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浦東新區書院鎮人大組織開展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主題活動,并與閉會期間代表履職有機結合。全鎮79名人大代表依托22個“家站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緊扣“一次接待、一次宣講、一個團隊、一次調解、一項建議、一個問題”等內容當好“六大員”,收到良好效果。
進社區,察民情
開展一次接待,當好人民群眾的“聯絡員”。代表們通過代表接待日、走訪選民、“伲有話對代表說”線上小程序、人大意見箱、代表熱線等渠道用心用情收集民意,反映民聲。在臨港快速路建設過程中,外灶村人大代表接到不少百姓反映:臨港大道以北區域的村民到村委會需繞行至老蘆公路,出行極為不便。代表們匯集村民心聲后,及時通過鎮政府向管委會申請建設人行天橋,解決了村民出行與快速路建設的矛盾。
進行一次宣講,當好黨委政府的“宣傳員”。代表們以集中宣講、入戶交流等方式,宣傳國家法律法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黨的方針政策等,把區委、鎮黨委決策部署和惠民利民政策傳遞給百姓,進一步調動百姓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洼港村人大代表姚引仙是鎮百姓宣講團成員、村老年學校教師,她通過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宣講,引導百姓積極參與、推動相關工作順利開展。今年以來,她已做了6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優越,說說如今農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宣講,用“鄉音”傳遞“黨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融社區,解民憂
加入一個團隊,當好基層治理的“服務員”。代表們積極加入志愿者團隊、自治金項目等,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城鎮建設等工作添磚加瓦。中久村蘇林芳代表是久之緣睦鄰點負責人,點位上經常舉辦美食制作、歌舞娛樂、便民服務等活動,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創建了和諧的鄰里關系。除了為老服務,她還經常開展茶話會,面對面了解民需,書院3路取消石皮泐到兩港大道段線路造成出行難的問題也是經由她反映、協調后解決的。
參與一次調解,當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員”。代表們借助參加信訪接待活動,進駐村居調解工作室,推動問題在一線傾聽、一線協商、一線解決。塘北村將“大佬倌”調解工作室設為人大代表聯系點的下沉點,兩位代表常態化駐點接待,幫助解決鄰里糾紛,收集民情民意民需。工作室提升成為“三所聯動”人民調解工作室后,作為“大佬倌”后援團志愿者,代表們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助力村內矛盾類警情同比下降50%。
治社區,破難題
提出一項建議,當好推動工作的“參謀員”。代表們注意在各項履職活動中積累素材、掌握資料、汲取民智。新港中學位于新欣東路的居民區中,又在出行主干道旁,放學時段,大量接送孩子的非機動車停放導致交通擁堵。人大代表楊金海在人代會上提出了在校門東側綠化帶區域設立“家長非機動車等候區”的建議,在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快速回應和處置下解決了問題。
解決一個問題,當好民生保障的“監督員”。代表們積極關注身邊的民生“小事”,通過及時反映、協助處理、監督落實,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路南村代表顧建龍是一名鄉村醫生,他在接診時聽到患者提及路南村老年日托站入口橋面破損嚴重,存在安全隱患。下班后,他進行了實地檢查,發現橋梁確實破損嚴重,便將此情況反映給了路南村村委會并為解決問題出謀劃策。村委會迅速聯系了有關部門,將原橋拆除重新建造,保障群眾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