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推廣方式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文章探討了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培養其閱讀興趣和習慣。通過分析國內外圖書館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現狀和經驗,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社交媒體的閱讀推廣策略,包括建立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創意互動活動、與網紅合作、閱讀挑戰賽等,有助于圖書館適應數字時代的變革,提升服務質量和影響力,為讀者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關鍵詞:圖書館;閱讀推廣;社交媒體;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圖書館作為知識和文化的殿堂,肩負著推廣閱讀、傳播文明的使命。然而,在信息爆炸和娛樂多元化的當下,傳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方式效果有限。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手機和網絡,閱讀時間和興趣大幅下降。面對這一挑戰,圖書館必須創新思路,利用新技術和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精彩的閱讀推廣活動,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感受閱讀的魅力。社交媒體以其便捷、互動、泛在等特點,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可能。本文將系統探討基于社交媒體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為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參考。
一、社交媒體發展現狀
1.社交媒體的定義與特點
社交媒體是基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以用戶創造內容(UGC)為主要形式,支持人與人之間社會性互動的新型媒體形態。它具有參與性、開放性、對話性、社群性與連接性等顯著特點。社交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實現了“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理念。同時,社交媒體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和信息獲取習慣,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社交媒體用戶規模與結構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社交媒體用戶規模為9.71億,占網民整體的95.3%。這一數據凸顯了社交媒體在中國網民中的廣泛滲透和普及程度。關于社交媒體用戶的年齡結構,報告顯示,30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占比較高,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用戶占比達34.3%,10~19歲年齡段的用戶占比為18.6%。這表明青少年群體是社交媒體的重要用戶群,他們對新興網絡互動方式接受度高,也更容易通過社交媒體獲取閱讀資源和參與閱讀分享活動。
3.社交媒體對閱讀行為的影響
社交媒體深刻影響了人們的閱讀行為和習慣。一方面,社交媒體極大地豐富了閱讀內容的來源和形式,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獲取各類圖文、音視頻等形式的閱讀資源;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也改變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碎片化、快餐化的閱讀方式日益普遍,用戶對長篇內容的接受度下降,對精神類內容的興趣下降。此外,社交媒體還催生了許多新的閱讀場景和互動方式,用戶可以在線閱讀、分享書評、參與討論,形成網絡閱讀社區。圖書館開展社交媒體閱讀推廣,需要充分考慮用戶閱讀行為的新特點,設計貼近用戶需求、激發閱讀興趣的推廣方案。
二、國內外圖書館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經驗
1.國外圖書館社交媒體閱讀推廣案例
國外許多圖書館較早意識到社交媒體的潛力,紛紛嘗試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NYPL)是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典型案例。NYPL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定期發布閱讀資訊、書籍推薦、活動通知等內容。在Instagram上,NYPL創建了“Insta Novel”項目,將經典文學作品制作成視覺化的故事,方便用戶在手機上閱讀。在推特上,NYPL策劃了“#ireadeverywhere”話題活動,鼓勵讀者分享自己在各種場景閱讀的照片,引發了廣泛互動;英國大英圖書館也積極利用社交媒體開展閱讀推廣。館方在YouTube上傳了大量珍貴館藏的數字化資源,制作了視頻導覽和專題片,向公眾展示圖書館的歷史文化魅力。在臉書專頁上,大英圖書館與讀者分享閱讀體驗,開展在線研討與問答,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2.國內圖書館社交媒體閱讀推廣案例
上海圖書館官方某信公眾號“上海圖書館”自2014年開通以來,截至2022年7月,發布原創閱讀推廣內容3000余條,總用戶數超過150萬。其中,“閱讀推薦”欄目每周推薦一本好書,并邀請專家撰寫導讀,受到讀者歡迎。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圖書館在線上舉辦了“春天讀詩”活動,吸引了1.8萬人參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官方某信公眾號開設了“中圖閱讀”頻道,設有“熱點速遞”“書香中圖”“活動課堂”等欄目。“數字閱讀”欄目推廣數字資源的使用。2022年,該館開展“書香伴我行”線上讀書活動,舉辦朗讀會、讀書分享會等,參與人數超過1萬人。
