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即使是做手術,人們也希望在保證療效的情況下不留明顯痕跡,這就是微創手術的魅力所在。
隨著醫學檢測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的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逐年提升,且具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特別是對美容的需求日益突顯,而腔鏡甲狀腺手術非常符合微創美容治療的理念。
想象一下,在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同時,頸部的美麗也能得以保持,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科技魔法呢?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的世界,探索腔鏡甲狀腺手術這一前沿技術。
20 世紀90 年代,美國和意大利的外科醫生相繼開展了腔鏡輔助下的甲狀腺手術,引領了醫學界的一場創新革命。
歷經近30 年的技術迭代,腔鏡甲狀腺手術從最初的輔助手段發展為完全腔鏡手術,入路方式也從頸前,擴展到腋窩、胸前、口腔前庭、頸側、耳后等隱蔽區域,以最小的手術創傷,來滿足患者對美容效果的高要求。

腔鏡甲狀腺手術可將大切口轉變為微小切口,患者的恢復期大大縮短。借助高清攝像系統,醫生的手術視野更加清晰,能更好地保護周圍重要結構,減少對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的損傷,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此外,腔鏡甲狀腺手術對頸部美觀的影響較小,無疑是愛美人士的優選。
腔鏡甲狀腺手術適應證的界定、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效果的評估等方面仍需深入探討。每種手術入路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技術難點與優勢。例如,經口入路對技術要求較高,但術后美容效果最好,可真正做到體表皮膚無痕;經腋窩入路雖然避免了頸部切口(瘢痕隱藏在腋窩),但因路徑較長,操作難度大幅增加。理解并掌握這些入路的特性,有助于臨床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最佳手術策略。
經口腔前庭入路 2013 年,經口腔前庭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被學者首次提出,因為自口腔前庭到達甲狀腺的距離短,切口隱蔽在口腔內,可使體表無瘢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但是, 這種入路操作空間狹小, 存在對器械要求高、學習曲線長等缺點,醫生需具備充足的解剖學知識、精細的手術技巧及良好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
經腋窩入路 這是腔鏡甲狀腺手術中一種創新且相對隱蔽的入路方式,尤其受到對頸部美容有高要求患者的青睞。通過腋窩的隱蔽位置,在自然皺褶處做5 厘米左右的切口,可以達到瘢痕最小的目的。相較于經口腔前庭入路,經腋窩入路的手術視野更為開闊,操作空間較大,同時減少了對口腔和咽喉等結構的干擾,降低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然而,經腋窩入路需要穿過更多的肌肉和脂肪層,路徑更長,手術的復雜性和耗時量增加,而且可能對患者的肩部活動產生短期影響。
經頸側入路 頸前正中弧形切口頸白線入路是甲狀腺手術的常見傳統手術方式,手術視野暴露充分,但存在術后頸部瘢痕、頸前壓迫感及吞咽牽拉感等弊端。經頸側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切口位于活動度較小的頸側區,術后瘢痕小,且不用切開頸白線,可以降低患者術后頸部的不適感。該手術利用組織的自然間隙,在根治甲狀腺腫物的同時,可清掃患者頸側淋巴結,保證術后美觀度和舒適度,有望應用于更多的甲狀腺手術中。
經胸前入路 這是應用最廣泛的腔鏡甲狀腺手術入路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空間較大、手術視野清楚、切口細小且隱蔽、頸部暴露區無瘢痕等優勢。但由于從胸部到頸部甲狀腺區域的路徑較長,該入路可能有分離面積大、皮下創傷大、局部淋巴結清掃不徹底等不足。
經耳后入路 創建該方法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經腋窩入路對神經和血管的損傷。與頸前切口相比,該入路具有切口隱蔽(耳后發際線內)、美容效果好等特點。而其不足之處主要是體位和氣管的限制,導致對側甲狀腺和中央區淋巴結暴露有限,只能進行單側甲狀腺腺葉切除,很難實現甲狀腺全切除。并且,采用該術式對醫生操作熟練度要求較高。
機器人輔助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應用于臨床已有20 多年的歷史,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也多有報道。它具有三維化、靈活性高等特點,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普通腔鏡手術的不足。但因其系統術前安裝調試時間長、花費大,目前在甲狀腺手術領域推廣有限。
熱消融技術 該技術可分為射頻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等。近年來,射頻消融廣泛應用于甲狀腺結節治療,其本質是熱能消融,進而破壞腫瘤組織。但是,如何既使腫瘤徹底消融,又不會對周圍組織、器官產生熱損傷,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熱消融技術是甲狀腺微創手術的可選擇方式之一,具有消減甲狀腺結節體積、改善局部癥狀、對甲狀腺良性結節安全有效等優點,但其用于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治療仍有爭議。
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前沿技術將更側重個體化和精準化。導航系統、3D成像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手術精度,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真正做到“切病變、保功能、重美容” 的效果。同時, 隨著遠程醫療的發展,腔鏡甲狀腺手術可以跨越地域界限, 實時遠程進行, 讓各地患者都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技術。
未來,隨著腔鏡技術不斷創新和手術技巧不斷優化,更多的患者將受益于這項融合了科技與藝術的腔鏡技術。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每項技術都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因此,醫生的專業判斷和患者的充分了解,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