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世友
中國烹飪大師,國際藍帶藝術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xié)會大灣區(qū)常務副主席,中國烹飪協(xié)會中式菜肴研發(fā)中心研發(fā)專家,曾榮獲中國烹飪工匠獎、中國金廚獎等榮譽,現(xiàn)任廣西瑤長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廚兼運營總監(jiān)。
瑤長府是南寧一張極具代表性的特色餐飲名片,自創(chuàng)立到今天已走過十個春秋。其品牌運營總監(jiān)劉世友自九十年代初入行以來,已在餐飲行業(yè)深耕多年,他務實拼搏,銳意進取,曾于知名老字號企業(yè)接受過嚴苛而系統(tǒng)的技藝錘煉,得到過國宴大師的指導;隨后,他轉戰(zhàn)大型連鎖餐企,從基層一路升至出品總監(jiān);在外資調味品公司,他擔任兩個省份的廚務顧問,常常飛到各地為銷售們培訓菜品流程;也曾自己當老板,創(chuàng)立過一家港式快餐品牌……從最初為食材改刀時的手忙腳亂,到如今能在千人盛會上侃侃而談,一路走來,他將自己訓練成擅研發(fā)、能演講、懂銷售、會做PPT的多面手,三十余載,歲月悠悠,見證了他的不懈追求與卓越成就。
入行:第一次給乳豬改刀時手忙腳亂
1993年,22歲的劉世友從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進入小金山飯店工作,并被分配至燒鹵檔口。然而,由于當時店內客人少、廚師多,許多學徒都缺乏實操的機會,每當前廳有訂單傳來時,眾人皆爭先恐后地去完成,就連給乳鴿、叉燒斬件的這類工作也會有人搶著干。
在這種環(huán)境下,劉世友意識到唯有自己積極爭取,才能獲得更多的做菜機會。當時,燒鹵部門的大師傅頗為保守,不愿主動教學徒技術,但他在閑暇時間非常喜歡打牌,于是劉世友便主動承擔起師傅的工作,使他能夠準時下班,久而久之,師傅開始逐漸將技術傳授給劉世友。短短兩年時間,劉世友便成長為明檔主管,負責燒鹵和涼菜兩個檔口。
劉世友:進入后廚工作后,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什么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看似簡單的菜品中其實蘊含了很多技巧。例如制作白切雞,如何將雞皮浸燙得滑嫩有彈性,如何把雞肉砍成漂亮整齊的塊,如何調一碟咸香適口的蘸汁,每一個細節(jié)都大有學問。而讓我最難忘的,是烤乳豬的改刀工作,剔骨時要穩(wěn)準狠,既要將骨頭完整剝離,又不能傷及皮肉,我第一次試制時由于沒有經(jīng)驗,隔著皮肉根本摸不到骨頭,也找不準下刀的位置,一時間手忙腳亂……
深造:調糖醋汁要做兩次實驗
1997年,劉世友決定趁著年輕多學些技術,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跟著店里的老師傅遠赴北京,進入豐澤園飯店的潮豐園粵菜餐廳工作,開啟了職業(yè)生涯的新篇章。然而,進入優(yōu)秀的平臺并未讓劉世友停下學習的腳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報名參加了由周繼祥大師親自執(zhí)教的國宴菜制作課程,尋求自我提升的機會。
劉世友:當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菜肴,是周繼祥大師親自示范制作的糖醋魚,他調出的糖醋汁紅艷明亮,令人驚艷。周大師當時特意強調,糖醋汁之所以如此油亮好看,是因為在出鍋前要加入適量極高溫的熱油。
由于我之前長期在涼菜檔口工作,對熱菜的操作技巧了解甚少,因此對于這種做法頗感疑惑。為了弄清楚原因,我在下課后做了個實驗:調兩次糖醋汁,分別加冷油和熱油——結果非常明顯,烹熱油的糖醋汁立刻冒出小泡,并迅速變得明亮有光澤。
調崗:燜鷓鴣得到上灶機會
2001年,劉世友回到南寧,進入了彼時當紅的連鎖品牌“竹籬笆”工作,由于缺乏炒菜經(jīng)驗,他起初只能在后廚負責切配工作,僅在人手緊缺時偶爾獲得一兩次上灶的機會。