三、基于社交媒體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
1.建立官方社交媒體賬號
首先,圖書館要開展社交媒體閱讀推廣,需要建立官方社交媒體賬號。根據目標讀者群體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臺,如某信、某博、短視頻平臺等。在設置賬號時,要突出圖書館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用醒目的頭像、簡介、標簽等元素,傳達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理念。賬號定位要明確,如面向青少年讀者的賬號,可以定位為“閱讀成長伙伴”,提供有趣、有用的閱讀資源和服務;其次,在運營賬號時,要制定內容編輯發布規范和互動管理規則,確保內容質量和互動氛圍。要發布原創、高質量的閱讀推廣內容,包括書籍推薦、閱讀技巧、活動通知等,并以圖文、短視頻、H5等多樣化形式呈現,提高傳播效果;最后,要及時回復讀者評論和私信,與讀者建立良性互動,增進與讀者的情感聯結,提高賬號黏性。
2.開展創意互動活動
社交媒體閱讀推廣要吸引讀者主動參與,需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有趣的創意互動活動。圖書館可以設計與書籍內容、閱讀主題相關的互動話題,如“曬出你最愛的一本書”“談談你的閱讀初心”等,引導讀者分享閱讀體驗和感悟。還可以利用節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開展閱讀打卡、閱讀接力等互動活動,營造線上閱讀氛圍。借助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如投票、話題標簽等,發起讀者討論和調查,收集讀者閱讀需求和反饋,優化閱讀推廣服務。在重大社會事件、熱點話題發生時,圖書館可以及時推薦相關主題的優質閱讀資源,引導讀者從閱讀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識,彰顯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3.與網紅合作推廣閱讀
圖書館與網紅合作,借助網紅的影響力和創意,擴大閱讀推廣的傳播范圍和效果。首先,圖書館要選擇與閱讀推廣理念相契合、形象正面積極的網紅,如閱讀達人、文化學者、青年作家等;其次,與網紅共同策劃閱讀推廣方案,如邀請網紅在直播中推薦好書、分享閱讀心得或拍攝網紅在圖書館閱讀學習的vlog,吸引粉絲走進圖書館。還可以與網紅聯合舉辦線下閱讀分享會、讀書會等活動,在互動中加深讀者對閱讀和圖書館的認知;最后,要注重網紅閱讀推廣內容的原創性和價值性,避免過度娛樂化和商業化,保持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專業性和公信力。
4.舉辦閱讀挑戰賽
閱讀挑戰賽是一種寓教于樂、內容豐富的閱讀推廣形式,適合在社交媒體上開展。圖書館根據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策劃不同主題和難度的閱讀挑戰賽,如“經典名著閱讀挑戰”“科普知識閱讀挑戰”“數字閱讀挑戰”等。通過設置合理的參與規則、評分標準、獎勵機制,調動讀者參與閱讀挑戰賽的積極性。讀者完成閱讀任務后,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閱讀成果、心得體會,與其他讀者交流互動。圖書館要做好閱讀挑戰賽的宣傳推廣,在官方賬號、海報、讀者群等渠道發布活動信息,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并及時總結閱讀挑戰賽的開展情況和效果,收集讀者反饋,改進后續閱讀推廣活動。通過閱讀挑戰賽,圖書館可以引導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和能力,促進書香社會建設。
四、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優勢和挑戰
1.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優勢
社交媒體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許多優勢。首先,社交媒體具有海量用戶基礎和廣泛的信息傳播能力,使圖書館能夠觸達更多潛在讀者,擴大閱讀推廣的受眾范圍。據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社交媒體用戶規模達9.71億,占網民整體的95.3%。這意味著圖書館通過社交媒體渠道開展閱讀推廣能夠覆蓋絕大多數互聯網用戶;其次,社交媒體的互動性讓閱讀推廣更加生動有趣。讀者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閱讀心得、參與閱讀討論、對圖書館的活動提出建議,圖書館也可以及時回應讀者需求,創新閱讀推廣方式,提高讀者參與度和滿意度;最后,社交媒體的多媒體展現形式,如圖文、短視頻、直播等能夠生動呈現閱讀資源,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相比傳統平面閱讀推廣,社交媒體的展現形式更加豐富立體,能夠吸引更多讀者主動了解閱讀內容。此外,社交媒體還能突破時空限制,讓閱讀推廣持續在線開展,讀者隨時隨地都能參與閱讀活動、獲取閱讀資源,有利于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
2.社交媒體閱讀推廣面臨的挑戰
盡管社交媒體為圖書館閱讀推廣帶來諸多優勢,但在實際運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在海量社交媒體信息中,圖書館閱讀推廣內容很容易被淹沒,難以吸引讀者注意力。據統計,2021年9月,僅某信公眾號數量就超過2800萬個,每天發布的文章數以千萬計。圖書館需要在內容策劃和傳播技巧上下功夫,提高閱讀推廣內容的吸引力和傳播率;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機制可能限制閱讀推廣內容的曝光。部分平臺根據用戶興趣和互動行為分發信息,圖書館推廣內容可能無法觸達忠實度較低的讀者,需要圖書館與讀者保持經常性互動,提高讀者黏性,擴大穩定受眾群體。此外,不同社交媒體平臺的傳播特點和用戶構成不同,如某信以熟人社交為主,短視頻傳播見長,圖書館需要根據不同平臺制定差異化的閱讀推廣策略,投其所好,提高傳播效果。
