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做好內部資產管控工作,積極響應政府部門“捂好錢袋子”的政策方針。本文基于政府會計制度視角,首先簡要分析了政府會計制度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最后著重闡述了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有效對策,期望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志碼:A
資產管理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成效可以直接從側面反映單位的運營管理情況。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各項政策健全內部資產管理體系,切實提升資產管控水平,在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助力行政事業單位高質量發展。
1 政府會計制度概述
1.1 定義
政府會計制度主要是指用于監督和核算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收支情況和工作履職能力的會計體系。學術界對政府會計制度的定義有所不同,部分學者認為政府會計制度是對政府財政收支、數目、用途及關系進行記錄和整理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同時也是反映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一項重要制度[1]。
1.2 特點
第一,實現預算財務一體化。政府會計制度可實現對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統一,轉變了不同行政機構之間的制度差異,確保各級單位和政府部門財務制度統一,對提高各級單位的財務核算質量和財務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第二,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職能。政府等行政機構財務管理工作主要由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組成,其中預算管理以收付現實制為核心,財務管理實行權責發生制。行政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依賴上述模式,行政事業單位要利用收付實現制編制對應的預算收支數據報表,以此反映單位的預算收支情況;要利用權責發生制編制資產負債類報表,以此反映單位的負債情況。第三,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相輔相成。國家出臺政府會計制度可以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效銜接,實現不同會計方式職能的有效互補,進一步提高行政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從而持續提高行政機構的財政資金管理質量[2]。
1.3 職能
第一,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可有效監督各部門的預算執行率和預算執行進度,并對財政資金支出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第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透明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做好預算數據和預算執行情況公開公示工作,以此提高財政透明度,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2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
2.1 對流動資產的影響
第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實現流動資產的規范化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將現金業務往來頻繁的項目進行列支后單獨核算,將庫存物資和未列入庫存物資的資產進行分類展示。一方面可以顯著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約束行政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管理行為,確保資產會計信息公開透明。第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可以明確行政事業單位流動資產來源,增強應收款項管理規范性[3]。在流動資產管理環節,行政事業單位可單獨對應收款項中的利息和股利進行列支,然后單獨計算其他應收款,這樣不僅可以為明確應收款來源提供便利,也可以為行政事業單位制定資產管理決策提供便利。第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合理規避流動資產核算環節產生的各類風險,保障資產安全。
2.2 對非流動資產的影響
第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劃分資產性質和類別,為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系筑牢基礎。例如,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詳細劃分林木、文化類資產,并對上述資產進行單獨羅列。一方面可以確保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層明確內部資產情況,另一方面也為各級單位監督管理提供了便利。第二,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可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持續優化固定資產折舊管理制度,實現對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化管理。行政事業單位也可以借助權益法精確核算單位的長短期投資情況,從而準確計算非流動資產價值[4]。第三,政府儲備物資屬于重要的非流動資產,是決定行政事業單位應急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的重要資產和依據,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定期核查政府儲備物資,在明確資產價值的基礎上充分履行自身的社會幫扶和救助功能。
2.3 對其他資產的影響
第一,持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模式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說明,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定期對內部固定資產進行盤點,還要改進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模式,將其與非流動資產核算方式相剝離,并納入部門預算范疇,以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第二,從宏觀層面出發,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有助于我國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統一的會計標準,通過會計信息的縱向和橫向對比,為今后出臺統一的政府財務管理報告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向外界公示自身的財政資金管理情況和執行情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公開透明度。
3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核算優化措施
3.1 健全資產管理核算體系,更新資產管理制度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健全資產管理核算體系,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更新資產管理制度。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為單位資產管理核算工作開展夯實制度基礎。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2021年頒布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要求,以制度為基礎,為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資產核算和管理工作指明方向[5]。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的運營管理情況和發展目標,轉變落后的資產管理理念,及時發現自身在資產管理和核算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持續健全和完善資產預算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可根據財政部提出的預算一體化管理需求,做好資產預算審批管理工作,將行政事業單位新增資產納入預算審批范疇,以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質量。對于不同類型的資產,要采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例如,對擁有資產配置標準的內部資產,必須根據資產配置標準做好預算編制工作;對無明確資產配置標準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要秉承勤儉節約的理念,根據部門發展需求合理配置資產,在確保各部門工作有序推進的前提下減少財政資金支出;購置大額資產時,必須嚴格按照“三重一大”原則做好資產購置可行性評估論證工作,安排專家和部門領導對資產購置方案可行性進行多次評估。
第二,完善資產采購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產采購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對不屬于政府采購目錄的項目,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部門工作需求,完善采購流程并確認各方的采購責任;對屬于政府采購清單的項目,必須根據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流程和制度完成采購[6]。