有一次,老板從外面買回一只紅鷓鴣,想讓店內經(jīng)驗豐富的大師傅親自掌勺,但由于大家以前都沒見過這種食材,大師傅心存顧慮,不敢輕易嘗試,此時,劉世友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自告奮勇接下了這個任務。
考慮到禽類可能帶有腥味,他便先將切塊的鷓鴣放在鍋里煎至金黃,隨后另起鍋倒入大量姜、蒜爆香,舀入豆瓣醬炒出紅油,放入煎好的鷓鴣翻炒幾下,添湯調味燜至熟透,起鍋裝盤后便讓傳菜員端了出去。
過了一會,老板回到廚房,詢問剛才那道燜鷓鴣出自誰手。因為大師傅害怕挨罵,就沒敢吱聲,劉世友隨即坦然承認是自己做的。老板聽到后非常驚訝,問道:“你做得那么好吃,為什么不上灶炒菜啊?”于是,劉世友被順利地調到炒鍋崗位,后來,老板去外出考察時常帶上劉世友一起學習,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
挑戰(zhàn):學演講、做銷售、寫PPT
憑借著扎實的烹飪技藝和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劉世友一步步晉升為“竹籬笆”的出品總監(jiān)。為了獲取更多研發(fā)靈感,他在工作之余經(jīng)常參加聯(lián)合利華的菜品交流會,彼時,他對那些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廚師們充滿了欽佩,他們不僅技藝高超,所創(chuàng)作的菜品更是時尚前衛(wèi)、引領潮流。
當時,日式福泉燒汁在市場中占據(jù)主流,家樂燒汁的推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因此聯(lián)合利華的銷售代表便頻繁到店造訪,向劉世友力薦這款燒汁。于是,劉世友將燒汁融入創(chuàng)作,推出了“奇香肥牛”這道菜肴,其大致做法是用燒汁炒肥牛片,頂部點綴一枚生蛋黃,上桌后由客人趁熱拌勻食用,成菜成鮮微甜、香氣濃郁,廣受消費者好評。
這道菜品的成功推出,讓聯(lián)合利華注意到了劉世友的研發(fā)才華,隨即派出區(qū)域經(jīng)理,誠邀他加入公司。于是劉世友便跳槽到聯(lián)合利華,擔任廣西與海南片區(qū)的廚務顧問,其工作職責包含兩部分,一是用公司生產(chǎn)的調料研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菜,二是為銷售人員提供專業(yè)培訓,傳授后廚知識及菜品制作技巧,確保他們能深入理解并有效推廣公司的產(chǎn)品。
那段時間,劉世友的工作節(jié)奏異常緊湊,他不僅需要在廣西與海南之間頻繁往返,還時常到上海、廣州參加會議,成為穿梭于各地的“空中飛人”。
劉世友:對我而言,這份工作最大的挑戰(zhàn),便是從一名靠技術吃飯的廚師轉型為銷售人員。原先在餐廳工作,廚房基本由我說了算;然而,在踏入聯(lián)合利華這樣一家匯聚頂尖人才的大公司后,我深深意識到自己與周圍名校畢業(yè)同事的差距。這份工作不僅需要向大家展示菜品的制作流程,還要掌握演講技巧、銷售策略以及制作專業(yè)PPT的能力。起初,這段轉型之路讓我非常痛苦,但也正是這幾年,成為我人生中成長最為迅速的時期。我不斷學習和嘗試,逐漸克服了種種困難,提升了自己的綜合能力。
研發(fā):把握食材、味道和口感
2017年,劉世友進入南寧瑤長府餐廳擔任行政總廚。彼時該品牌以獨特的瑤家飲食文化為賣點,專注于呈現(xiàn)桂北地區(qū),即柳州與桂林一帶的經(jīng)典菜肴。
針對這一定位,劉世友有著不同看法,他認為廣西與湖南、貴州、云南等省份接壤,地貌千姿百態(tài),山川與海洋并存,物產(chǎn)極為豐富,因此餐廳出品不應局限于一處,而是要廣泛收集整理不同地域的特色菜,并將其重新包裝演繹。在他的精心籌備下,高峰檸檬鴨、吳圩風味牛雜、南寧老友魚、龍州山黃皮蒸骨魚等菜品相繼推出,迅速贏得了食客的青睞,逐漸成為店內炙手可熱的旺銷產(chǎn)品。
Q:您做新品研發(fā)的思路是什么?
