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低強度運動可驅散恐怖記憶
來自日本筑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動物運動模型,驗證運動是否有助于驅散恐怖記憶。研究顯示,定期進行一些低強度運動(強度大致如瑜伽、散步等),就足以促進恐怖記憶消退。這項發現有望用于預防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還證實了低強度運動促進恐怖記憶消退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信號傳遞相關。(新華網)

智能胰島素有望改變1型糖尿病治療
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成功設計出一種新型胰島素,可以模仿人體對血糖水平變化的自然反應,并做出即時反應。這種智能胰島素可以實時對血糖水平的變化做出反應,并可能徹底改變全球眾多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法。專家認為,未來患者可能只需要每周注射一次胰島素。(參考消息網)
生下健康嬰兒后有最佳生育間隔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馬旭研究員和蘇州大學尹潔云副教授團隊通過研究揭示,健康活產后妊娠間隔過短(小于18個月)或過長(大于等于36 個月)與發生自然流產的風險顯著相關。也就是說,健康活產后妊娠間隔過長或過短,易增加下一胎自然流產的發生風險。研究建議,健康活產后妊娠間隔最佳時間為18 ~ 23 個月。(《健康報》)
挖掘壽命調控靶基因取得新突破
西南大學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聯合國外專家研究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研究中揭示了該基因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新基因OSER1 能夠響應過氧化氫誘導的氧化應激,并通過提升機體氧化應激防御力,發揮延長壽命的作用。(新華網)
年輕人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上升
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7 年至2021年中國超過65.1 萬個癌癥病例后發現,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如肺癌、膀胱癌)發病率保持穩定。研究還發現,60 ~ 65 歲人群中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每年增長低于1.6%。而25 ~ 29 歲人群中與肥胖相關癌癥的發病率每年增長超過15%。(《中國科學報》)
熬夜的負面影響可能危及全身心
熬夜打游戲會有多大的危害?近期,《睡眠進展》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了熬夜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該研究將青年志愿者夜晚不足6 小時睡眠時的血清樣本與其睡眠正常時的血清樣本做蛋白質組學對比,發現494 種蛋白質中有66 種出現了差異,可歸因于睡眠剝奪。專家評論,睡眠剝奪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化,從而產生蛋白信息異常。(搜狐健康)

紅肉吃得多或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對超過20 萬名參與者進行長達36 年的隨訪后發現,膳食中更高的血紅素鐵攝入量,尤其是紅肉來源的血紅素鐵攝入,會導致人們罹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6%。血紅素鐵攝入量的增加,還會導致血漿中與胰島素血癥、血脂、炎癥和2 型糖尿病相關的代謝物往“不好”的方向進展。(梅斯醫學)
全球男性癌癥死亡人數或大幅增加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85 個國家和地區2022 年30 種癌癥的病例和死亡情況,并作出預測:到2050 年,男性癌癥病例總數將從2022 年的1030 萬增加到1900 萬, 增幅為84% ;預計癌癥死亡人數將從2022 年的540萬增加到1050 萬;預計65 歲及以上男性的癌癥死亡人數將增加117%。男性更有可能吸煙和喝酒,這些行為引發了更多癌癥病例。(參考消息網)
腦癌與手機使用無關聯
澳大利亞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局近期進行的一項系統性評估顯示,腦癌與手機使用之間沒有關聯。評估結果顯示,腦癌與超過10 年的手機長期使用無關,與手機的使用頻次和使用時長無關。盡管過去20 年間,無線技術設備的使用大幅增加,但腦癌的發病率并沒有上升,無線技術設備發出的無線電波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央視新聞客戶端)

對抗頑固腫瘤有新招兒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中的自然殺傷細胞能識別一種與多種癌癥相關的蛋白質,從而殺滅癌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是一類淋巴細胞,主要存在于肝臟、骨髓和血液中。如果提高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癌癥患者的生存率也能得到提高。該研究可幫助研發個性化療法,對抗頑固腫瘤。(新華網)
每天吃早餐的孩子情緒好
近期,墨西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不吃早餐不僅不利于健康,還容易使他們不快樂。研究顯示,經常吃早餐與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呈近乎線性相關,即兒童青少年每天吃早餐越規律,生活滿意度越高。之前就有研究發現,忽略早餐的青少年更容易情緒低落,且更可能陷入焦慮、抑郁。(《中國循環雜志》)


說法:秋季護理皮膚注意清潔、保濕和防曬。
解析:秋季護膚要注意3 個要點:溫和清潔、舒緩保濕、嚴格防曬。清潔皮膚建議使用溫水,早晚各1 次。涂抹防曬劑、化妝品后需要注意清潔,但不要過度。潔面后應適量涂保濕霜,以恢復皮膚皮脂膜結構,并且要根據季節及皮膚特點選擇相應保濕霜。在日常防曬方面,除了應在紫外線最強時段盡量避免室外活動,還應注意采取物理及化學防曬手段。(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 陶小華)
說法:適量攝入芝麻醬,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解析:芝麻醬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入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芝麻醬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E、鉀、鈣等多種營養成分。食用芝麻醬時需注意攝入量,過量攝入可能增加肥胖發生風險。另外,芝麻醬并不適合所有人群食用。對芝麻過敏者來說,食用芝麻醬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因此,在食用芝麻醬前,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過敏史,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臨床營養科 馬啊琴)
說法:秋季過敏比春天更猛一些。
解析:與春季的花粉相比,秋季草本植物花粉的顆粒直徑更小,傳播距離更遠,傳播速度更快,因此致敏性更強。秋季空氣中飄散的主要是野生雜草花粉,顆粒小且干燥,飄浮在空中,讓人防不勝防。比如,蒿草花粉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觸少量蒿草花粉就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此外,秋季也是室內過敏高發期,這主要與室內通風不夠,造成致敏的塵螨、皮屑等過多有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 王學艷)
說法:美甲或帶來HPV感染風險。
解析:甲周尋常疣是手足尋常疣的一種,它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會在人的指甲周圍、趾間,甚至甲下皮膚處形成表面粗糙的丘疹或結節,且具有傳染性。美甲過程中的磨皮操作,容易為皮膚帶來微小破損,使得HPV 病毒“乘虛而入”。建議大家在選擇美甲服務時,留心店內的衛生條件,以及美甲產品質量情況。患有皮膚疾病,或易患濕疹、皮炎等疾病的人群,建議盡量避免美甲和涂抹指甲油。(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 肖婧)
供稿:慕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