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對于為什么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感到困惑。下面就為大家解答一下。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嚴重呼吸道傳染病,人類普遍對流感易感。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10 億人感染流感, 其中300萬~ 500 萬人發展為重癥, 并有29萬~ 65 萬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流感給全世界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因此,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流感防控。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的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都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60 歲及以上老年人、6 月齡至5 歲兒童、孕婦、6 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
為什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每年的流行毒株都會發生變化。這意味著之前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可能無法有效預防新的流感病毒。引起季節性流感的病毒主要有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 亞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系和Yamagata 系,往往在人群中交替流行或混合流行。
第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在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種疫苗后獲得的保護性抗體會逐漸減少。研究表明,接種流感疫苗后的一個月內,抗體水平達到最高點,隨后在3 個月左右開始下降,可維持6 ~ 8 個月。一般來說,抗體衰減的程度與年齡、身體狀況及疫苗抗原等因素有關。
因此,接種流感疫苗不能實現一勞永逸,大家需要每年在流感季來臨前接種流感疫苗,從而達到有效降低流感感染風險的目的。
流感疫苗中的有效成分是流感病毒毒株。按照是否讓流感病毒毒株失去活性,可以將流感疫苗分為流感病毒滅活疫苗和流感病毒減毒活疫苗兩大類。按照流感疫苗中流感病毒毒株的數量,可以將流感疫苗分為四價流感疫苗(包含四種流感病毒毒株)和三價流感疫苗(包含三種流感病毒毒株)。
疫苗所含的流感病毒毒株的型別不是由生產企業隨便添加的,而是世界衛生組織從1973 年起,利用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預測出下個年度可能出現的流感病毒毒株,然后推薦用于生產流感疫苗。這樣生產出來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防范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更新流感疫苗的流感病毒毒株,可能會更換一個或多個流感病毒毒株。當然,也存在和上個年度的病毒毒株完全相同的情形。因此,即使你接種的流感疫苗類型與上個年度相同,里面所含的流感病毒毒株也很可能是不同的。
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會引起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局部反應包括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燒灼感等;全身反應包括發熱、頭痛、頭暈、嗜睡、乏力、肌肉痛等癥狀。通常情況下,這些反應都是輕微的,會在1 ~ 2 天自行消退,很少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全國監測數據顯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情況是罕見的,接種100 萬劑次流感疫苗約發生2.9 人次。根據2020—2022 年上海市徐匯區的監測數據,在上年度接種流感疫苗的60 歲及以上老年人中,次年復種流感疫苗共接種了2.32 萬劑次,監測發現30 名老年人發生不良反應,但都是輕微、一過性的不良反應。
因此,從監測數據來看,接種流感疫苗是安全的,而且,第二年復種流感疫苗并不會增加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
我們知道,青霉素對部分病原體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差,那是因為在長期使用青霉素的過程中,部分病原體產生了耐藥性。那么,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會不會導致我們產生的保護性抗體越來越弱呢?
江蘇省的一項研究發現,重復接種流感疫苗可以引導機體產生與只接種一次疫苗時相似或更強的免疫保護抗體。一項納入20 個研究的系統綜述結果顯示,在兩個流感季節都接種疫苗的人與只在上一個流感季接種疫苗的人相比,對甲型H1N1 病毒和乙型流感的防護效果更好,對甲型H3N2 流感的防護效果沒有差別;在當前季節接種流感疫苗的人與兩個流感季節都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相比,對甲型H1N1 流感、甲型H3N2 流感和乙型流感的防護效果更好。
因此,無論之前的流感季是否接種過流感疫苗,當前季節接種流感疫苗對于甲型H1N1 流感和乙型流感的防護效果更好,對H3N2 流感的防護效果沒有變得更差。
為了克服流感病毒經常變異、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后抗體迅速減弱等問題,科學家們正在努力開發一種能夠長期和廣譜保護的通用流感疫苗。
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發路徑不僅包括傳統的全病毒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還包括新的研究領域,如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多種針對流感病毒不同靶點的通用疫苗候選品,在動物模型和早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使得開發通用流感疫苗具有樂觀的前景。
一旦通用流感疫苗研發成功并上市,大家就有望擺脫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