第三,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制定配套的資產使用管理制度,為事業單位各部門合理、規范使用單位固定資產提供制度支撐,持續增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在配置資產時,應安排專人負責監督管理資產采購流程,做好固定資產數量、價格和標準等信息檢查工作,財務人員在錄入信息時要仔細核對資產卡片信息,確保賬實相符。
第四,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資產核查流程,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定資產短期、中期及長期核查制度,加大單位內部資產核查力度。
第五,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制定配套的資產處置流程,對報廢固定資產進行處理時必須嚴格按照該條例處理,財務人員還要同步做好報廢資產處理賬務登記工作。
3.2 科學配置單位資產資源,實現資產調劑共享
行政事業單位做好內部資產資源合理配置工作,可以切實發揮資產的效能,在減少財政資金支出的同時積極響應上級財政部門“捂好錢袋子”的方針要求。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做好單位資產資源合理配置工作。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戰略發展目標、工作進度和任務規劃等情況因地制宜制訂固定資產使用規劃和采購計劃。在制訂固定資產使用規劃時,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貫徹落實“節約高效”原則,對于能夠合理調劑的資產和資源,原則上不再進行二次采購,各部門的資產配置必須符合資產配置標準和要求。在采購資產的過程中,對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可制訂動態化采購方案。大型工程項目、大型儀器設備及辦公用房等資源配置必須經過事業單位領導層超半數以上同意,還要出具書面采購方案和可行性論證報告。
第二,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要靈活調劑資源或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要定期盤點內部資產,對暫時閑置不用的資產,可將其錄入資產管理系統供其他部門使用,這樣一方面可以盤活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節約不必要的財政資金支出。
第三,行政事業單位可依托互聯網技術優勢價值,搭建預算一體化管理系統,借助該系統共享資產、資源信息,最大限度降低資產閑置概率。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借助預算一體化管理系統開發辦公設備共享模組,可以實現大型辦公設備的共享共用,靈活調劑。
3.3 應用預算管理一體化,加快資產管理現代化建設
預算一體化建設符合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財務管理工作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過程中,要靈活應用預算管理一體化機制,提升資產管理現代化建設水平。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可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同時將信息技術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工作有效銜接,將資產管理環節貫徹落實到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管理、會計核算、決算編制及政府采購等各個環節,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質量。
第二,行政事業單位可應用預算一體化信息系統完成新增資產配置、資產實時入賬及資產信息在線變更等工作,以此提高資產管理質量。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在新增資產配置時,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戰略發展規劃合理配置資產,還要根據現有資產存量合理增加增量,避免盲目配置資產,為后續的資產績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礎,真正實現將財政資金花在“刀
刃上”。
第三,促進資產管理和采購管理融合。采購管理工作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工作的基礎和保障。在預算一體化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將采購管理和資產管理工作銜接在一起,重點做好資產采購流程監督管理、資產配置可行性和效益論證工作,真正實現資產的從嚴配置。
3.4 加強資產審查監督管理,完善資產內部控制機制
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控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資產審查監督管理工作,還要根據資產管理工作成效健全和完善資產內控管理機制。
第一,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資產內控體系。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溝通交流,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和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制度做好資產管理工作,確保各項資產管理舉措落實到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和負責績效管理的部門要做好對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和流程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資產盤點和清查工作及時發現自身在資產管理環節暴露的共性問題,并對產生問題的部門進行追責,督促其限期整改,以此降低國有資產流失率。
第二,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層和上級部門可聘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做好外部審計工作,借助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力量提高單位資產管理質量。
第三,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內部管控工作的過程中,要根據資產管理工作現狀持續優化和完善資產內控管理機制,持續提高單位的資產采購、管理、使用和驗收質量。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嚴格按照資產管理情況,完善資產管理組織架構,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要求和固定資產管理標準,明確各方的管理職責,將資產管理職責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崗位。有條件的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成立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的資產管理部門,由該部門全權負責做好單位內部資產管理工作,增強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實效性。
第四,行政事業單位可根據資產采購制度、資產處置流程和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改進內控管理機制,用內控機制約束各部門員工的行為,幫助單位合理規避資產管理風險。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可依托內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資產臺賬,財務人員可定期或不定期對資產臺賬進行檢查。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部門還要做好內審審計以及資產采購監督工作,以保障國有資產安全。
4 結語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查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做好資產管理工作,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健全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依托制度實現單位各項資產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在降低資產閑置率的同時節約預算資金支出。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引入預算一體化管理技術,開發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以此持續提升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促進行政事業單位高質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勤勤. 論新預算法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質量的影響與應對[J]. 財經界,2023(7):117-119.
[2]吳清艷.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探究[J]. 納稅,2023,17(4):34-36.
[3]張翠.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探究[J]. 中國產經,2023(1):120-122.
[4]吳穎.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探究[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19):54-56.
[5]馬杰.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5):36-37.
[6]楊賀. 探究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的影響[J]. 中國產經,2021(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