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鄉村振興為背景,分析了數字農業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包括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產業融合,以及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針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人才隊伍和數字農業技術3個方面,對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展開分析。探討數字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包括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數字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以及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旨在通過數字農業技術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升生活水平,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關鍵詞 數字農業;農業經濟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 S1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9-0136-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2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on the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ANG Xiaoxia
(People’s Government of Laozhou Town, Suburban of Tongling City, Tongling 244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ole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including redu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enhan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efficiency,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mproving rural governance level.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gricultural talent team, and digit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digital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system, cultivating versatile talents, and enhanc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tended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and boost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Keywords digit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g data; intelligentization
孫姍[1]研究指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農業產業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不斷進行重構和升級,數字農業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胡春菊[2]研究認為,數字化農業是指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其核心是數據化管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監測和自動化控制。時昭昀[3]通過研究分析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得出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且具有穩健性的結論。目前,數字農業發展取得諸多成效,如實現了種業信息的數字化管理,提升了生產效率,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徑。相關學者對數字農業發展成效進行了研究。黃季焜等[4]展望了數字技術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應用場景,提出利用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對農業領域中涉及種植、養殖等生產環節,通過傳感器、物聯網設備和大數據分析等,進行數據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整合分析各類信息資料和數據,通過持續的數據積累和人工智能應用,以數據指導生產經營,實現全程智能化管理。史倩倩[5]對電子商務農業進行討論,認為互聯網普及將交易信息轉化為數據生產要素,體現了農業經營組織變革;電子商務農業的基礎是農村地區依托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形成的網絡社會,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物流將農產品、農副產品對外銷售,形成扁平化交易網絡,帶動支付、物流等配套設施的成熟,增強農業信息、資金和物流等方面的協同效應,提高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率。楊晶[6]對數字農業的發展進行詳細分析,提出加強農業企業、科技公司和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建立“創新鏈+產業鏈”的雙向融合機制等措施,并闡述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機制,包括建立要素流向引導、利益分享和多元主體參與共建等機制,將數字技術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本文重點分析數字農業對促進農業經濟的優勢作用,并針對數字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現狀提出解決途徑。
1 數字農業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1.1 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方面
數字農業基于對新興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精準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料和資源。陳陽等[7]研究認為,農業傳感器和監測設備能夠分析氣象、土壤和水質等數據,有助于農業生產實現精準種植、施肥和灌溉等操作。灌溉用水量、施肥量均是農業生產的關鍵部分,通過建立完善的農作物生長監測系統,結合其生長特征,通過智能傳感器自動調整灌溉水量,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根據土壤養分含量來調整優化施肥量,達到節肥的功效。這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起到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數字農業采用規模化經營模式也可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1.2 提升農產品質量方面
姜俊華[8]研究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在農作物生長環境監測、智能灌溉、測土配方、動物疾病診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推廣應用,推進農業生產裝備數字化,有利于促進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對農業進行升級改造,科學精準管理農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如通過數字基因技術分析篩選優質種子;通過生態環境檢測系統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行改良優化;通過病蟲害防治檢測系統,借助計算機圖形識別技術對植物進行病蟲害防治。數字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極大提升了農產品質量。
1.3 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方面
利用農業智能傳感器、農業智能機械設備等,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有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梁琳[9]研究認為,農村電子商務和數字農業的發展能夠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與農產品生產銷售相對接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運用數字技術進行農產品交易,進一步優化營銷模式,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動農村地區交通運輸集約化、設備智能化和流程技術化,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互聯網+農業”電商平臺可以為農場主提供更加精細、高效且全面的農產品市場信息,使其直觀了解消費者的精細化、多樣化需求,及時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以滿足市場對農產品的優質化、多樣化和專業化需求。劉曉麗[10]研究認為,加強數字技術與電商產業的深度融合,廣泛推廣涉農電子商務應用,有利于進一步激發電子商務創新動力、潛力和活力。
1.4 促進產業融合方面
陸冬臨等[11]研究指出,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相融合,是增進農村民生福祉的一項重要舉措。數字農業能夠改變單一的產業模式,增加與二、三產業的相互協作,有效建立農業生產全產業鏈,促成生產、加工、物流、研發和服務等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智能農業設備制造和智慧農業休閑觀光等多功能、多產業發展,實現農業價值全產業延伸到高端產業發展。張東潔等[12]研究提出技術賦能數字農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具體措施,包括優化涉農要素配置,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農業發展;促進農業與信息產業相融合,積極打造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和精準農業,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
1.5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方面