劉世友:主要從食材、味道、口感這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入手。首先,要挖掘各地特色食材,例如南寧的百香果、茉莉花、欖角,北海盛產(chǎn)魷魚、沙蟲、潿洲小黃牛,百色有環(huán)江香鴨、巴馬香豬、馬山黑山羊,將不同的食材大膽排列組合,創(chuàng)作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chǎn)品。其次,廣西氣候悶熱,食客更喜爰酸辣味型,因此我調味時大量使用咸檸檬、咸酸梅、酸筍等食材,使菜品達到清爽開胃的效果。最后,廣西食客追求本味,不喜歡太過軟爛的質地,因此加熱時要格外注意時間和火候。例如在制作高峰檸檬鴨時,我特意保留了鴨肉的彈性和嚼勁,讓客人在品嘗時能夠感受到食材的原汁原味與獨特口感。
高峰檸檬鴨
制作流程:
1.選用每只凈重約2250克的麻鴨胚,洗凈后斬成塊;鴨腸洗凈后切段;鴨胗切塊;黃姜改成比筷子略細的條;咸檸檬一切為二,去籽后切碎;料酒、清水按同比例兌勻待用。
2.鍋入適量油燒熱,下姜條150克爆香,倒入鴨肉(含鴨頭、鴨翅、鴨掌)煎至金黃,烹料酒水沒過原料,調入鹽8克、白糖6克、味精5克,白胡椒粉1克、老抽適量,加蓋燜20分鐘,再放鴨胗、鴨腸繼續(xù)燜5分鐘,淋醬汁600克,加酸姜30克、咸檸檬碎30克、酸辣椒50克,將湯汁收至濃稠,起鍋分成兩份裝入盛器,帶底火即可走菜。
制作醬汁:桂林辣腐乳300克、海天辣黃豆醬100克、成品山黃皮醬50克、白醋30克、白胡椒粉5克、五香粉3克調勻即可。
技術關鍵:
1.鴨肉的腥味相對較重,因此制作時要注意三點,一是姜要充分爆香,二是鴨肉要稍煎出油分、逼出香氣,三是要加入大量料酒水用于祛腥。
2.成檸檬的籽發(fā)苦,所以一定要去凈;且不要剁得太細,以免香氣揮發(fā)過快。
3.調好的醬汁質地濃稠,因此不要過早倒進去,以免粘鍋。
4.此菜一定要帶底火上桌,倘若不持續(xù)加熱,菜中的油脂會凝固,香氣也沒有那么濃郁了。
注:成檸檬與咸酸梅一樣,以鹽腌制而成,可用于炒飯,蒸魚、煲湯,市面上極受歡迎的飲品咸檸七也是以此為原料制成的。
陽朔啤酒魚
制作流程:
1.選用每條重約1150-1250克的青竹魚宰殺后不刮鱗,開背去內臟,保持腹部相連,將魚身展平后在背部肉厚處打幾刀,放進姜蔥酒(做法見“龍州山黃皮蒸骨魚”)中浸泡5分鐘,取出瀝干。
2.炒鍋燒紅,加花生油100克,撒少許鹽,待油溫接近200℃時將魚肉一面朝上放入鍋內,用鍋鏟壓平,用小火一邊煎一邊晃動,使其受熱均勻,翻面后煎至兩面金黃,盛出待用。
3.鍋入豬油燒熱,下蒜粒50克、姜粒50克爆香,倒入酸豆角粒50克、泡紅線椒粒25克、西紅柿塊100克翻炒幾下,加糟辣椒醬100克炒至冒小泡,放入煎好的魚,添啤酒半瓶、清水250克,調入生抽15克、蠔油15克、鹽3克、白糖5克,大火燒開轉中火燜煮8分鐘,待湯汁濃稠后起鍋倒入盛器,帶卡式爐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制作此菜無須刮鱗,其煎好后易吸收汁水,吃起來微帶脆感。
2.青竹魚背部肉相對較厚,因此要開背、保持腹部相連,加熱后才能熟得更均勻。
