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河南省濟源市梨林中心學校校長
田園教育是以鄉村自然資源為載體,打造自然、和諧、快樂的教育生態環境,讓學生在田園勞動實踐中長知識、塑品質,是一種尊重教育規律、尊重生命成長的教育方式。我校通過田園教育讓學生親身參與勞作,在翻土、播種、澆水等一系列勞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運用工具并合理安排勞動步驟,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不僅是技能的培養,更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方位塑造。
田園教育也有助于學生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與泥土、花草樹木的親密接觸中,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之情,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楊顯確
溫州技師學院副校長
溫州的技工教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百工之鄉、南戲故里的溫州,不僅有著悠久的工藝傳統,還曾創造了全國聞名的“溫州模式”,為技工教育奠定了基礎。我校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堅持就業導向辦學,努力培養卓越“溫匠”:具有家國情懷、敬業樂群的溫暖工匠,溫潤有禮、品位高雅的溫雅工匠,具有東海氣魄、傳承“溫州精神”的溫州工匠。學校從細微處入手,使學生時刻感受溫暖、傳遞溫暖,懂得關愛他人和社會;舉辦豐富的文體藝活動,潤育學生心靈;以每日可見的東海,引導學生樹立開放大氣、包容并蓄的海洋氣魄,涵育勇立潮頭、走在前列的擔當精神,立志技能成長,實現技能報國。
張佩佩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
第五小學副校長
我校秉持“五彩童年,活力校園”的辦學理念,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為育人目標,致力于培養“身心健康、樂學善思、特色見長”的活力兒童。學校將書法教育列為重點推進項目,以“立字、立品、立人”理念為引領,開發校本課程,成立了書法名師工作室、書法創新實驗室,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學校創建了特色勞動教育課程,通過學生廚房、校園果園、積分集市等勞動實踐基地開發校本勞動課程群,被授予“上海市中小學(中職校)勞動教育特色校”的稱號。此外,學校將家校雙方作為勞動教育的推進主體,共設進階式勞育課程目標,豐富模塊化課程內容,實現家校合力,共同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
張磊
濟南市歷城區學人幼兒園園長
十年樹木,重在養根;百年樹人,養身養心。基于此,我園確立了“養根教育,攜愛同行”的辦園理念。在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讓幼兒全身心地感受中華古詩詞的魅力、體驗傳統節日、了解傳統習俗,將幼兒教育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沃土之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此外,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加深和科技飛速發展,我園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幼兒,不僅讓他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而且注重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與陪伴者,關注幼兒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園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并存,培養“有根的中國娃”。
劉敏惠
江蘇省江陰高新區
金童中心小學副校長
我校構筑了以“真善”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堅持“崇真向善、崇文健體”的育人理念,以“開啟金色童年之旅,奠基健康智慧人生”為育人目標,努力創建一個有故事、有溫度、有活力的書香人文式、兒童樂園式校園,一所學生善學、教師善教、家長善育的充溢著“真善”文化的學校,努力培養學生“一流好品格、一生好習慣、一門好學問、一身好體魄、一品好審美、一項好技能”。學校以“一手文、一手武;一手遠、一手近”為校訓,不僅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與智慧增長,也重視他們的體能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不僅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且力圖在全球化浪潮中放眼世界,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多元人才。
李小黨
沁陽市外國語中學校長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新時期,教育的使命必須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培養能適應未來發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我校秉承“明禮 感恩 勤奮 負責”的育人理念,堅持開放辦學,將培養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兼具的現代中學生作為育人目標。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厚植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另一方面,放眼世界,以開放性思維了解全球多元文化,以發展性思維培養勇于挑戰、敢于擔當的時代新人,真正實現本土教育與國際教育的有機融合,讓學生立足本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真正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