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基本農田保護是在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的規范下進行的,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基本農田保護是其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基本農田保護質量和效率,需要對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GIS和測繪技術的優勢,對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應用對策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GIS;測繪技術;基本農田;保護規劃
基本農田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用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速度加快,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國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主要采用平面圖和矢量數據兩種形式,在編制過程中均需要使用GIS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采用GIS技術能夠提高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種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的系統軟件,通過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和分析,可以在計算機上實現空間數據管理、地圖編輯、查詢分析、三維動態仿真等功能。因此,GIS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1 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作用
第一,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信息獲取和空間分析兩個方面。信息獲取方面,GIS技術可以整合各種地理信息數據,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地形地貌等,為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提供準確、全面的數據支持。測繪技術則可以通過遙感影像獲取地表特征信息,為農田保護規劃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理數據。
第二,在空間分析方面,GIS技術可以對基本農田的空間分布進行精確劃分和分析,幫助規劃者了解基本農田的分布狀況、面積大小等關鍵信息。通過空間分析,可以發現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為規劃的科學性提供支持[1]。
第三,GIS技術結合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還可以實現規劃方案的可視化展示。通過GIS軟件可以將規劃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和展示,直觀呈現基本農田的保護范圍、周邊環境等信息,為相關決策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
第四,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作用還體現在規劃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方面。利用GIS技術結合測繪技術可以實現對基本農田的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保護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變化,為規劃的調整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規劃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實效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作用將會更加突出,為我國基本農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 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應用
2.1 采用先進測繪技術
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采用先進的測繪技術是至關重要的。GIS(地理信息系統)和測繪技術的應用為基本農田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GIS技術通過空間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可以實現對基本農田資源的全面管理和監測。同時,結合測繪技術,可以精確繪制基本農田的邊界和分布情況,為相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進行基本農田資源的動態監測,還可以實現對農田利用的精細化管理。通過GIS技術,可以對基本農田進行空間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的保護措施。同時,測繪技術的高精度測繪能力可以確保基本農田邊界的準確定位,避免因邊界不清晰而導致的亂占亂用現象,為基本農田保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2]。
除此之外,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加強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通過GIS技術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對基本農田資源進行評價和分類,為不同類型的基本農田提供個性化的保護方案。同時,結合測繪技術的實地調查能力,可以獲取詳細的土地信息,確保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為政府部門和農民提供可操作的指導。
總的來說,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它們的結合可以提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效率和科學性,保障基本農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續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范圍的擴大,相信GIS和測繪技術將在基本農田保護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農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2 注重規劃與銜接
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更重要的是為了實現規劃的銜接和一體化。規劃銜接是指在保護基本農田的過程中,要將不同區域的規劃進行有效連接,確保整體規劃的協調性和連續性。通過GIS和測繪技術,可以實現不同區域規劃的精準對接,從而實現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在規劃銜接方面,GIS技術可以幫助規劃者實現多規劃數據的集成和分析。通過GIS平臺,可以將各個區域的規劃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整合,實現不同規劃之間的空間關聯和信息交互。同時,GIS還可以通過空間分析功能,幫助規劃者識別不同規劃之間的重疊和沖突,為銜接提供科學依據。測繪技術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數據支撐,確保規劃銜接的空間精度和準確性。此外,在規劃銜接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不同規劃之間的關聯性和互動性。基本農田保護規劃需要與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相關規劃進行有效銜接,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與整體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通過GIS和測繪技術,可以實現不同規劃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促進規劃的一體化和綜合性。此外,規劃銜接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區域的特點和需求。不同地區的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可能存在差異,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土地利用現狀和發展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通過GIS和測繪技術,可以實現對不同區域的精細化劃分和規劃設計,確保規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3]。
2.3 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實現基本農田的精準界定和監測,更能夠加強其嚴格保護。GIS技術通過對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土地利用現狀等數據進行精確分析,實現了對基本農田的全面監測和管理。同時,測繪技術的高精度測量和數據采集,為基本農田的邊界界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確保了基本農田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方面,GIS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基本農田的動態監測和實時更新。通過GIS平臺的建立和數據更新,監測人員可以隨時獲取基本農田的相關信息,及時發現任何違規占用或破壞行為。同時,GIS系統還可以結合遙感技術,對基本農田進行多時相、多角度的監測,有效防止基本農田的非法占用和破壞行為。這種動態監測機制可以提高基本農田的保護效果,確保其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維護。