3.煎魚時撒鹽有兩個目的,一是讓魚肉有底味,二是煎制時不粘鍋。
注:青竹魚,學名倒刺鲅,生長于河流溪谷中,肉質肥美、爽滑鮮嫩。
老友魚
批量預制:
1.選用每條重600-750克的加州鱸魚宰殺后刮鱗治凈,從腹部沿著主骨下刀剖開,保持背部相連并展平。
2.保鮮盒倒入清水2500克,加姜片75克、蔥段50克、料酒50克、鹽70克、味精50克攪勻,放入改刀的鱸魚浸泡5分鐘,撈出瀝干。
3.鍋入適量色拉油炙透,下入腌好的鱸魚煎至金黃,盛出待用。
走菜流程:鍋入豬油75克燒熱,下提前做好的老友料100克炒香,添二湯(分量以沒過鱸魚為準),放入煎好的鱸魚1條,烹料酒10克,加蓋中小火燜7分鐘,根據(jù)味道補入蠔油、生抽各適量,起鍋前放青紅美人椒圈其25克,倒入盛器,帶底火即可走菜。
制作老友料:
1.酸筍切條,下入凈鍋小火煸干水汽,盛出待用。
2.鍋入豬油75克燒熱,下蒜末100克、黃姚豆豉100克、小米椒圈少許爆香,舀入天等辣椒醬50克炒至冒小泡,放煸好的酸筍條500克,調入蠔油30克、生抽20克、白醋25克、鹽、白糖、味精各適量中火翻勻,起鍋盛出待用。
技術關鍵:酸筍有種獨特的“臭味”,因此需將其入凈鍋煸干水分,使其能更好地與其他原料的味道相融合。
注:天等辣椒醬,源自廣西崇左市天等縣,當?shù)厮a(chǎn)的指天椒為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將其洗凈去蒂,與蒜子一同搗碎,加鹽、白酒混合后倒入壇子內,密封腌制而成,成品色澤紅亮,有淡淡酵香。
吳圩風味牛雜
批量預制:
1.牛臉肉、牛腱子肉切片,取500克牛肉片納盆,分多次倒入料水150克(清水中加鹽7克、白糖4克、味精5克、小蘇打6克、料酒15克攪勻稀釋),邊加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打,直至牛肉將水分完全吸收,加生粉20克拌勻,淋少許色拉油封面,置于冰箱中冷藏腌制半小時待用。
2.新鮮牛百葉、牛黃喉洗凈切塊;金錢肚洗凈,入寬水中煮1小時,改刀成小塊;牛腸處理干凈,入寬水煮40分鐘,改刀成長3.5厘米的段;提前加工好的牛血切成小塊待用。
走菜流程:
1.取牛血塊200克入寬水燙熱,撈出瀝干,墊入盤底。
2.鍋入寬水,下牛黃喉75克汆約10秒,倒入牛百葉75克、金錢肚75克、牛腸75克燙熱,撈出瀝干。
3.鍋入寬油燒熱,下腌好的牛肉片100克拉油,撈出待用。
4.鍋入花生油75克燒熱,下酸辣椒段20克、酸藠頭(拍破后一切為二)20克、蒜末8克、姜片8克煸香,加天等辣椒醬10克、海天辣黃豆醬20克炒至香氣逸出,倒入處理好的牛肉片、金錢肚、牛腸、牛黃喉大火翻炒15秒,放入牛百葉,調入生抽10克、蠔油10克、鹽4克、糖3克、味精2克、雞粉適量翻勻,撒假蔞葉碎、紫蘇葉碎共15克,勾薄芡,淋尾油翻勻即可裝盤上桌。
技術關鍵:
1.牛肉需腌制半小時,在更加入味的同時,也讓小蘇打可以充分疏松組織,使成菜吃起來更嫩滑。
2.牛百葉飛水時間不能太長,以免失去爽脆的口感。
3.此菜要保持鮮嫩的口感,因此牛肉和牛雜在鍋內停留的時間不宜太長,為了讓食材之間的傳熱速度更快,炒制前要加足夠的花生油。
