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作出《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決定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
“昔日的‘四川省重慶市’,將改為‘重慶市’,這不僅是稱呼上的變化,我們每個人的履歷,也都將伴隨著這一刻而改變。”
作為重慶直轄后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1997年5月27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市委禮堂開幕。時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重慶直轄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專家顧問組副組長的周勇,以黨代表身份參與并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自此,重慶承擔起“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龍頭作用、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帶動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
溯源 重慶歷史上的“三次直轄”
2024年8月2日,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重慶史研究會,回憶起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周勇仍記憶猶新。
在重慶直轄之前,有關方面成立了以時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韋思琪為組長的重慶直轄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專家顧問組,周勇擔任副組長。
“在設立重慶直轄市的問題上,并非一帆風順。”周勇坦陳,不同意見始終存在,“在一些人看來,比重慶條件更好,更應該設立直轄市的城市還有不少。”
1997年3月1日至14日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將對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進行審議并投票表決。這是對重慶直轄籌備工作的一次大考,重慶方面需要做的功課不少。
“當時的難處在于,由于未經全國人大審議,‘重慶直轄’的話題不能在媒體上公開討論,因此社會人士并不了解‘重慶直轄’的真實原因。這就需要從不同角度向社會說明為什么是在重慶設立直轄市。”周勇介紹專家顧問組成立的初衷。
當時,一位市領導找到周勇,希望他能夠寫一篇文章,說明重慶直轄的唯一性,不要長篇大論,只要“千字文”,言簡意賅地向外界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宏大的主題,一篇千字短文。”周勇現在都覺得這是個難題,差不多想了一個月,最后是他的歷史學知識幫了忙。當時,周勇正承擔著四川省“八五”期間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重慶通史》的編寫任務,這部著作記錄著從公元前200萬年到公元1952年的重慶歷史。
在周勇眼中,它是重慶滄桑之變的歷史見證,“這些內容我已經研究了近20年,時常在心中涌動,其中的苦難奮斗、曲折艱難、光榮輝煌,可歌可泣、可圈可點、可感可嘆”。
“我們不是要說明為什么是在重慶,而不是在其他地方設立直轄市嗎?其實這座城市的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周勇靈光一閃,《重慶歷史上的“三次直轄”》一揮而就,“可以說重慶歷史上曾經經歷過三次‘直轄’,而這種狀況往往出現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
研究3000年來的重慶城市發展史,周勇發現:歷代中央政府曾三次對重慶實行一級行政機構管理——
第一次是在秦統一中國的大業中,滅巴國,置“巴郡”;第二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升重慶市為“特別市——陪都”;第三次是在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直接領導下,新中國設立重慶“直轄市”。
周勇探索規律作出總結,“直轄”是重慶發展的歷史機遇和強大動力,是重慶城市發展的規律性使然。
“因此,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再次決定設立重慶直轄市。重溫重慶的‘直轄’規律,我們應該意識到歷史機遇的珍貴和歷史責任的重大。”在周勇看來,這樣的歷史,在中國城市史上都算得上是獨一無二。
文稿寫好后,刊發在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主辦、供領導參閱的內部刊物《史鑒》1997年第1期。隨后,這篇稿件通過各種渠道被呈送到領導機關,也送給了媒體。
對話 “重慶將擁有輝煌的未來”
擔任過重慶史研究會3屆會長,在研究重慶史的40多年中,周勇越來越感受到重慶歷史的厚重。
“那是因為重慶不是一個小地方,而是個大地方。”在周勇心目中,重慶史,不僅僅是8.24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小歷史,重慶是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城市,因此重慶的歷史便成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是因為重慶的這個特質,周勇有幸見識了一些重要人物,經歷過若干重要時刻。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周勇曾接待過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基辛格一生傳奇,被美國前總統福特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曾100多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為中美關系作出了杰出貢獻。
其間的交往和對話,令周勇終生難忘。
1996年9月8日,基辛格第二次訪問重慶。當時他的公開職務是基辛格聯合咨詢公司董事長,與他一起來的還有幾位著名的企業家,其公開的使命是為美國的財團提供咨詢服務。
醉翁之意不在酒。顯然,基辛格是奔重慶直轄而來。
“‘重慶直轄’的消息在海外媒體傳開,重慶在海外媒體上的曝光率直線上升。”周勇清楚地記得,1996年9月5日,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了四川省關于委托重慶市代管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的請示,“這發出了重慶即將成為中國第4個直轄市的信息。”
