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是我們黨的早期黨員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最前列。他不僅是手提馬燈的萬里長征英雄,還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在革命工作中,林伯渠始終保持樸實勤勉的作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和地位,絕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黨員的本色。
在長征路上,林伯渠有“五寶”——馬燈、拐杖、草鞋、糧袋和軍包。當時,組織上考慮到他年紀較大,給他分配了一匹馬,他卻用馬馱運部隊沉重的背包和文件。大家擔心他的身體,堅持讓他騎馬,他卻風趣地說:“大家都是用兩條腿走路,我已經多了一條‘腿’(拐杖),為什么還要用四條腿呢?”
林伯渠一手提著馬燈,一手拄著拐杖,與紅軍戰士一道行軍跋涉,從不享受特殊照顧和待遇。每次夜間行軍,他總是提著那盞小馬燈或前或后地照顧同志,在險隘難行的路口舉燈照耀著前行的路,并時刻提醒同志們注意安全。
到達陜北后,林伯渠繼續過著簡樸的生活,組織配發的衣服也很少領取,雖然衣服已打著多處補丁,系的褲帶還是麻繩做的。為促進大生產,厲行節約,他還帶頭制定了“個人生產節約計劃”,保證全年種糧兩擔,做到自給自足。
在工作中,林伯渠更是嚴格自律。有一次,陜甘寧邊區辦公廳黨支部討論一個同志入黨問題。林伯渠當時擔任邊區政府主席,黨支部考慮到他工作繁忙,事前便未通知他參會。沒想到,會議剛開始,林伯渠走進了會場,微笑地說:“支部書記同志,我來晚了,下不為例,繼續開會吧。”他一邊說一邊坐下來,認真聽大家的評議。
評議完成后,大家請林伯渠發言。他站起來說:“我今天講兩點,一是檢查,過組織生活是每個共產黨員組織觀念強弱的表現,我沒有準時參加,應該受到批評。二是請求,我請求支部不要取消我參加黨日活動的資格。”
支部書記急忙說:“林老,您工作那么繁忙,實在不愿打擾,所以沒有通知您。”
林伯渠感慨道:“你們不打攪我,自由主義就會打攪我。要記住,我是一個普通黨員,沒有什么特殊可講。還要請諸位監督執行!”
在擔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期間,林伯渠嚴于律己,秉公執法,對貪污享樂之風進行嚴厲懲戒,明確提出要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的貪污行為。他還高度重視干部的教育和培養,經常教育邊區干部要作人民的表率,從思想根源上解決貪腐問題。在林伯渠的帶領下,陜甘寧邊區的廉政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是嚴肅查處肖玉璧貪污案。
1938年起,邊區政府陸續制定《懲治貪污暫行條例》等規章制度,明確規定:貪污1000元以上者,處以死刑。
肖玉璧曾是勞苦功高的老紅軍,然而他在邊區擔任清澗縣張CKqwPdBErXbzWR2Uq2pD1Q==家畔稅務分局局長之后,思想腐化變質,把邊區極為稀缺的食油、面粉倒賣給國民黨軍隊,貪污公款3050元,影響極其惡劣。
1941年,邊區高等法院依法判處肖玉璧死刑。而肖玉璧自恃對革命有功,向毛澤東寫信,請求念他過去作戰有功,希望能讓他上前線,在戰場戰死。為慎重起見,林伯渠將求情信轉交給毛澤東。毛澤東詢問了肖玉璧貪污的數額,并征詢林伯渠的意見。
林伯渠回答道:“目前干部隊伍貪污腐化犯罪占案件總數的百分之五,這股風非剎住不可!”毛澤東當場表態:我完全擁護法院判決。
1941年底,肖玉璧被執行死刑。肖玉璧案的審判,產生的影響很大,邊區干部群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林伯渠身居要職,始終不改本色。到基層視察時,他總是明確要求,不搞組織迎送,不要影響工作,不要宴請送禮,不要生活特殊。如有違背,他會及時勸阻,并對當事人予以嚴肅批評教育。
林伯渠不但身體力行,還嚴格要求子女。他多次對身邊工作人員和晚輩說:“不能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不搞特殊化,這是關系到黨的形象的大問題,也是關系到后代健康成長的大問題。”在生活中,他公私分明,堅決反對搞特殊照顧,教育子女“革命的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要和百姓打成一片”,引導子女走上革命道路。
1954年,一個老家親屬曾連寫6封信,請求林伯渠幫忙給他孩子安排一份工作。信中寫道:“無論任何工作或到某工廠當一學徒均可”,“孩子想做一個拖拉機練習生或任何事情均可”。但林伯渠始終不曾答應,其中一封來信的信封上還標注了“不理”二字。
(摘自《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