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之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繪制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恢宏畫卷。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為“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賦予新定位、擘畫新藍圖,為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市人大常委會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緊扣市委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出的部署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努力推動地方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人民當家作主市域實踐新范例,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人大力量。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保證人大改革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則,是改革成功推進的根本保證。重慶直轄以來特別是黨的二十大以來,市委全面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把人大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統籌和謀劃,研究解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開展工作。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人大工作,對包括改革在內的人大各方面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市人大常委會主動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人大各項改革任務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化黨的創新理論“走心走深走實工程”,嚴格實行“第一議題”制度,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起來,在深學細悟上下功夫、在以學促干上見成效,切實把科學理論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
不斷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機制。健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閉環落實機制,將改革作為重要內容,細化量化各項任務,每年實行“回頭看”。建立清單管理制度,分別對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有關重要會議精神、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工作部署,逐項梳理、逐條對標、列出項目。在調研論證基礎上,明確優先序,把握時度效,對市人大常委會2025—2027年工作進行整體謀劃和系統安排,清單化事項化系統化健全完善一批重點制度機制和重大改革項目,報經市委同意后認真實施。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人大履職和改革中的重大事項、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有關情況,都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高度自覺把市委提出的“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融入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
切實扛牢助力改革推動改革的政治責任。圍繞學習貫徹黨中央、市委系列重要會議精神,采取“線上+線下”模式,舉辦專題講座和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人大干部的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深刻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應當堅持的重大原則、充分發揮人大作用以及加強人大自身建設的目標任務,在完整準確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找準人大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加強對改革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飽滿的政治熱情、篤定的政治行動,扛牢人大助力改革、推動改革的政治責任。
二、聚焦重大戰略重大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擔當作為
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工作重點,對標對表市委提出的“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建設‘六個區’,聚力打造十二個方面標志性改革成果和八個方面重要任務”部署,立足職能職責發揮人大作用,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實施,以實干擔當助力全市繪就改革發展新畫卷。
(一)牽頭推進全市民主與法制領域改革
按照市委部署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牽頭民主與法制領域改革專項小組工作。在市委深改委領導下,專項小組堅持守正創新,抓實改革項目,推動人大工作、協商民主、統一戰線、法制建設等協同發力,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匯聚人心力量、提供法制保障。
堅持系統觀念,形成民主與法制領域改革總體思路。即,堅持黨建統領這一主題主線;聚焦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中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機制,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法治支撐兩大核心目標;探索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五大領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臺;迭代升級改革目標、工作、政策、評價“四大體系”;推動人大等工作向基層延伸,推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實現民主與法治雙輪驅動。制定出臺專項小組《2024—2027年工作方案》,建立2024—2027年改革項目庫清單,列出重大改革項目并動態更新,統籌抓好需求梳理、項目生成、典型培育、品牌打造和經驗推廣。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推動解決民主與法制領域堵點難點問題。推動專項小組8個成員單位緊扣國家所需、重慶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找準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矛盾焦點問題,謀劃生成引領性、集成性、協同性、標志性的重大改革項目。2023年,專項小組牽頭完成4項重大改革任務。其中,市人大常委會承辦的“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體系化推進“4+2”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市有232個街道實施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37個區縣人大召開了年中會議,397個鄉鎮人大實施“季會制”,38個區縣人大、770個鄉鎮人大分別票決民生實事近300件、4000件,人大會議功能持續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有效拓寬,改革經驗被《求是》雜志刊載,獲第一屆重慶市改革創新獎銀獎,“創新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被評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最佳實踐案例。
(二)全力助推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
“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是市委為激發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動力活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實落地作出的重大部署。市人大常委會聚焦改革重點領域,抓住關鍵環節,依法履職盡責,助力“三攻堅一盤活”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
召開市、區兩級人大聯動助推“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推進會,舉全市人大之力,助力改革突破“攻”出效果、“盤”出活力。制定市人大常委會助力“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落地落實工作方案,按照“內容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思路,從立法、監督、代表工作等方面列出16項重點工作,形成完整工作閉環和鏈條,確保助推工作干一件、成一件。
