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歲的王女士在過去的6 個月里頻繁遭遇陰道非周期性出血,并有情緒波動、潮熱出汗、心悸及眩暈等一系列癥狀。到醫院就診后,接診醫生為其安排了婦科檢查及宮頸癌專項篩查,結果均顯示未見異常。鑒于此,醫生建議王女士進行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性激素全面評估(性激素六項檢查)、血常規檢查、凝血功能檢查以及婦科超聲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性激素六項檢查中, 雌激素水平偏低(21.24pg/mL),而卵泡刺激素(19.83U/L)與黃體生成素(16.09U/L) 均呈現升高趨勢,孕酮水平不高(0.53ng/mL),催乳素和睪酮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性激素六項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項針對女性的檢查,主要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和睪酮(T)。圍絕經期女性就診時,首先就要接受性激素六項檢查。那么,這幾種激素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女性的月經周期,是受下丘腦-垂體- 性腺軸的精確調控的。人體通過激素與靶器官(主要是子宮和卵巢)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激素與腺體之間的正反饋與負反饋,最終使體內的激素水平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下丘腦是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的啟動中心。它刺激腺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這兩種糖蛋白激素總稱為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進卵泡生長發育,黃體生成素在女性排卵前促使卵母細胞最終成熟及排卵。二者協同促進卵泡的生長發育、成熟及排卵。卵泡刺激素的正常參考范圍是小于10U/L,當結果超出這一范圍時,則提示可能存在卵巢功能衰退。
雌二醇即大家常說的雌激素,對下丘腦有負反饋和正反饋兩種作用。在卵泡期早期,隨著卵泡的生長發育,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并負反饋作用于下丘腦;在卵泡期晚期,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雌激素的分泌量達到閾值并維持48 小時以上,發揮正反饋作用,刺激黃體生成素分泌高峰,促進排卵。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增生、修復,但如果使用過量,可能會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生甚至癌變。
孕酮即大家常說的孕激素,其對于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也有負反饋作用,無正反饋作用。在排卵前,孕酮常處于低水平;在排卵后,孕酮水平升高。孕激素能促進增生的子宮內膜脫落,從而起到限制內膜增生、預防癌變的作用。
催乳素是由腺垂體的催乳細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具有促進乳腺腺泡小葉生長發育、乳汁生成及產后乳汁分泌的作用。正常育齡期婦女血清催乳素水平一般低于30ng/mL。而催乳素水平上升,會導致閉經泌乳綜合征。
睪酮屬于類固醇激素,主要來自腎上腺。卵巢也能分泌部分睪酮,一方面可促進非優勢卵泡閉鎖,另一方面可提高性欲。
王女士的雌激素水平降低,提示沒有優勢卵泡的發育;孕酮水平不高,提示未排卵;卵泡刺激素水平和黃體生成素水平均升高,則提示她的卵巢功能出現下降,且卵泡發育不全。因此,王女士出現了無排卵性月經,陰道有不規則出血且淋漓不盡。
根據王女士的各種癥狀、性激素六項檢查報告以及已經排除器質性病變,接診醫生考慮其是圍絕經期綜合征,即更年期綜合征。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處于絕經過渡期的女性最常見的癥狀。女性進入絕經過渡期后,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卵泡數量明顯減少且易發生卵泡發育不全,出現雌激素、孕酮水平下降,同時,卵泡刺激素水平和黃體生成素水平均升高,月經不規律。此外,雌激素水平降低還可導致血管舒張障礙和神經精神癥狀,表現為潮熱出汗、情緒不穩定、抑郁或煩躁、失眠等,這些癥狀統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除自然因素外,兩側卵巢手術切除或醫源性化療和放療等,也可引起人工絕經。人工絕經者更易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征。
王女士已經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相關癥狀,對她來說,適當補充雌激素可以有效改善癥狀,但也需要適時補充孕激素以保護子宮內膜。
對于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后女性的激素治療,優先選擇天然或最接近天然的雌孕激素。激素治療方案主要包括單孕激素方案、單雌激素方案、雌孕激素序貫方案、雌孕激素連續聯合方案、替勃龍方案、陰道局部雌激素方案等。
其中,單孕激素方案適用于處在絕經過渡期早期,尚未出現低雌激素癥狀,但因卵巢功能衰退導致排卵障礙性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該方案是用足量、足療程的孕激素來調整月經周期,保護子宮內膜。單雌激素方案適用于子宮已切除的女性,通常需要連續用藥。雌孕激素序貫方案適用于有完整子宮,仍希望有月經樣出血的女性。雌孕激素連續聯合方案適用于絕經1 年以上,有子宮但不希望有月經樣出血的女性采用,為充分保護子宮內膜,孕激素用量應該與雌激素用量相匹配。替勃龍方案適用于絕經1年以上,且服藥期間不希望有月經樣出血的女性。陰道局部雌激素方案是絕經生殖泌尿綜合征患者的首選方案。
激素治療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臨床上,激素治療有明確的禁忌證。主要包括: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者;已知或懷疑患有乳腺癌、性激素依賴性惡性腫瘤者;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
此外,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慎用激素治療。
1. 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增生史者。
2. 有未控制的糖尿病及嚴重的高血壓者。
3. 有血栓形成傾向、膽囊疾病者。
4. 有癲癇、偏頭痛、哮喘、系統性紅斑狼瘡、乳腺良性疾病及乳腺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