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官宣將推出一攬子增量貨幣政策。
當日上午9點,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三大金融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齊聚國新辦發布會現場。在這場被市場認為非同尋常的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宣布了三大項支持性貨幣政策舉措。
一是總量上降準降息。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將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從1.7%下調至1.5%,同時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業銀行凈息差的穩定。
二是支持房地產市場五項政策。
其中包括,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約0.5個百分點,惠及5000萬戶家庭,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總支出約1500億元;將全國層面首套和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統一為15%,允許地方在此基礎上因城施策等。
三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支持股票市場。
其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央行獲取流動性;“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和增持股票。
兩項工具首期額度分別為5000億元和3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容?!暗谝黄?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第一期3000億元,可以再來3000億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個3000億元,都是可以的。”潘功勝說。
潘功勝表示,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主要有四個考量因素:一是支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二是推動價格的溫和回升,三是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業自身的健康性,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此外,央行注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發力見效。
隨著前述發布會舉行,A股、港股高開高走。截至24日下午收盤,A股、港股主要指數均漲超4%,其中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上漲4.15%、4.36%;恒生指數上漲4.13%。
同時,國債期貨快速下跌,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一度下跌1.25%,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一度下跌0.37%,意味著市場對未來宏觀經濟景氣度預期轉好。
在新近公布的政策中,市場對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期待已久。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7.79萬億元,全國新發放房貸加權平均利率為3.45%。據野村中國等機構預計,當前存量與新增房貸利差約為90BP-130BP(基點,1BP=0.01%)。
潘功勝表示,將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附近,預計本次存量房貸利率平均下調幅度為0.5個百分點,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總支出約1500億元。
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測算,以100萬元貸款本金、30年等額本息的還貸方式為例,此番下調后,存量房貸月供可以減少約300元。
“之所以說是平均,因為貸款在不同時期放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銀行,發放的存量房貸利率水平不一樣,我們預測下降的幅度是一個預期的平均數。”潘功勝表示,本次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政策出臺的背景之一是存量房貸與新發放房貸利差擴大。

按揭貸款定價主要采取在LPR基礎上加減點的方式,加減點確定后通常保持不變。今年5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全國房貸利率政策下限,新發放貸款利率在LPR基礎上減點幅度擴大,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再一次拉大了新老房貸的利差。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原來的加點幅度比較高,5月17日調整之后,新發放按揭貸款和原來存量按揭貸款之間的利差更大。
“受存量房貸利率偏高影響,現階段提前還貸潮現象比較明顯,6月R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平均早償率達到19.3%,要明顯高于去年同期的12.9%。”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這已經對居民消費構成較大負面影響,是今年以來消費增速偏緩的一個重要原因?!?/p>
由此,繼2023年8月末批量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平均0.73個百分點后,央行宣布將再次引導存量房貸利率下調。
“這有助于促進擴大消費和投資,也有利于減少提前還貸行為,同時還可以壓縮違規置換存量房貸的空間,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潘功勝稱。
同時,潘功勝提到,下一步考慮指導商業銀行完善按揭貸款的定價機制,由銀行、客戶雙方基于市場化的原則,自主協商進行動態調整。
此前,市場對于存量房貸跨行轉按揭討論頗多,認為這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并對其進行動態調整的可行路徑之一。
所謂跨行轉按揭,即通過擔保公司擔保等手段把住房按揭貸款從一家銀行轉到另一家銀行,將房貸利率調整至市場最新水平。2007年前后,部分銀行曾推出“轉按揭”貸款,但出于防止地產泡沫風險等因素考量,相關產品被監管部門叫停。
據《證券時報》消息,對于存量房貸跨行轉按揭,潘功勝表示,初期會先在本行內實施轉按揭,下一步再考慮是否需要跨行轉按揭。
值得注意的是,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具體方案尚未發布。潘功勝表示,此番調整涉及的借款人很多,銀行也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必要的技術準備,央行將于近期正式發布相關文件。
除了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本次發布會潘功勝還宣布了另外四項房地產金融政策。
一是全國層面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將不再區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統一為15%。
二是延長兩項房地產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此前央行和金融監管總局共同出臺的“金融16條”、經營性物業貸款這兩項政策,期限從2024年12月31日延長到2026年12月31日。
三是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將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中,央行出資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即商業銀行每發放100億元貸款,央行對應提供100億元低成本資金支持。
