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程思政要求以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為立足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了能夠優化課程思政內容、強化思政教學驅動力,必須要科學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深入挖掘和運用思政元素。文章以供應鏈管理專業企業資源規劃課程為例,首先基于目標導向教學理念,進行了課程思政目標的確定。基于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思路,遵循課程知識框架體系及知識內容進行了課程思政元素的梳理和融合設計,并開展了依托產教融合的個性化思政教學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課程思政;目標導向;三位一體;ERP;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F274; 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9.041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quires tha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 the driving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and explore and app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deeply. Taking the cours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oal-oriented teaching. Based on the trinity teaching idea of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s and ability training, the author combs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aMh/B2TZR7uhivmE86Jd9DmziYzV9CtVSG0uFyr0zIw=ents of the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system and knowledge content, and carries out the relevant researcq2KhSt65X1L3HyuLnF3NndH0SrIwaQRHjZz5OkqMm7U=h on personal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s rely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oriented; trinity; ER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0 引 言
新時代“大思政”的育人格局背景下,為了實現高校全面且綜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統籌規劃需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思政課程是學生接受黨的思想理論教育的直接學科和顯性渠道,課程思政則是通過將思政要素融入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升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水平,屬于隱性教育方式[1]。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全方位的育人形態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行,推動教學與德育協同,可有效鞏固思政課程的顯性教育效果[2]。2020年教育部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結合課程特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3]。
課程思政要求以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為立足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本質是依據不同專業課程的性質和知識內容,在知識傳授和能力提升的同時實現價值引領。為了能夠優化課程思政內容、強化思政教學驅動力,必須要科學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路徑,深入挖掘和運用思政要素。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課程體現了當今先進的管理理論,將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及信息流進行統一管理,科學組織企業資源以及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各個具體業務環節,以最大限度的運用企業現有資源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并在此理論基礎上進行信息化平臺實踐,掌握ERP信息系統的實施與應用,是一門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本文借鑒目標導向教學法以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思政教學理念,開展了ERP課程思政教學相關研究,望借此為相關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 課程思政目標定位
相關學者通過對課程思政主要內容的提煉,將思政教學內容大致劃分為兩類,一是通識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家國情懷、政治認同、五愛教育、憲法法治、道德修養、文化素養等;二是涉及專業知識及學科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職業素養,如科學素養、思維方式、學科方法論等。所有課程都蘊含可待挖掘的思政素材和資源,但因差異性的歷史背景、發展脈絡及學科體系,不同專業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也各有側重,如人文社科類學科易于挖掘與價值觀、方法論、社會責任、政治認同、文化認同相關的思政元素;自然科學類學科較易挖掘科學觀、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學術誠信、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等相關的思政元素。為了切實有效地實現課程育人價值,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根據學科屬性、專業要求以及課程教學目標進行相符的思政教學目標的設計[4]。
企業資源規劃作為供應鏈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涉及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及系統應用,是通過信息技術,對企業供應鏈全面進行管理的信息系統,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5]。為更好的發揮課程思政的效果,ERP課程在思政建設過程中,堅持以價值引領為基調,在學科知識及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貫穿價值塑造,最終實現價值意蘊的自然升華。根據供應鏈管理專業能力培養要求,結合ERP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本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2 三位一體思政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的實質是課程觀的優化,其意蘊深厚,具有理論內涵豐富、內容交叉融合、形式多樣等特點。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具有頂層設計思維,在課程總體思政目標的引領性,從宏觀角度確定制度框架,在系統體系基礎上,進行逐步細致的規劃與組織,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協同,以確保同一門類課程能夠遵循課程規律,統一課程思政建設方向[6-7]。