五、推廣效果評估與反饋機制
1.建立社交媒體閱讀推廣評估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完善的社交媒體閱讀推廣評估指標體系是開展推廣效果評估的基礎。評估指標體系應該兼顧定量和定性分析,全面考察閱讀推廣活動的過程與結果。定量指標包括推廣內容的閱讀量、點贊量、轉發量和評論量等,體現內容傳播廣度和互動強度;定性指標包括內容的質量、創意、專業性以及讀者反饋的積極程度等,體現傳播內容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要結合閱讀推廣活動的具體目標,設置與目標相匹配的關鍵績效指標,如新增讀者數量、館藏資源借閱率、讀者滿意度等。通過構建多維度、動態化的指標體系,圖書館能夠客觀評估推廣效果,為優化推廣策略提供依據。
2.數據采集與分析方法
圖書館要建立社交媒體閱讀推廣效果的數據采集與分析機制。可以通過平臺自帶的數據統計功能,如某信公眾號后臺、某博數據中心等獲取推廣內容的傳播數據,也可利用第三方數據分析工具,了解內容傳播的時間分布、地域分布與受眾特征等。還要定期收集整理數據,形成數據報告,縱向對比不同時期的推廣效果,找出推廣策略的優缺點,橫向對比不同平臺、不同內容類型的傳播效果,發現優質內容的特點。在數據分析時,要注重與其他圖書館的對標,借鑒優秀案例,不斷優化自身推廣策略。數據分析結果要及時反饋給推廣團隊,形成數據驅動的持續改進機制。
3.讀者反饋收集與處理機制
讀者反饋是檢驗社交媒體閱讀推廣效果的直接依據。圖書館要高度重視讀者反饋的收集與處理,建立常態化的讀者反饋機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的留言、評論、私信等功能,鼓勵讀者對推廣內容和活動提出意見建議。在推廣活動中設置讀者反饋環節,以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深入了解讀者需求。對收集到的讀者反饋,圖書館要分類整理,區分表揚、批評、建議等不同類型,有針對性地回應。對讀者的表揚要及時致謝,并在后續推廣中繼續發揮優勢;對讀者的批評要虛心接受,積極改進不足;對讀者的建議要認真研究,盡可能吸收采納。此外,還應將讀者反饋轉化為推廣策略優化的動力,讓讀者切實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提高讀者滿意度和忠誠度。
4.推廣策略優化與調整
社交媒體閱讀推廣需要根據效果評估結果,持續優化調整推廣策略。首先,要對評估指標體系實行動態修訂,根據推廣活動的階段性目標,增刪指標項目,調整指標權重,保證評估指標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其次,針對數據分析發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調整優化推廣內容和傳播方式,提升傳播質量和用戶轉化率;再次,順應讀者反饋,對推廣活動的選題、形式、流程等展開創新,以讀者為中心設計個性化、互動性更強的推廣方案,提高讀者參與度;最后,加強對推廣團隊的培訓和激勵,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調動團隊積極性,提高創新能力。優化調整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圖書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保持優秀做法,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常態長效的閱讀推廣機制。
六、結語
社交媒體為圖書館閱讀推廣開辟了廣闊空間。通過研究和分析,借助社交媒體平臺,開展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閱讀推廣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圖書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讀者參與閱讀。同時,圖書館在運用社交媒體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內容質量、互動管理、隱私保護等問題。未來,圖書館應繼續探索社交媒體閱讀推廣的創新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閱讀服務,培養全民閱讀風尚,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參考文獻:
[1]奚 淼,趙 蓉,楊君祎.文化視角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與實踐[J].文化學刊,2024,(03):197-200.
[2]邱莉鑫.新媒介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05):277-280.
[3]唐 玲.全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以荊楚理工學院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為例[J].荊楚學刊,2023,24(06):73-78.
[4]郭彩萍.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1):154-156.
[5]梁士金,龍宇華.社交媒體融合下圖書館閱讀新生態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3,45(10):15-19.
[6]崔安芳.新媒體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18):281-282.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作者簡介:曹海蓉(1987—),女,漢族,云南昆明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資源建設、管理與服務、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