陳陽等[7]研究指出,數字農業技術的發展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拓寬其收入來源,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該技術發展需要各類技術和服務人員,可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電商、農產品品牌的建立和推廣等,為農產品提供更加廣闊的銷售市場,從而提升收入;數字農業可促進金融資本下鄉,引導金融資本更加高效、精準地流向鄉村產業,以數字手段打通農村金融服務鄉村的“最后一公里”;還可通過在線培訓、技術交流等方式,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職業發展平臺,改善鄉村居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和城鄉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 數字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2.1 農業基礎設施方面
陳冬臨等[11]研究認為,部分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設備投入等成本較高,收益過程相對緩慢,這可能使得其對部分農民的吸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張東潔等[12]研究指出,部分地區數字鄉村建設點多面廣,可能會出現相關數據區域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等現象,信息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數字鄉村治理格局有待進一步形成。部分地區農業生產數據有待進一步豐富,如土壤、水資源、氣象和耕地位置等信息資源獲取渠道有待進一步完善,使得數字農業信息有待進一步普及。數字農業信息化構建目前存在一定難度。
2.2 農業人才隊伍方面
當前,部分農村地區高素質農業人才隊伍有待進一步壯大,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認知有待進一步提升,對農業數字信息技術和農村電商的培訓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應用。劉曉麗[10]研究認為,部分地區受生活條件、發展環境和待遇等因素影響,對具備大數據素養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夏玉林等[13]研究認為,在數字經濟下,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的部分勞動者可能面臨技術性失業風險,數字農業的技術性要求較高,對勞動者的技術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部分地區農業技術專業人才隊伍有待進一步壯大,可能會影響數字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2.3 數字農業技術方面
梁琳[9]研究認為,部分地區可能面臨數字經營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統一,數字農業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以及地域之間農產品差異有待進一步縮小等挑戰。數字農業的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創新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部分地區的經濟支撐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例如,農業模型可以涵蓋農業生產全流程,而實踐中傳感器的開發、推廣和應用,以及農業生產可視化等農業模型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力量、實踐積累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存在有待進一步提升的環節,使得農業模型落地難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農業模型的推廣與應用。
3 數字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探析
3.1 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完善農村網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寬帶網絡接入數量,提升網絡技術水平,推動農業經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設農業互聯網平臺,采取多種農產品營銷模式,如與電商平臺合作或自建特色農產品網站,進行網絡營銷。李敏[14]研究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動構建農業大數據庫,完善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整合農業相關的信息資源,研究分析農產品銷售的市場渠道,及時反饋市場信息,提高農產品流通率。建設數字農業產業園,促進農業數字化水平的有效提升,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3.2 建立完善的數字農業全產業鏈體系
金強[15]研究提出“數字化+農業全產業鏈”新型模式,實現數字化在農業產業全過程中的技術應用,包含農業生產技術、智能機械管理、農業經營管理與服務、農業資源以及農技推廣教育等的數字化。此外,還可通過建立農業農村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將數字化信息貫穿全產業鏈,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全產業鏈的信息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姜俊華[8]研究指出,組織開展數字技術、智能裝備和數據要素在農產品全產業鏈中的集成應用示范,推進數字農業技術產品產業化應用,構建全產業鏈數字技術集成應用。
3.3 培養復合型人才
陳陽等[7]研究認為,鄉村數字化進程需要對應的高素質數字化人才,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其數字素養的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可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機會、創新培養模式等方式,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擅經營、會管理以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生態保護意識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數字化素養,提高數字化信息管理水平。此外,鼓勵企業積極培養或引入懂技術、懂知識的符合數字農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并建立健全保障與獎勵制度,以激發企業生產創新活力,吸引數字農業人才。
3.4 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周奇等[16]通過構建農業平臺技術研發體系,帶動數據流動態勢感知、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提高農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監測水平。加強數字農業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可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明確目標,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品質,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等,綜合考慮市場需求、農業發展趨勢等因素,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二是依靠科技推動創新,加強數字領域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如智能化設備等,提高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率。三是建立健全體系保障,確保數字農業的發展符合市場需求,規范相關領域的市場秩序,保護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數字農業產業建設,促進其健康發展。
數字農業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數字化轉型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7]。實踐中,數字農業研發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和完善,數字農業的發展尚存困難與挑戰。本文重點分析了數字農業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優勢作用,針對其發展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途徑,旨在促進數字科技與農業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助推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孫姍. 我國農業數據發展現狀及確權必要性[J]. 農業工程,2024,14(4):26-35.
[2] 胡春菊. 農場經濟發展中數字化農業技術的運用[J]. 新農民,2024(9):9-11.
[3] 時昭昀. 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24.
[4] 黃季焜,蘇嵐嵐,王悅. 數字技術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機遇、挑戰和推進思路[J]. 中國農村經濟,2024(1):21-40.
[5] 史倩倩. 數字經濟融合農業的發展與未來:基于技術、數據與制度的分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5):8-12.
[6] 楊晶. 河南省數字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推進機制和保障措施[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7):73-76.
[7] 陳陽,唐若茹.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J]. 廣西開放大學學報,2024,35(2):92-96.
[8] 姜俊華. 糧食安全背景下江蘇省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J]. 山西農經,2024(7):155-157,161.
[9] 梁琳. 數字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J]. 經濟縱橫,2022(9):113-120.
[10] 劉曉麗. 數字鄉村建設相關問題及對策建議[J].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35(2):105-112.
[11] 陸冬臨,王明瑞. 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J]. 村委主任,2024,30(7):85-87.
[12] 張東潔,周燕. 保定數字鄉村建設賦能共同富裕[J]. 村委主任,2024,30(7):197-199.
[13] 夏玉林,唐劍.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農業發展困境與戰略研究[J]. 農業經濟,2023(5):3-6.
[14] 李敏. 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J].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20(11):57-61.
[15] 金強. 數字化+農業全產業鏈 開啟未來農業產業新模式[J]. 蔬菜,2022(12):1-11.
[16] 周奇,李健,王筱瓊,等. 數字經濟視域下我國農業發展的路徑探索[J]. 商場現代化,2023(15):140-142.
[17] 沈萬根,張博天. 東北邊疆民族地區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實地考察[J]. 稅務與經濟,2024(2):106-112.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