制品、加工食品、公共事業與建設、交通與通信及其他服務業的進口呈下降趨勢,其他產業進口量增長;而孟加拉國各產業進口量均呈增加趨勢,自然資源和谷物作物的進口增加最為顯著,分別為225.754%和130.1111%。
情景二實施后,中孟雙方不同產業的產出和進出口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詳見表5。在產業產出方面,對中國而言,相較于情景一,紡織及制衣業和其他服務業是主要變化領域,前者產出下降0.0261%,后者增加了一倍。對孟加拉國來說,紡織及制衣業產出大幅上漲10.94%,其他產業相對基準情況均呈現負增長,其中輕工業受影響最大,下降15.3207%。這顯示出同時削減5%的非關稅壁壘和降低100%的關稅壁壘對孟加拉國的產業產出有一定負面影響。在出口方面,中國各產業出口均呈增長態勢,自然資源增幅最大,是情景一的兩倍。孟加拉國各產業出口也增長,但增速相對較低,最大增長體現在紡織及制衣業,達到94.3743%。至于進口方面,中國和孟加拉國各產業進口均增加,自然資源增幅最大,分別為73.2333%和455.8696%。
總體而言,情景二對中國和孟加拉國的進出口總額都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對兩國的進出口貿易而言是有益的,同時孟加拉國的進出口貿易平衡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中國和孟加拉國自貿區的建立不能僅僅關注于關稅壁壘的削減,還需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雙方的貿易便利度,降低非關稅壁壘,以達到兩國貿易協同發展的目的。
4 結語
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孟的雙邊貿易情況,分析了雙方建立自貿區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采用遞歸到2026年的數據庫,借助GTAP模型評估中孟兩國的貿易效應,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情景一和情景二都顯示中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會對兩國的經濟與貿易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模擬結果顯示,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同時下降會促進中孟兩國的貿易創造和經濟增長,相對而言,非關稅壁壘下降對兩國整體狀況的提升影響更為顯著。
其次,基于兩國要素稟賦的不同,中孟兩國的產業在建立自貿區之后受到的影響存在非對稱性。
最后,貿易零關稅對中國的出口和孟加拉國的進口有顯著促進作用,尤其在自然資源方面,有利于提升兩國的資源利用效率。
首先,兩國應加快在非關稅壁壘方面的合作,借助“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提升兩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根據研究,削減非關稅壁壘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中孟兩國應積極研究如何加快推動雙方的貿易便利化進程。其次,制定靈活且具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對雙方的部分產業都存在不利,為保護本國產業,應根據現實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最后,在對產業制定補償措施的同時推動雙方合作機制的構建。根據產業受沖擊程度,將其分為一般產業或例外產業,對不同產業屬性制定不同的貿易政策。
參考文獻
戴永紅,周禹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孟經貿合作的機遇、風險與對策[J].當代世界,2018(6):72-75.
胡藝,楊晨迪,沈銘輝.“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南亞諸國貿易潛力分析[J].南亞研究,2017(4):78-92+153-154.
Tunviruzzaman, Reza et al.“Economic & geo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Banglades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2147- 4478) (2021): n. pag.
Wang, Rong and Jun Zhang. “Study on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hina-SAARC FTA: Based on GTAP Model.” (2018).
張軍,路澤禪.中蒙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評估: 基于動態GTAP模型的模擬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21,42(6):85-95.
梁江艷,高志剛.自由貿易區建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與經濟效應研究: 基于中巴自貿區的經驗證據[J].國際經貿探索,2021,37(7):20-34.
Nie, Q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cs Free Trade Zone—Based On the Gtap-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n. pag.
蔡松鋒,張亞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對金磚國家經濟影響分析: 基于含全球價值鏈模塊的動態GTAP模型[J].世界經濟研究,2015(8):79-87+128-129.
Itakura, Ken and Hiroshi Kristen Schultz Lee.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CPTPP and RCEP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with Global Value Chains.” (2019).
李新興,蔡海龍,蔡松鋒等.RCEP未來發展前景及潛在影響研究: 基于GTAP模型[J].宏觀經濟研究,2020(7):165-175.
于志東,張冊,錢國楠,等.中加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效應評估: 基于動態GTAP模型的模擬分析[J].物流研究,2023(3):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