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化時代的推進,物流行業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態勢,不斷催生出物流管理的新知識與新技術,對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特點分析基礎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四創五商”能力體系,結合霍爾結構模型和高等教育的教學規律,構建了“四創五商”能力培養的遞進化概念模型,并根據人才培養規律,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四年課程體系進行了面向能力與素質提升的整合研究。通過這種結合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的遞進化培養,以期教育出擁有“四創五商”能力的創新型綜合物流管理人才,滿足數智化時代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遞進化培養;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F252.1; 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9.037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s information ag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shown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has also posed new challeng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a "Four Innovations and Five Quotients" ability system is proposed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Combining the Hall structure model and the teaching laws of higher education, a progressive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our Innovations and Five Quotients" ability is constru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 integrated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four-year curriculum syste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ch is oriented towards improving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Through this progressive training that combines the law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 group of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Four Innovations and Five Quotients" are cultiva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Key words: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gressive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0 引 言
根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我國物流從業人員以年均6.2%的速率增長,每年新增180萬人左右的物流崗位需求,而我國2 000多所開設物流相關專業的院校及第三方培訓機構每年提供不到60萬人的供給,人才缺口巨大。特別是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物流行業呈現出數智化時代下的一體化、專業化、多元化、智能化發展特征,對物流管理及其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具備寬知識背景、強專業能力、高學習潛力的創新型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且全面發展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各院校與培訓機構需重點關注的事情,對現階段我國物流行業的茁壯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面對物流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大量學者開展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研究。如基于勝任素質模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耦合機制研究[1]、創新創意創業的“三創”教育[2],PTOCO五要素模型[3]、基于WSR方法論的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建設研究[4]等。針對數智化時代的特點,羅娟娟等[5]指出物流管理職業本科應在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資源平臺建設等方面作出相關改革,潘常虹[6]從課程體系改革出發,到整體教學工作優化改革完成,針對“數智引領,融合互聯”背景下的跨學科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展開了研究。這些研究為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較好模版,但其對數智化時代下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影響,人才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分析還不夠充分。本文圍繞著數智化時代下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特征,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四創五商”能力體系,并結合高等教育規律,提出了“四創五商”能力體系的遞進化培養模式,通過該模式的實施與推廣,能改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現狀,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滿足數智化時代下企業對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1 物流管理人才的“四創五商”能力體系
1.1 數智化時代下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征
數智化時代下的物流管理,強調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來實現“7R”目標,即將適當的質量(Quality)、數量(Quantity)、價格(Cost)的商品(Product),在適當的時間(Time)送到適當的場所(Place)中的適當顧客(Customers)手中[7],因此數智化下的物流管理更注重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和理學等專業的交叉,在和市場及社會的融合過程中,需注重與其他專業(如哲學、法學等)的關系,一起通過最優手段與最高效率實現上述最佳的“7R”目標。