此外,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應用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高精度的測量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可以準確繪制基本農田的邊界線和相關地理信息。這些準確的測繪數據不僅可以為基本農田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還可以為相關政策制定和規劃提供支持。在基本農田的規劃過程中,測繪技術可以幫助決策者更好地了解基本農田的空間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現狀,為保護基本農田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綜合來看,GIS和測繪技術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基本農田的精準界定和監測,更能夠加強對基本農田的嚴格保護。通過GIS技術的動態監測和實時更新,以及測繪技術的高精度測量和數據采集,可以有效提升基本農田保護的水平,確保基本農田資源得到有效地保護和管理。GIS和測繪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完善將為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持,促進農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2.4 構建耕地質量評價體系
耕地質量評價體系是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耕地質量評價的目的是科學評價耕地質量,為保護耕地提供科學依據。構建耕地質量評價體系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壤質地、土壤養分、土壤酸堿度、地形地貌等。在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耕地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指導基本農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首先,耕地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科學性要求評價指標科學可靠,評價結果客觀準確。全面性要求覆蓋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土壤、水文、氣候等多個因素對耕地質量的影響。其次,耕地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評價指標應該簡單明了,易于實地調查和評價。評價結果應該能夠為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提供具體的指導建議,使規劃更具針對性和實施性。另外,耕地質量評價體系還應該考慮到時空變化因素。耕地質量是一個動態過程,受氣候、土地利用方式、人為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評價體系需要具有一定的時空變化監測和評估能力,及時更新評價結果,為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調整和優化提供支持[4]。
2.5 實現動態監測
基于GIS和測繪技術的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實現了對基本農田的動態監測。通過不斷更新的遙感影像數據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實時監測基本農田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違法占地行為。同時,GIS技術還可以結合農業生產數據、土地利用情況等信息,實現基本農田的生態環境監測。在實現動態監測的過程中,GIS和測繪技術為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通過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比對分析,可以準確識別基本農田的變化情況,包括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覆被情況等。同時,GIS還可以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結合土地資源、地形地貌等因素,為基本農田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此外,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提高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精準度和效率。通過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實現基本農田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農田的分布情況和保護措施。同時,GIS技術還可以進行空間優化配置,為基本農田的保護提供更加合理的規劃方案。
2.6 加強農田管理
加強農田管理是基本農田保護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GIS和測繪技術的應用為加強農田管理提供了更為科學有效的手段。首先,可以利用GIS技術建立農田檔案數據庫,實現對農田資源的全面管理和監控。其次,結合測繪技術,可以對農田進行精準的界址劃定,確保基本農田的邊界清晰明確。同時,通過GIS技術可以實現對農田的動態監測,及時了解農田利用狀況,以便采取相應的保護和管理措施。此外,GIS技術還可以為農田資源評估提供支持,通過對農田資源的空間分布及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為農田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綜合利用GIS和測繪技術,可以實現對基本農田的全方位管理,提高農田保護的效率和水平。除了技術手段外,強化規劃實施監管還需要政府部門、農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和監督。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農民應增強基本農田保護意識,自覺遵守規劃要求,共同維護好農田資源。同時,社會各界應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實施的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推動規劃實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7 強化規劃實施監管
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實施監管至關重要。通過GIS和測繪技術,可以實現對規劃實施的全面監測和及時調整。首先,GIS技術可以幫助建立基本農田的數字化檔案,包括土地利用、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等信息,實現對農田資源的詳細分類和管理。其次,通過遙感技術結合監測手段,可以實時監測基本農田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違規占用或破壞行為,并采取相應措施。此外,GIS在規劃實施監管中的應用還可以實現規劃目標的動態調整,根據監測數據及時修訂規劃方案,確保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的實現。
在強化規劃實施監管的過程中,測繪技術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測繪技術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數據,為規劃實施提供可靠的地理參考;同時,測繪技術還可以結合GPS定位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基本農田的精確定位和監測。通過測繪技術獲取的數據可以與GIS系統集成,實現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立體化監管,為規劃實施提供科學依據[5]。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口不斷增加,而土地資源卻相對不足,這就使得我國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對耕地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而與此同時,由于人們對于基本農田保護意識不夠強、耕地占用嚴重、不合理用地現象等原因,導致我國耕地面積減少。因此,我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減少對耕地資源的破壞。在國土資源調查過程中,規劃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為了能夠提升土地調查的質量,需要運用GIS和測繪技術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曹錦瑩.GIS在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單元劃分的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3,48(6):185-188.
[2] 王坤.芻議GIS技術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中的應用[J].黑龍江糧食,2022(8):54-56.
[3] 李煜恒.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格局優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2.
[4] 王晨雅.基于GIS和CA-Markov模型的海安市土地利用變化分析與情景模擬[D].連云港:江蘇海洋大學,2022.
[5] 汪慧琳.協調保護與發展的永久基本農田優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