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調研兩省一市《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及貫徹實施情況,是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人大2024年度的重點項目。三地組織人大代表協同調研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水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情況,并于全國生態日之際協同調研長三角一體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助推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點亮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明燈”
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讓人“記得住鄉愁”。青浦、吳江、嘉善人大在主任例會機制、委室溝通機制等多層面上開展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聯動調研。
6月3日,三地人大相聚嘉善縣西塘鎮,召開三地人大常委會第十次主任例會,成立聯合工作組,助推文化傳承保護項目。6月28日,環淀山湖戰略協同區域八鎮人大(上海市金澤鎮、朱家角鎮、練塘鎮,江蘇省黎里鎮、錦溪鎮、周莊鎮,浙江省西塘鎮、姚莊鎮)再聚古鎮西塘,舉辦“一衣帶水江南韻 八鎮人大法治情”主題活動。八鎮人大在認真聽取西塘旅游休閑度假區管委會對《嘉興市西塘古鎮保護條例》實施情況及四個相關實施細則制訂情況說明的基礎上,積極建言獻策。西塘旅游休閑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鐘毅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各鎮人大意見建議,在細則修訂完善中予以綜合考慮、參考借鑒,更好推動《條例》貫徹落實。”
三地人大在調研中發現,文物條線、非遺條線專職工作人員較少,隨著老一輩研究員退休,專門人才更是“青黃不接”,難以滿足現有文化挖掘、研究及活化利用需求。三地人大通過實地走訪、召開調研座談會、聽取匯報等形式,結合實際提出聚焦政策創新、加大吸引力度,盤活三地資源、便利人才流動,加大宣傳力度、發揮代表力量,開展研學活動、培養人才后備軍等具體化、可操作的意見建議。
吹響水生態修復和保護“號角”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青浦人大每年聽取環境保護和環境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并圍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等主題開展專項監督。7月11日,三地人大常委會協同調研示范區水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針對難點問題和發展困境集思廣益。
三地人大圍繞“五個聯合”聯保制度,針對環淀山湖“創新綠核”區域的淀山湖、元蕩、藍色珠鏈等重要水體開展監督調研,助推三地水務部門開展水生態治理和聯合管養,持續改善河湖水質,恢復水生態系統cf68155af985439e4f741d5bc76217b124863a5200cb0b478c6db0ee34faa34d,實現生態空間和科創空間有機融合。圍繞聯合巡河制度,組織青浦區人大代表集中視察示范區“藍色珠鏈”一期項目,了解水體治理、生態修復、活水暢流、岸線貫通等情況。圍繞聯合管護制度,6月25日,嘉善縣陶莊鎮人大與吳江區黎里鎮人大跨汾湖區域人大代表聯絡室正式揭牌啟用,并簽訂跨汾湖區域合作協議。三地人大助推水務部門簽訂水域保潔一體化協作框架協議,針對水葫蘆、藍藻等水生植物跨前打撈、聯合打撈、就地處置,不斷提高防控處置水平。圍繞聯合監測,三地水務部門每月聯合編制《示范區水資源水生態報告》,實現標準統一、信息共享。圍繞聯合執法,構建“三縱四橫”(三縱指區級、鎮級、村級;四橫指青浦、嘉善、吳江、昆山)跨界河湖執法網絡,制訂水行政執法聯動協作方案,進一步健全執法聯合督查制度。圍繞聯合治理,2023年起,嘉善縣陶莊鎮人大與吳江區黎里鎮人大對汾湖水域開展聯合考察,協調有關部門,形成聯合防控良好態勢,防止上下游“扯皮”、左右岸“甩鍋”,進一步提升水葫蘆治理效果。今年3月,示范區毗鄰地區人大代表參與到嘉善縣陶莊鎮人大與吳江區黎里鎮人大聯合組織的“代表在一線”活動中,聚焦水環境流域治理問題,進一步織密跨區域人大協同監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