4.一定要將酸藠頭和酸辣椒爆香、煸干水分,才能激發(fā)出其中的香味。
5.紫蘇葉、假蔞葉不適合長時間加熱,所以要在最后入鍋,以免香味過早流失。
注:酸辣椒,以廣西白玉辣椒腌制而成,酸辣微甜,是當?shù)貥O為常見的調味料。
龍州山黃皮蒸骨魚
批量預制:選用每條重約125克的黃骨魚,宰殺后從下顎部位取出內臟,無須開膛,在背部打幾刀方便入味,洗凈瀝干。
走菜流程:盤內放入處理好的黃骨魚6條,表面淋姜蔥酒15克,送進蒸箱加熱5分鐘,取出后倒掉湯汁,蓋上山黃皮料75克,再送進蒸箱加熱2-3分鐘,取出撒少許香蔥花,淋熱油激香即可走菜。
制作山黃皮料:鍋入豬油100克燒熱,下蒜米30克、姜絲20克、小米椒圈10克爆香,倒入去核的腌山黃皮500克翻炒幾下,調入蠔油25克、白糖10克、味精5克炒勻即可盛出待用。
制作姜蔥酒:料酒500克納盆,加拍姜40克、蔥段50克,抓幾下后浸泡待用。
技術關鍵:此菜的成味主要來自于腌制的山黃皮,因此無須額外添加蒸魚豉油、生抽等醬油類調味料。
注:山黃皮,又稱雞皮果,產(chǎn)地在廣西與越南交界一帶,果實大小與龍眼相似,酸甜可口,將其以咸檸檬的制法腌漬半年,可用來制作炒、燒、燜的菜肴,清爽又解膩。
瑤家野菜釀
批量預制:
1.選用牛里脊、牛膝等部位的瘦肉絞成肉泥,取500克納盆,分多次倒入料水150克(清水中加鹽7克、白糖4克、味精5克、小蘇打6克、料酒15克攪勻稀釋),邊加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打,直至牛肉將水分完全吸收,加生粉30克、馬蹄粒75克拌勻,淋少許色拉油封面待用。
2.假蔞葉洗凈,邊緣粘少許生粉,中間放牛肉餡15克壓平,對折后捏緊邊緣,修剪成半圓形即可。
走菜流程:客人點單后,取12塊做好的牛肉夾表面拍一層天婦羅漿,放入五成熱的寬油中炸至定型,撈出后將油溫升至七成,放入牛肉夾復炸至外殼酥脆,撈出瀝油,裝盤后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制作肉餡要選用沒有筋膜的部位,否則炸后口感會變硬。
2.夏天的假蔞葉葉片較大,因此制作時將其對折為半圓形;冬季葉片較小,因此要將兩片葉子疊加粘住,成品為橢圓形。
3.剛開始炸制時油溫不要太高,以免出現(xiàn)葉片炸煳、內餡不熟的情況。
注:假蔞葉是胡椒科植物假萄的葉片,形似桑葉,色澤深綠,葉脈明顯,有一種特殊的辛辣味,既能生吃,也可用來炒田螺、牛肉等。
檸香功夫鱸魚
制作流程:
1.選用每條重約600克的新鮮鱸魚宰殺治凈,砍下頭尾,將魚肉片成厚片,魚骨留用。
2.魚頭、魚尾、魚骨入蒸箱加熱至熟,取出潷掉汁水,擺入盤中。
3.魚片納盆,放鹽4克、味精、雞精各少許抓勻,加蛋清攪打至水分被吸收,撒生粉15克抓拌均勻,腌制10分鐘待用。
4.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腌好的魚片慢慢滑熟,撈出瀝油,倒入盤內,撒青檸片25克。
5.將色拉油30克燒至八成熱,放青紅椒圈共30克略炸,均勻淋在魚片上,再澆入鱸魚汁即可走菜。
制作鱸魚汁:蒸魚豉油30克、家樂酸辣鮮露5克、青檸汁3克、成檸檬蓉5克攪勻即可。
Q:為什么先淋油,再澆鱸魚汁?