在國內,盡管籌備工作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從法律上講,設立重慶直轄市還必須經過1997年初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審議之后才能公開報道。
周勇參加了直轄市發展戰略的研究工作。他當時擔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是一名學者,身份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市委的代管領導小組宣傳教育組曾多次安排他接受境外媒體的采訪。這次基辛格前來,也派周勇陪同參觀,講解有關歷史,并與之交談。
“重慶直轄已是公開的秘密。”周勇自然明白,在這個背景下,基辛格來渝,“可以說,他是來做中國經濟特別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開發的戰略性研究的。”
9月8日那一天,基辛格在重慶的活動很多。他提出要參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聯合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那些舊址,在周勇陪同下,一行人參觀了桂園,那是1945年國共雙方在重慶談判后簽署“雙十協定”的地方。
隨后,一行人來到重慶史迪威博物館。基辛格在參觀時,對朱德當年送給史迪威的相冊特別感興趣,因為那上面有當年毛澤東、周恩來在延安與美軍觀察組的合影,彌足珍貴。
同時,基辛格情不自禁地介紹了他在20世紀70年代與毛澤東、周恩來在北京的多次會面經過。
參觀結束時,周勇問基辛格對重慶的印象如何,得到的答復是,訪問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今天再一次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同時再一次目睹了重慶的可喜變化。”
基辛格告訴周勇,縱觀中國城市的發展進程,都是以港口發展為先導的。重慶本身就有這個條件,三峽工程完成后,重慶與武漢可以直通萬噸級船隊,條件就更好了。加上重慶人有干勁,有獻身精神,整座城市充滿了活力。
“重慶將擁有輝煌的未來。”當天,基辛格預言,“重慶的發展將取得像上海浦東一樣的輝煌成果。”
“當時我以為這是外交家的戲言。”讓周勇始料未及的是,當晚,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張德鄰會見基辛格時,他又講了同一番話,“后來,他在美國、在中國香港還說過類似的話,對重慶直轄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感懷 “我的1997年‘3·14’時刻”
1997年3月14日下午3時54分,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2720名代表對《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進行投票表決:2403票贊成,148票反對,133票棄權,36人未按表決器。
當天下午,周勇在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給學員上課。課后,校辦公室的同事告訴他:“重慶電視臺的記者正到處找你,很著急。”回撥電話,周勇接到任務,根據安排,重慶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將對他們全家收看中央電視臺播出重慶直轄新聞的情景進行報道,并對他進行采訪。
“重慶直轄,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新聞事件。”周勇表示,這讓他非常意外,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他們要完成任務,不由分說,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
這時離晚上7時不到兩個小時。周勇一邊處理公務,一邊給妻子單位打去電話,讓她下班后趕快回家。“我到家時,兒子正和姐姐的兒子在家里玩。我告訴他們,先不吃飯,等采訪完了再吃不晚。”然后,一家人就靜靜地等待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的開始。
在此之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播發全國人大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新聞。
“但是,當我真真切切地看到宏偉的人民大會堂內的‘滿天星斗’,看到濟濟一堂的人大代表莊嚴地按下電子表決器,看到大屏幕上顯示出那一組決定性的數字,聽到喬石委員長的一聲‘通過’,那真叫一個心潮澎湃。”周勇回憶,胸中涌動的熱流沖上臉龐,沖入頭腦,沖出眼眶。
當天重慶電視臺的記者采訪時自己說了些什么,周勇已記不太清楚,但這股熱流成為終生的記憶,“能夠為這座城市的‘直轄’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親歷重慶歷史上的‘第四次直轄’,真是一個最好的回報”。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今年6月18日,重慶已迎來直轄27周年。重拾這段記憶,重讀那些篇章,周勇有感慨、有感激、有感動,更有無盡的感懷。
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從共建“一帶一路”到服務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新時代新征程,依托國家重大戰略,重慶正不斷跑出“加速度”。
如今的重慶已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GDP超3萬億元的城市,正緊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總綱領總遵循,強化黨建統領,統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扎實推動國家戰略落地、積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邁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
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重慶,發展勢頭正強勁。
周勇,重慶市重慶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原重慶直轄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專家顧問組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