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名殯儀館工作人員被查。8月2日,安徽省淮南市紀檢監察網援引潘集區紀委監委消息,淮南市潘集區殯儀館工作人員張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潘集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統計,從年初至今,至少有12名殯儀館館長、副館長或原館長被查。
殯葬問題并非簡單的“生死”之事,而是牽涉到社會公平正義、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議題,更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尺。
7月9日,“殯儀館8個花籃收費13800元”的話題引發熱議。
3歲就罹患神經母細胞瘤晚期的“小蘋果”在山東濟南去世,母親林佳(化名)為她在濟南市殯儀館舉辦送別儀式,購置了8個花籃。結算時,濟南市殯儀館提供的單據顯示,“守靈室鮮花”價格為13800元。
“最開始的價格是18800元,打折后收費13800元。即便如此,我仍然難以接受這個價格。后與殯儀館多次協商,決定收我3000元。”林佳說。
根據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7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殯儀館有關殯葬收費的通知》,濟南市殯儀館告別廳一廳每場次1800元,告別廳二廳每場次1400元,告別廳三廳每場次450元。以上收費含電子顯示屏、告別儀式佩戴所需小花、盆栽鮮花、哀樂、尸體護罩、告別棺、重復擺放使用的花圈、重復使用的大鮮花籃及其他重復使用的物品和設施。
在電商平臺上,濟南市周邊喪葬“大花籃”售賣單價一般是100元至400元。
在殯葬領域工作40余年、曾擔任某殯儀館館長的蔣震(化名)講述了他在業內所見的貪腐路徑。
“殯儀館是館長負責制,負責一切人財物。殯儀館本屬于服務業,但是在基層,尤其是縣里,殯儀館只有一兩家,客觀上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地位相對重要。”蔣震說。
殯葬領域腐敗的路徑有很多,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一是殯葬用品進入殯儀館時產生的腐敗。生產殯葬用品的廠家有很多,但要讓殯儀館采購廠家的產品,那“都要進貢”。即使“千辛萬苦”進入了殯儀館,殯葬用品也不一定會賣得出去,殯葬用品生產廠家還要給業務員提成,讓其為殯葬產品盡力推銷。殯葬用品進入殯儀館后的定價也有貓膩,物價監管部門規定,銷售價不能超過成本價的30%,那么殯儀館館長可以和殯葬用品生產廠家聯合將殯葬用品生產成本做高,從而獲取高額收益。蔣震舉例說,如果一個骨灰盒成本價為260元,他們可以聯合將成本價提高至500元,這多出來的就是超額利潤。
二是殯儀館設備采購腐敗。比如火化爐,有的三五十萬元一臺,也有的一兩百萬元一臺,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殯儀館館長有訂貨權,可決定訂誰的貨、訂貨數量等。
三是殯儀館基建工程腐敗。殯儀館可以搞綠化、美化工程,還可以搞爐子維修、設備維修、汽車維修,這些都是撈錢的途徑。
今年3月,江蘇省南通市紀委監委官網發布的《由風及腐的“蠅蟻貪”——如皋市殯儀館原黨支部書記、館長曹劍違紀違法案件警示錄》也揭露了當中的貪腐手段。
2021年1月,如皋市殯儀館的兩臺火化爐需要維修,預算經費27萬元。身為館長的曹劍與老板王某某沆瀣一氣,用其提供的技術參數制定招標文件,以業主身份參加評審,并向其他評標專家傳遞“意圖”,給王某某所在公司打出高分,讓其順利中標。
據統計,2023年,全國共查處殯葬領域腐敗案件200余起,追回涉案金額超過1.5億元。
關乎“最后的尊嚴”之事,豈容“黑手”染指。殯葬之事,既是民生之要,又是文化之映,更是社會之鏡。治理殯葬腐敗,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能只治標不治本,而需深謀遠慮,綜合施策。
早在202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對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隨即,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殯葬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試點工作,并于2023年底確定了61個全國試點地區。
各地也聞令而動,成效漸顯。河南省駐馬店市成立了由副市長掛帥、34家成員單位組成的市殯葬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試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監督殯葬服務全過程,嚴打非法殯葬服務行為;重慶市奉節縣殯葬服務中心暢通96000殯葬服務熱線,公開收費項目,明確收費標準,下調縣殯儀服務中心治喪廳治喪價格,引導喪事簡辦……
“人生的盡頭是墳墓,貪腐的盡頭是監獄。”通過警示教育,形成強力震懾,也是殯葬領域反腐持續推進的應有之義:讓逝有所安、思有所依,必須讓欲有所戒、行有所止。
(摘編自《湖南日報》《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