隨著數智化時代的推進與其他學科的發展,物流管理專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中[8],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強調人才培養的交叉性、實踐性和成長性。其中,針對專業交叉性,需要做好培養方案的修訂,制定好大學四年的交叉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明確物流管理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安排好交叉課程的學習;針對實踐性,做好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同步化,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在遇到新問題時能利用自身的創造能力迅速解決問題,滿足快速變化的人才市場需要;針對成長性,需增強學生的個人素質,使得學生養成自律與持續學習的習慣,并學會將知識和能力進行融合,能根據市場要求不斷學習,使得自身知識與能力得以不斷提升。總結來說,數智化時代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在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提升其自身的自律與學習能力等素質。因此,需在教授相關交叉知識基礎上,著重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自身素質的提升。
1.2 “四創五商”能力體系的構成
調研典型案例中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9],發現我國高校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與人才儲備來培養所需的物流管理人才。面對數智化時代要求,物流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需注重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所需知識外,更應注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同步提升。針對數智時代“復合創新型”人才需求,本文提出數智化時代下的“四創五商”能力體系。
1.2.1 四 創
袁哲[10]深入探討了不同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案和策略,提出了通過課程體系適應性研究、專業教學標準編制研究與專業教學標準評價等方面來討論物流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課程體系的設計應與培養目的一致,在研究課程體系之前,還需要根據創新能力培養的一般規律,進行學生創新能力體系的構建研究。本創新能力以“創”為出發點,圍繞著“創新精神”、“創意思維”、“創研自學”、“創造能力”循環漸進,一步一步地培養學生的“四創”能力(見圖1),通過知識和課外實踐的“輸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意思維”,及在“創研自學”過程中進一步的“整合”,再通過“創造能力”的“輸出”,可以檢驗能力的掌握情況和有一個反饋信息,從而促進“創”能力的深入提升。
(1)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指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11]。物流管理專業是新興專業,目前的理論知識尚未成熟完善,正處于不斷研究和完善過程,這一過程既需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創新性深入研究,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物流管理者,才能跳出現有理論知識框架,在現有基礎上創新成果。
(2)創意思維。在創新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意思維是指創造或創立內蘊特定思想、文化和價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維和意識活動[12]。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的交叉性和實踐性,因此專業課程涉及廣且雜,因此學生就接觸到多種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課外實踐,學生的創意思維就得以發展。
(3)創研自學。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意思維的基礎上,需將“虛”轉化為“實”,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即培養學生創新性研究性地自主學習的能力。創研自學是學生的主動性、求知欲、創造性的發展,能讓學生發揮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避免填鴨式教育,同時也為了部分學生日后深入學術研究打下基礎。
(4)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指在前期的培養下,在夯實的知識基礎、創新精神、創意思維、創研自學能力上,面對某一難題與現象,能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并成功實施的能力。該能力不是一兩門課程中可以培養起來的,只有在學生強烈的創新精神鼓舞下,在長期創新思維訓練下,通過不斷創研自學而逐步培養起來。
1.2.2 五 商
從李強[13]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可知,企業要求物流管理人才不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各項技能,也要有良好的素質。對于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結合心理學家麥克利蘭的勝任力模型理論,在常見智商與情商概念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健、德、智、情、逆”五商,“五商”的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以“五商”為主的素養培養,能使得學生在具備學習能力(以“健、智”商來體現)的基礎上,養成持續學習所需的自律(以“德”商來體現),并獲得持續學習的條件與支持(以“情”商來體現),即使遇到挫折與困難時也能扛過去(以“逆”商來體現),能真正做到終身持續學習與成長,響應市場對人才需要變化。
為了在有限的四年本科培養期間,成功培養好學生的“四創五商”能力,需要把該培養目標貫穿到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因此,需要結合高校教育特征,把“四創五商”的培養融合到課程學習、第二課堂、課外競賽及實習等環節,采取循環漸進、層層上升方式,確保培養過程有的放矢和可塑性。
2 面向“四創五商”能力體系的遞進化培養模式
2.1 遞進式培養的概念模型
基于霍爾三維結構[14]將時間、“四創”、“五商”結合來構建的,該霍爾結構模型遵循了整體性、有序相關性、目標優化、動態性、分解綜合和創造思維的六大原則,分別從時間軸、能力軸、素養軸揭示了“四創五商”系統的構,如圖2所示。
“四創五商”的霍爾結構圖從三維立體視角,將人才培養的時間、能力、素養劃分出來,以便調理有序、清晰明了地呈現出在本科階段培養的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標。該霍爾結構圖綜合反應了物流管理的專業特性及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情況,突出了數智化時代下物流管理人才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扎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創新型能力。
考慮到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貫穿過程,必須樹立全過程培養理念,進行長期規劃,本文結合高等教育四年規劃,提出遞進階梯式培養模式(見圖3),該模式將“四創五商”培養目標融合到課程學習、認識實習、第二課堂、專業競賽、畢業實習等學習因素中,實現大學四年能力與素質的融合提升,具體融合見圖4。在本科大學四年階段,為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重點培養的能力和素養側重點不同,但每一階段都會有涉及到“四創五商”能力的培養,且每一階段,學生均要將各種能力和素養進行融合并復盤,進而能夠在下一階段更好的深化“四創五商”能力。
2.2 “四創五商”物流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整合
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在校生的培養還需落實到培養體系,并細化到課程體系中。如霍秀秀[15]在大數據智慧物流方向人才培養問題分析基礎上,就提出了基于OBE理念來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為了更好培養出數智化時代下的創新型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在對多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及課程修讀情況研究與分析基礎上,結合前述的物流管理的專業特性和遞進式培養概念模式,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面向“四創五商”能力的整合,具體如圖5所示。
