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科技大亨黃崢成為中國首富。而在8月26日,拼多多進行了一個被稱為“更像是在主動做空自己的股價”的財報發布,導致拼多多市值和整個科技中國概念股大幅暴跌,黃崢“如愿”把首富位置拱手讓回了做飲料的鐘睒睒。巧合的是,8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市場監管總局督導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三年整改》,被行業解讀為“讓仍處于變革關鍵時期的阿里巴巴放下心理包袱”。這三年是中國互聯網科技界難忘的三年,而黃崢剛成為三年多來首位登頂中國富豪榜的科技大亨,卻馬上“讓賢”。事情真相是怎樣的?
之所以要分析這個,是因為這關系到中美市場競爭力的對比與走勢。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沃爾瑪連續11年位居榜首,顯示了其在零售行業的全球影響力;亞馬遜重回第二的位置,反映了電子商務和科技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角色。拼多多作為“零售業+電商科技”,對應的正好是沃爾瑪與亞馬遜,不過中國科技大亨這三年再也沒有登頂首富。與農夫山泉對位的飲料業老大是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公司2024年的排名僅僅是395位。而在中國,農夫山泉的鐘睒睒連續四次蟬聯中國首富。不明白的人,看了還以為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是賣飲料而不是科技。如果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是“主動做空自己”這樣的心理狀態,那么,這對于下一步的中美科技競爭、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都會是一個潛在的問題,所以值得在這里進行分析。
但真相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來看事情本身經過。
8月26日,拼多多發布2024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總營收為971億元,同比增長86%;歸屬于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20億元,同比增長144%。按說這樣的業績應是利好的消息,而拼多多在財報發布后的業績交流會上強調,接下來公司短期的利潤不排除會有波動,但是利潤逐漸下降的大方向是不可避免的。當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趨向多元化,各個平臺都各自有實力和優勢,我們自己更應該扎實做好基本功。在這個過程中,犧牲短期利潤是必須的,管理層已經達成共識,愿意為長期的健康在當下付出巨大的代價。
高盛形容這些表態,“管理層的評論嚇到了市場”。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則稱,“管理層的語氣意外的消極”。
我們認為,這里存在著某種誤解。其實,這些問題在黃崢卸任CEO時,就向業界反復解釋過,反映了拼多多對形勢的冷靜分析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我們的理解來解釋,拼多多認為打價格戰這種內卷不可持續,要換一條路走,要向增值的方向走。在此期間,會為新的探索付出一些代價。用一個詞概括,這里所說的是“轉型”。但由于這三年互聯網市場的快速變化,因此“長期的健康”被人們誤解,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此都做了過度的解讀。
我們認為,拼多多的表態是意料中的積極,是長期利好消息。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黃崢也許將在2027年前后“復出”,再回一線,因為那將是拼多多探出新路的時限。黃崢宣布卸任CEO時,曾表示堅決不要當首富,但不等于不做首富需要開辟的那些新事業。
耐人尋味的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阿里巴巴發布的公告中有一句“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從中可以感受到國家釋放的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