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水平一課程內容中“初步發展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能力”的要求,《靜態+動態平衡》一課借助瑜伽磚器材,遵循由易到難、由靜態到動態、由非移動性平衡到移動性平衡、在游戲情境中由個人自主練習到集體合作學練再到團隊游戲比賽的步驟,開展趣味化、多樣化、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挑戰自我的積極性。器材使用上遵循一物多用的原則,拓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和手段,有效激勵學生體育鍛煉的樂趣。
一、游戲體驗積極情緒,促進學習真實發生
教師設計的課堂游戲活動與環節及教師在課中的教態、語言、問題、示范、評價等技巧,可以幫助學生直接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上課伊始,執教教師創設“不倒翁”游戲和“造型秀”游戲,調動學生以高亢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更直接、更生動體會快樂,并將這種積極的情緒帶入、內化到整個課堂活動中。在學以致用環節,執教教師設計了“斗雞”游戲。在“斗雞”游戲中,學生將學到的本領應用于相互間的挑戰,在規則下享受樂趣,體驗真實的情感,學會如何正確對待輸贏。
二、游戲促進良好關系,助力心理健康
在游戲互動中,學生能學會應對不同人際關系中的困惑與挑戰,在游戲比賽中進行互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鼓勵學生深度參與,加深學生的體驗和認知,使其感受到人際關系中被關心的幸福感及主動關心別人和付出的快樂。
《靜態+動態平衡》一課在靜態平衡“推手掌”游戲和動態平衡“拍拍樂”游戲比賽中,強調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彼此客觀評價對方,鼓勵學生勇于挑戰——無論輸贏,只要敢再次挑戰和接受他人挑戰就都是勇敢的——以達到監測靜態和動態平衡學練表現的目的。
在課堂由靜態向動態的過渡中,執教教師設計了“大風吹”游戲:播放大風的聲音,學生快回到自己的家,站穩,保持平衡,保護好自己。在游戲中,執教教師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對抗大風時如何能夠小腳不落地又能保持身體平衡。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再進行風停和風來時的活動。風停了,學生離開自己位置,出去玩玩跑跑,跟好朋友擊個掌報個平安;大風來了,學生要快速回家,保持平衡對抗大風。通過成功對抗大風,學生在游戲中增強了自控力,并通過不斷的自我肯定建立強大的自信心,獲得自身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游戲投入體會“心流”,完成遞進任務
具有適中的挑戰性的任務、集中注意力、設定明確的目標、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大膽創新動作等有助于進入“心流”狀態。
通過挑戰遞進任務,探索與發現所學動作技能的秘訣,學生可以在積極思考和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在“低位載物平衡”學練中,執教教師設計了具有挑戰性“低位支撐載物”游戲:學生模仿教師頭頂磚轉圈。通過換方向轉、閉眼轉圈、自主設定瑜伽磚擺放部位轉圈等逐級加大難度,引導學生勇于創新和展示。在高位支撐平衡學練中,執教教師設計“高位支撐玩平衡”游戲,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動作:跪著、坐著、躺著、趴著、單腳站等。在鼓勵學生一起挑戰別人的創意動作的同時,希望學生積極體會別人的創意,體會重心通過上下左右變化迅速找到平衡點,保持身體平衡。
本節課通過進階游戲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生,在游戲中體驗積極情緒,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心流”狀態,掌握平衡技能,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指導教師:
江蘇省鎮江市體育教研員 吳亞香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 俞向陽
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 郭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