在大一、大二階段,側重培養學生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并在此期間注重學生的健商、智商與情商的培養,讓學生的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該階段圍繞基礎知識學習,設置物流管理需掌握的經濟、管理知識與相關理學基礎,并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在大三階段,圍繞專業性技術管理人才目標,重點設置系統工程、物流系統、物流運營、供應鏈等專業知識及能夠運用一定的現代物流管理方法和工具,同時為了提高創研自學能力,設置多門實驗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專業工具與能力基礎上,形成自主研學。在大四階段,通過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環節,讓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將前三年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綜合及融合,該階段最明顯地體現出“四創”模型的反饋路徑,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四創”能力將不斷循環反饋,四種能力不斷升華提升。
“四創五商”的培養在每一門課程每一個環節中里面均有一定的體現,只是側重點不同。對于“四創五商“能力的培養與課程的關系,通過列舉幾門課程來體現。與五種素質培養密切相關的課程有:(1)健商: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藝術舞蹈等;(2)德商: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人文社科類選修等;(3)情商: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組織行為學、博弈論概論等;(4)智商:物流學、采購與供應管理、供應鏈管理、運輸管理、物流系統工程、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系統仿真、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等物流管理專業知識;(5)逆商: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在面對考試、競賽挫敗時,及時自我調整和復盤,從而不斷提升在面對挫折時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四種創造能力密切相關的課程:(1)創新精神:創業學基礎、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2)創意思維:大多通過專業知識與案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相關創意產生,包括的課程有管理學、營銷學、運籌學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與思考能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3)創研自學:主要是在大三階段的課程,大多數的任課老師均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讀文獻、討論、匯報,在這一過程中,由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文獻進行小組研讀、研討,最后匯報展示研讀研討成果;(4)創造能力:這一能力體現在每一次作業結果、實驗結果、競賽結果等一系列結果,這些結果的輸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五商”素養,而且也需要學生儲備夯實的基礎知識理論及創新精神、創意思維。
3 結束語
在分析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人才市場需要基礎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四創五商”能力體系,該能力體系強調了面向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四創”能力,同時也關注人才的“五商”素質。圍繞著“四創五商”能力與素質提升,基于霍爾結構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的遞進階梯式培養模式,把四創能力與五商教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并通過各個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及課程修讀情況研究基礎上,對數智化時代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整合。該“四創五商”能力體系及其遞進化模型的提出對于培養新時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望培養出擁有“四創五商”能力的綜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滿足數字化時代對物流管理人才需要,促進物流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俊霞. 基于勝任素質模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耦合機制研究——以物流專業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21(9):179-181.
[2] 陳文興. 高校“三創”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22(3):17-24.
[3] 蔡樹堂.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個新的理論模型[J]. 科學管理研究,2012,30(4):72-74.
[4] 史新峰. 基于WSR方法論的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建設研究[J]. 物流技術,2014(5):464-466.
[5] 羅娟娟,許仲生. 職業本科教育背景下數智化賦能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34(1):89-92.
[6] 潘常虹. 數智引領下的跨學科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3(5):186-188,200.
[7] 張余華. 物流管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3-18.
[8] 趙偉. 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探析[J]. 中國商貿,2010(4):113-114.
[9] 張宏娟,鄧旭東,童澤平,等. 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發展策略研究——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J]. 物流科技,2022,45(7):173-175.
[10] 袁哲. 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8):177-180.
[11] 徐偉民,毛中彥. 包裝工程專業“三能一創”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 包裝學報,2009(1):79-81,8.
[12] 胡敏中. 論創意思維[J]. 江漢論壇,2008(3):71-74.
[13] 李強. 基于企業需求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規格研究[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76-177.
[14] 馬立紅,劉永俊. 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大學教師教學學術制度保障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1):36-41.
[15] 霍秀秀.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智慧物流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8):157-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