劉世友:倘若先淋鱸魚汁,汁水會被上面的魚肉迅速吸收,味道不夠均勻;而如果先淋油,就會在魚肉表面形成類似“保護膜”的作用,使其沒有那么快吸收汁水,不會出現(xiàn)咸淡不均的情況。
仔姜炒牛腱
批量預制:牛腱子肉剔去筋膜后切片,每500克倒入料水150克(清水中加鹽7克、白糖4克、味精5克、小蘇打6克、料酒15克攪勻稀釋),邊加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打,直至牛肉將水分完全吸收,加生粉20克拌勻,淋少許色拉油封面,置于冰箱中冷藏腌制半小時待用。
走菜流程:
1.取腌好的牛腱子肉250克低油溫滑熟,撈出瀝油。
2.鍋入花生油燒熱,下鮮仔姜絲150克、青紅美人椒圈5克,加少許鹽爆香,倒入滑熟的牛肉片翻炒幾下,調入蠔油10克、生抽8克、味精適量,放咸檸檬蓉(成檸檬一切為二,去籽后切碎)10克、紫蘇葉碎5克大火翻勻,起鍋裝盤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咸檸檬本身含有鹽分,因此要注意炒制時不要加過多調味料。
欖角蒸大黃魚
制作流程:
1.每條重約500克的黃魚解凍治凈,從背部沿主骨下刀剖開,保持腹部相連并展平;將欖角置于烤箱中烤干,切成小粒待用。
2.盤內鋪入處理好的黃魚1條,表面淋姜蔥酒(制作方法見“龍州山黃皮蒸骨魚”)15克,送進蒸箱加熱5分鐘,取出后倒掉湯汁,蓋上欖角料45克,再送進蒸箱加熱2-3分鐘,取出撒少許香蔥花,淋熱油激香即可走菜。
制作欖角料:鍋入豬油100克燒熱,下干蔥頭碎30克、蒜米30克、姜末20克、指天椒圈10克爆香,倒入欖角粒500克翻炒幾下,調入味精5克、白糖10克、蠔油適量,中火翻勻即可盛出。
技術關鍵:欖角沒有統(tǒng)一的加工標準,不同渠道采購的欖角含鹽量差距很大,因此制作前要先嘗一下咸度,才能判斷炒料時要加多少蠔油;如需補味,還可在上桌前淋少許蒸魚豉油。
注:欖角是黑欖的果實,經(jīng)去核、腌制、晾曬而成,可用來燉排骨、蒸魚、炒飯,清香開胃,是兩廣地區(qū)的一種特有食材。
荔枝小排
制作流程:
1.排骨砍成小塊,放入鹽水中泡出血水,沖凈后用布吸干水分;荔枝剝皮、去核,掰成小塊待用。
2.取排骨塊500克納盆,加鹽8克、料酒10克、味精6克,撒生粉15克抓勻后腌入底味。
3.平底鍋倒入少許油,放排骨塊小火煎至表面金黃,盛出待用。
4.鍋入適量花生油燒熱,加白糖40克炒成棗紅色,下姜片30克煸香,放入煎好的排骨翻勻,鍋邊烹少許料酒,倒入雪碧100克、蘋果醋20克,調入適量鹽補味,放入荔枝肉30克,連湯帶料倒入砂鍋,置于煲仔爐燒開,扣蓋后轉中火燜15分鐘,再調小火將汁水收濃,揀出荔枝肉、姜片棄掉,裝盤后再擺入適量鮮荔枝,撒一層薄薄的糖粉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煎排骨時只需以油封住表面即可,不要煎得太干,以免水分流失,失去軟嫩多汁的口感。