四是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在將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土地儲備基礎上,研究允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貸款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市場化收購房企土地,盤活存量用地,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央行提供再貸款支持。
本次官宣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等房地產金融政策的同時,央行從總量層面加大了流動性支持力度。
一是降準0.5個百分點,向金融機構釋放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這是繼今年2月降準0.5個百分點后,年內央行第二次降準。
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其中,大型銀行和中型銀行分別為8.5%和6.5%,本次降準后將分別下調至8%和6%,農村金融機構此前已執行5%,本次不再調整。
降準政策實施后,銀行業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6.6%。潘功勝表示,這一水平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狀況,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準0.25個-0.5個百分點。
二是降低政策利率,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20BP,從1.7%下調到1.5%。今年7月,央行將該利率從1.8%下調至1.7%。
目前,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是央行的主要政策利率,其調整將帶動各類市場基準利率的調整。預計本次政策利率調整后,將帶動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約30BP,進而引導LPR、存款利率等隨之下行20BP-25BP。
“從內部需求來看,今年來金融數據整體偏弱,居民端加杠桿意愿偏弱,而通脹讀數偏低環境下實際利率仍然較高,大幅降息有助于強化逆周期調節力度。從外部環境來看美聯儲降息后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而人民幣匯率整體走強,穩匯率目標對于寬貨幣的制約緩解,中國降息也存在更多的空間?!敝行抛C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
此前關于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的討論中,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亦是市場關注重點。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4%,同比下行20BP,已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據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此前估算,若存量按揭利率平均下調約60BP,將影響銀行凈息差7BP、營業收入4%、凈利潤7%。
對此,潘功勝表示,預計這次利率調整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總體保持中性。
一方面,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將減少銀行的利息收入,但也會減少客戶的提前還款。
另一方面,央行降準相當于為銀行直接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而MLF和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中短期資金的主要方式,利率的下降也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此外,預計本次LPR和存款利率將會對稱下行,疊加此前存款利率自律機制多次引導存款利率下行,隨著時間推移,存款重定價效果將慢慢顯現。王青測算認為,若存款利率平均下調6.4BP,即可彌補存量房貸利率下調50BP對銀行利潤帶來的影響。
“在政策調整的方案設計中,央行技術團隊經過多輪認真的量化分析評估,這次利率調整對銀行收益的影響是中性的,銀行的凈息差將保持基本穩定。”潘功勝說。
發布會現場,央行宣布將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旨在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潘功勝表示,這也是央行第一次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
第一項工具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
據悉,該工具將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通過資產質押,從央行獲得流動性。同時,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取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
具體而言,前述金融機構可使用它們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作為抵押,從央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
“很多機構手上有資產,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差,通過與央行置換可以獲得比較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將會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潘功勝表示。
第二項工具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該工具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具體操作中,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此類貸款,央行對應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對于該項再貸款,央行資金支持比例為100%,再貸款利率為1.75%,商業銀行對客戶發放的貸款利率在2.25%左右。同時,這一工具適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不區分所有制。
潘功勝表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工具”首期額度分別為5000億元和3000億元,如果用得好,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
前述一攬子增量政策發布后,A股、港股持續走高。截至9月24日下午2點,A股上證指數漲超3.7%,深證成指漲超3.9%,創業板指漲超5%;港股恒生指數漲約3.8%,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漲約4.7%。
Wind(萬得)數據顯示,當日多元金融行業指數漲超8%,酒類、券商、鋼鐵、保險、石油化工等行業指數漲超5%。
同時,兩項穩定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亦引發一定討論,央行此舉是否意味著大放水?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是以互換形式對證券、基金、保險公司支持,且大概率為等價互換,預計該項工具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不產生影響,并非大規模投放基礎貨幣的政策工具。
“兩項工具均有助于向權益市場注入流動性,改善市場預期,但本質上并非央行直接在權益市場購買資產,因此和日本QQE(利率為負的量化加質化貨幣寬松)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泵髅鞅硎?,“預計隨著央行創設的權益市場支持工具落地,股市預期會進一步好轉,而央行對于市場的引導和管理能力也會逐步抬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