開發區是“三攻堅一盤活”的主陣地、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重慶市開發區條例》,為促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主引擎作用提供法治支撐。對涉及“三攻堅一盤活”改革領域的規范性文件開展備案審查,確保文件符合黨中央改革部署和市委要求。聽取審議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國企改革攻堅、國有資產盤活等專項工作報告,要求政府開足馬力、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推動改革突破如期完成。組織四級人大代表圍繞“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開展活動、提出建議,發揮代表的助推作用。目前,全市國企改革扎實有力、園區開發區改革成勢見效、政企分離改革提前完成、國有資產盤活效果明顯,為奪取改革突破全年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持續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被確立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市人大常委會主動作為,以人大依法履職助力市委“一號工程”向縱深推進。
川渝高竹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與改革的前沿陣地。市人大常委會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同步出臺《關于川渝高竹新區行政管理事項的決定》,通過制度設計進行放權賦能和政策協同,為川渝高竹新區集成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川劇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亮麗名片,市人大常委會遵循“少而精”“小快靈”的立法思路和模式,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同步就川劇保護傳承開展立法,首開省級人大文化領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傳承協同立法先例。
兩省市人大常委會還就社會保障卡“一卡通”開展協同立法,同步聽取審議了川渝高竹新區財稅政策一體化工作推進情況報告,組織川渝全國人大代表開展“推進成渝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助推破解跨區域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守正創新,積極謀劃人大改革新路徑
人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關鍵主體。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區縣實地調研,全面總結近年來全市人大工作實踐,精準查找存在的堵點難點卡點,形成推動全市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思路、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
(一)明確人大改革總體思路
聚焦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圍繞建設人民當家作主市域實踐新范例改革目標推動全市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緊扣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中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市域范例這兩條主線;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系統觀念這六項原則;充分發揮人大保證全面有效實施憲法法律的重要作用、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人大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系中的帶頭作用這四項作用;健全完善堅持黨對人大工作全面領導、立法、監督、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身建設等六個方面制度機制;推進多項重點改革項目,形成若干標志性改革成果。
(二)確定改革預期目標
到2027年,在地方立法、人大監督、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人大體制機制改革等四個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渝事”有章法、“渝事”強監督、“渝事”聽民聲等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到2029年,地方立法工作體系更加完備、格局充分展現,人大監督剛性顯著增強、領域全面覆蓋,代表作用充分發揮,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更加豐富,人大自身建設不斷強化、履職實效持續提升,“渝事”有章法、“渝事”強監督、“渝事”聽民聲成為引領市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三)健全完善六個方面制度機制
一是健全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機制。完善“第一議題”制度,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黨組會議、常委會會議、主任會議首要議題,常態融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支部學習研討內容,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走心。完善常委會黨組工作規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健全請示報告制度,自覺做到重大事項提前向市委請示、重要工作主動向市委匯報、重大活動及時報市委批準。健全助推全市中心工作制度,讓助推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健全完善立法工作制度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保證全面有效實施憲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完善規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監督機制,自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健全立法計劃向市委匯報、追加立法項目向市委請示制度,在市委領導下加強與各有關方面溝通協調。著眼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制定我市地方立法質量指引等制度規范,多層次、全方位擴大公眾對立法工作的有序參與。圍繞助推國家重大戰略落地實施,積極推進與毗鄰省級人大的地方協同立法實踐。
三是健全完善監督工作制度機制。充分發揮人大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強化對全市重點工作、重大改革落實情況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完善全覆蓋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健全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監督機制,修訂重慶市監督法實施辦法。建立從審議、交辦、督辦、反饋到滿意度測評、公開的人大全鏈條監督機制。鼓勵支持區縣人大與毗鄰地區人大開展協同聯動監督,探索人大監督和其他監督方式貫通融合。
四是健全完善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機制。建立重大事項報告目錄,探索公開征求意見、深入論證評估等舉措,力求作出的決議決定與黨委同向、與人民同心。細化重大事項范圍,完善多層級協調溝通機制,提高議事質量和決策水平。建立“一府一委兩院”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情況報告制度。
五是健全完善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機制。充分發揮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系中的帶頭作用,深化“兩聯一述”,推動代表建議“提出高質量、辦理高質量”。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優化“人大代表全渝通”應用場景,強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建設,擴面增效基層立法聯系點,迭代升級代表之家(站、點),打造特色基層單元。
六是健全完善人大自身建設制度機制。圍繞“四個機關”要求,開展市人大機關工作全面落實黨建統領“885”工作體系改革,推動市人大工作流程再造、體系重構、能力重塑。系統設計數字人大建設整體架構,構建市、區縣、鄉鎮三級人大一體貫通的數字應用平臺,為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智支撐。
為強化改革支撐和保障,市人大常委會謀劃了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人大監督實效提升機制等多項重點改革項目,建立“一把手”負責、專班推進、例會交流、風險評估等機制,讓改革工作與群眾期盼無縫銜接,讓改革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市人大常委會將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圍繞中心大局、篤行實干擔當,以改革推動地方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人大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