2.此菜的含糖量較高,所以收汁時要調小火,并不停翻動食材,以免煳鍋。
邕寧梅子撈青頭鴨
批量預制:
1.選用生長期在200天的青頭鴨(每只凈重約4000克)手工拔毛,去除內臟后洗凈。
2.大桶內倒入寬水,加蔥姜、料酒、鹽各適量燒開,提起鴨頭浸入水中,“三起三落”后小火煮45分鐘,撈出后放入冰水內浸泡10分鐘,撈出瀝干,掛起來靜置5分鐘,讓鴨子腹腔內的水滴流出待用。
走菜流程:取半只鴨子(含鴨翅、鴨頭、鴨掌)斬成小塊后納盆,加酸梅醬120克,撒仔姜絲25克、蔥絲25克、香菜段15克、紫蘇葉碎15克拌勻,淋花生油30克翻拌幾下,盛入墊有芭蕉葉的竹簸箕上即可走菜。
制作酸梅醬:咸酸梅去核后剁成蓉,取5000克納盆,倒入冰梅醬1500克、蒜蓉500克、鮮紅小米椒圈250克,調入白糖200克、蠔油200克、生抽250克充分拌勻,加花生油100克封層。
技術關鍵:
1.機械拔毛易損傷鴨子的皮肉,影響食材完整度和賣相,因此制作這道菜通常要手工拔毛。
2.客人下單后,將鴨子和醬料、調料快速拌勻后立即上桌,不要提前拌勻、也不要拌得時間太長,以免出水影響賣相。
注:咸酸梅是兩廣地區(qū)的一種小吃和調料,制作方法比較簡單,通常是將新鮮青梅晾曬半天后放入壇子里,碼入一層青梅、撒一層鹽,密封置于室溫下,一星期后鹽基本溶化,繼續(xù)腌制半年即成。做好的成酸梅既可以直接食用,也能作為調料,在蒸魚、煮湯時加入,有祛腥提鮮、開胃消食的功效。
南寧酸嘢
制作流程:
1.浸泡法:青木瓜、削皮的蓮藕切成塊,放進糖醋水,密封冷藏腌制半天;切塊的仔姜、削皮切塊的白蘿卜、櫻桃蘿卜需提前加適量鹽殺出水分,沖凈后再泡入糖醋水,密封冷藏腌制半天;牛甘果要晾曬兩天,去除部分水分,泡入糖醋水中腌制一周。
2.撒粉法:青李加木質夾板壓裂;菠蘿、青芒果去皮,與楊桃分別切成小塊。走菜前撒適量椒鹽粉晃勻即可。
3.客人點單后,將做好的酸嘢分別盛入小碟,置于木架組合,稍加點綴即可上桌。
制作糖醋水:盆內倒入開水250克,撒白糖500克、鹽20克充分攪至溶化,放涼后加糯米白醋王200克攪勻即可。
制作椒鹽粉:干辣椒面500克、鹽200克、味精粉100克混勻即可。
技術關鍵:
1.蘿卜、仔姜的味道本身比較濃郁刺激,因此在腌制前需用鹽殺出水分,去掉部分辛辣味。
2.撒粉這一步驟不要太早進行,否則會讓食材出水,失去清脆的口感。
注:牛甘果,學名余甘子,大量分布于廣西、云南、福建等地,其中以貴港市平南縣所產(chǎn)品質最佳,色澤淺綠,如龍眼般大小,成熟的牛甘果清脆多汁,微帶澀感,回味甘甜,既能生吃,也常常加鹽腌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