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一旦得知自己患有子宮肌瘤,很多女性就會陷入不安與焦慮之中,因此,了解它是消除恐懼的第一步。下面我們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帶大家了解一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并不可怕,這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良性腫瘤,70% 的女性在一生中可能會得子宮肌瘤,常常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異常子宮出血,以及尿頻、排尿困難、便秘、腰酸等盆腔壓迫癥狀。但是,大約一半子宮肌瘤患者沒有任何癥狀,而且絕經后,子宮肌瘤就悄無聲息地消退了,甚至有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得過子宮肌瘤。
雖然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并不明確,但是子宮局部組織對雌激素高敏感性是子宮肌瘤發生的重要因素。因為一部分雌激素是從外周脂肪轉化而來,會產生高雌激素環境,所以,有些肥胖的女性在絕經后,子宮肌瘤仍在緩慢變大。
隨著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子宮肌瘤被發現,很多女性聽到“瘤”字就寢食難安,以為自己得了惡性腫瘤。通常來說,子宮肌瘤是良性的。而子宮肉瘤雖只有一字之差,卻從良性變成了惡性,是致命的。子宮肉瘤較為少見,來源于子宮肌層、結締組織和子宮內膜間質,也可能由子宮肌瘤惡變而來。子宮肌瘤的惡變率很低, 僅有0.2% ~ 0.8%,好發于40 ~ 60 歲的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
子宮肉瘤患者的早期癥狀和子宮肌瘤相似,或者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腫瘤生長迅速,瘤體出血、壞死,引起腹痛、腹脹;向前壓迫膀胱,向后壓迫直腸,導致排尿、排便困難且逐漸加重。絕經后的中老年女性,如果肌瘤沒有縮小,反而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就需要高度警惕子宮肉瘤的可能性。
女性絕經后,大部分子宮肌瘤的體積會縮小,甚至5% 左右的子宮肌瘤會在絕經后3 年內消退。多數子宮肌瘤是在體檢時被發現的。因此,如果體檢發現患有子宮肌瘤,也沒有明顯癥狀,或者只有輕微癥狀,就可以靜靜地等待更年期的來臨,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檢查,關注子宮肌瘤的情況。在此過程中如果出現月經量多、尿頻、腹痛等癥狀,或者B 超發現子宮肌瘤逐漸增大,就要重新評估,看看是繼續短暫觀察還是進行治療。
超聲檢查能夠基本判斷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形態、數量等,醫生通過觀察血流灌注情況,可以初步判斷子宮肌瘤的性質。磁共振成像檢查能幫助醫生更準確地判斷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數量, 明確子宮肌瘤和周圍組織的關系。建議發現子宮肌瘤迅速增大的患者做盆腔磁共振成像檢查。
子宮肌瘤患者的常見癥狀是子宮異常出血,70% 的圍絕經期或絕經后女性來門診咨詢、就診,就是因為異常子宮出血。所以,患者要先明確出血的原因,看看是子宮肌瘤導致的,還是其他嚴重疾病導致的,如惡性腫瘤、癌前病變等。圍絕經期或絕經后女性的子宮肌瘤手術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明確異常出血的原因,通過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病變;另一種才是針對子宮肌瘤的切除手術。
什么時候需要手術呢?子宮肌瘤合并異常子宮出血,或壓迫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出現尿頻、便秘、疼痛等相關癥狀,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女性絕經后子宮肌瘤仍持續增大時;短時間內子宮肌瘤增長迅速或考慮有惡變的可能時;一些特殊部位的肌瘤,如宮頸肌瘤、闊韌帶肌瘤的直徑超過3 厘米時;發現子宮肌瘤相關急腹癥,如肌瘤破裂、肌瘤扭轉時。具體的手術治療時機,患者要和醫生一起商討確定。
對于不能繼續觀察或是藥物治療無效的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措施。其中,子宮切除是根治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也是首選的手術方案。根據手術入路的不同,子宮切除手術分為經腹、腹腔鏡或機器人及經陰道3 種方式。對于子宮體積大、既往手術導致盆腔粘連嚴重、子宮肌瘤可能惡變的患者,經腹子宮切除手術更為適合。腹腔鏡手術和經陰道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可以避免腹壁的大切口,但對子宮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懷疑為惡性病變時,要保證通過手術能將子宮完整取出。
如今,隨著女性觀念和心理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能保留子宮,子宮肌瘤剔除便成為圍絕經期女性患者保留子宮的首選治療方案。因為年齡是子宮肉瘤的高危因素,有手術指征的圍絕經期女性需要警惕惡性病變的可能。所以,子宮肌瘤剔除并不是有手術指征者首選的治療方案。
總體來說,激素治療對絕經后女性利大于弊,是治療潮熱出汗、陰道干澀等更年期癥狀最有效的辦法,也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甚至骨折的有效措施。但是,60 歲以上或者絕經10 年后才開始進行激素治療的女性,由于血栓風險較高,激素治療獲益較低,并不推薦。
因為子宮肌瘤有激素依賴的特性,患有子宮肌瘤的絕經后女性會對激素治療有所顧慮,擔心激素會促進子宮肌瘤生長。但是,子宮肌瘤并非圍絕經期女性進行激素替代治療的禁忌證。不同患者接受激素治療的方案不同,充分的知情同意,嚴密的激素監測,以及每3 個月一次的超聲隨訪不可或缺。若發現子宮肌瘤增大,患者應停止激素替代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