2.1 課程思政元素體系構建
適應課程思政目標的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是課程思政建設過程實踐的核心步驟。為了實現課程建設中知識體系與課程思政的有效統一,須根據課程教學邏輯框架統籌構建課程思政元素體系。思政元素的融入又須依托知識內容,若與課程知識脫節,不僅無法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目標,更會給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8]。為了實現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和水到渠成,需要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尋找契合的切入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案例,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完美融合,同時引入的思政元素要貼近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緊跟時代步伐和熱點問題,避免牽強枯燥。教師還需根據知識點及思政元素形式,選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專題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科學合理的安排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最大限度的實現課程目標和思政目標,達到潤物無聲的思政效果。
供應鏈管理專業ERP課程首先通過概述章節,介紹ERP管理思想發展及內涵;隨后根據供應鏈管理業務環節進行分模塊的理論講解與實踐,包括物料管理、銷售與分銷管理、生產計劃與控制、財務管理等具體業務模塊;最后通過開放式學習及綜合項目進行知識匯總和延展。在教學目標和思政目標的雙重引導下,按照知識邏輯框架和內涵,表2列出了各教學模塊三位一體的思政融入路徑。首先在課程導入過程中,結合管理思想發展史引入國情元素,從而奠定家國情懷及民族自信的的價值基礎;業務模塊教學通過“認知—實踐—解決問題—再認知”循環往復的形式達到知識和能力的螺旋上升,側重科學素養、學科方法論、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最后通過綜合項目訓練,實現知識匯總和能力升華,引導學生關注高新科技以及行業新動態,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方法論、創新精神并回歸國情教育,實現價值意蘊的升華。
2.2 依托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
課程思政需要根據不同門類課程特點以及各院校特色設計思政元素的切合點與創新點。大連東軟信息學院ERP課程依托產教融合“用友數智產業學院”,服務于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結合本校課程特色,進行了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課程思政設計,整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遵循三位一體教學理念,首先明確本項目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價值塑造的目標。整體實踐項目實施以任務驅動形式開展,首先由企業導師和授課教師進行聯動式知識導引,通過講授及演示教學介紹行業前沿及學科方法論,同時基于產業學院教學平臺發布項目任務,要求通過ERP平臺設計并實現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一系列供應鏈管理業務流程操作;項目任務要求學生以自主學習的形式閱讀教學資源以及網絡資料收集,擴展完成本項目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關注國內外供應鏈行業及ERP行業發展,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家國情懷;系統業務流程的設計與實現則以團隊任務形式開展,需要團隊內部明確成員分工,清晰任務目標及進度并記錄全過程,以此鍛煉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培養核心職業素養。在項目考核環節,教師通過教學平臺進行教學過程監測,掌控并督促自主學習及項目進度,并通過對演示匯報、項目成果物進行多維度評價,作為項目考核依據;同步開展學情調研,通過調查問卷以及座談形式,了解學生對本項目教學設計、執行過程以及考評標準的意見,從中發現教學過程的薄弱環節,進行問題反饋及持續改進,實現課程教學閉環及迭代優化。
3 結束語
從抽象層面看,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并非要向學生灌輸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而是要通過專業內容與思政內容相融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9]。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10],是鞏固學生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增強學生愛國意識、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手段,具體到專業課程教學時,需要教師依據科學合理的建設邏輯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本文以供應鏈管理專業的ERP課程為例,以目標為導向,基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價值塑造的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結合本專業產教融合特色,開展了課程思政教學相關研究,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鑒于課程知識內容的更新迭代以及行業發展的不斷變化,課程思政培養路徑設計實施以及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的完善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曉川.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路探析[EB/OL]. (2023-07-10)[2023-09-29].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30710.001.
[2] 苗桂君,姜大光,邱憲波. 信號分析與處理實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2(22):112-11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Z]. 2020.
[4] 梁紅艷. 物流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原則與核心要點[E/OL]. (2023-07-24)[2023-09-29]. 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10.1700.F2.20230724.1504.002.html.
[5] 王曉煜,王倩,趙玉欣. 基于OBE理念的思政融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研究[J]. 物流科技,2021,44(8):177-178,185.
[6] 梁暹. 關于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8(30):42-43.
[7] 王大亮. 立德樹人 德醫雙馨:課程思政在醫學類通識課的應用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20(Z1):66-71.
[8] 李紅睿,喬芬. 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實現路徑的研究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20(28):41-44.
[9] 肖麗華. 對高校“課程思政”立德樹人機制的思考[J]. 經濟研究導刊,2019(24):158-159.
[10] 王文娣,張益民,孫智源. 《供應鏈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研究[J]. 物流科技,2023,46(24):170-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