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規模化種植推進新型職業煙農培育,以云南玉溪澄江市右所鎮和龍街街道為研究區,分析2018—2023年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的發展及實踐成效。實踐表明,從2021年開始,研究區種植結構規劃趨于穩定且本土化,戶均規模穩定在4.25~5.43 hm2。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平均年齡從2018年的50.93歲降低至2023年的42.30歲,整體呈年輕化趨勢。2021年開始,隨著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穩定,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不斷增加,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長。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影響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發展的因素,提出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的發展策略。研究為新型職業煙農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煙草種植
中圖分類號 F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9-0140-05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9.030
Exploring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based on large-scale planting
JIANG Zhiyan TANG Shengzhi XU Yongxian SHUAI Jingtong ZENG Xuejiao DONG Di ZHOU Xudong
(Chengjiang Branch, Yuxi Company, Yunn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 Chengjiang 6525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based on th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in the research area from 2018 to 2023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aking Helongjie Street, Yousuo Town, Chengjiang City, Yuxi City, Yun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practical showed that from 2021, the planting structure in the area tended to be stable and localized, with the average household size stable at 4.25-5.43 hm2. The average age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in the area decreased from 50.93 years old in 2018 to 42.30 years old in 2023, showing a younger trend overall. Since 2021, with the stabl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the propor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abov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average years of education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On this basi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based on large-scale planting was proposed. The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Keywords large-scale planting; new professional tobacco farmers; tobacco planting
轉變煙葉生產組織形式,實現規模化種植,是當前煙葉生產發展的趨勢之一[1]。云南澄江在撫仙湖保護治理中,對其徑流區部分土地實行休耕輪作,以減輕農業面源污染[2]。土地破埂整治后集中連片,制定了種植“正負面清單”,恢復了種植環境友好型烤煙,為穩定核心煙區并實施規模化種植提供了條件。農業現代化的一個主要特征是適度規模經營[3-4],研究區致力于解決“誰來種煙”“怎么種好煙”等現實問題,以煙農現代化推動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著力培育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和善管理的職業煙農,以實現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5],探索出了一條職業煙農培育路徑。本文基于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培育實踐,總結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的發展及實踐成效,分析影響其培育發展的因素,提出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發展策略,為新型職業煙農培育提供參考。
1 新型職業煙農培育路徑實踐
研究區規劃了1 200 hm2核心煙田。該區域具備優質的土壤資源、完善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為打造“以煙為主、規模穩定、效益提升和持續發展”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1 種植主體確定方式
2018—2019年,規劃種煙面積由鄉鎮及村(社區)組織發動,引進種植主體;2020年,種植主體基本是前兩年參與種植的主體,意向種植面積與規劃面積基本持平;2021年意向種煙面積明顯大于規劃面積,由村(社區)接受報名,村(社區)和煙站共同審核確定種植主體;2022—2023年,意向種煙面積遠超過規劃面積,種植主體調整為村(社區)組織對規劃田塊公開競租。
1.2 新型職業煙農培育方式
2018—2019年,每33.33 hm2種煙面積由合作社配備一名生產技術人員,對煙葉生產全過程開展技術服務指導;2020年,在配備技術人員的基礎上,煙草分公司成立工作專班對核心示范區進行全程技術服務指導;2021—2023年,在配備技術人員的基礎上,煙草分公司開展全員參與科學栽煙活動,將研究區劃分為12個單元格,每名員工結對3~4戶種植主體,實行差異化精準服務,網格化管理100%覆蓋,因戶施策,指導落實精益管理。
1.3 煙農培育管理體系建立過程
2019年,研究區規劃建設煙葉高端原料基地。2020年開始建立黑名單制度。2021年開始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從種植規模、技術措施落實、交售效益、合同履約、誠實守信和遵紀守法等方面制定評價標準,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公示,對種植主體的評價結果運用體現差異化。2022年開始,開展先進表彰,對誠信評價優異者進行表彰獎勵,按照當年評定、次年結果運用的原則,從合同單產分解差異化、金融貸款差異化、產前投入補貼差異化及合作社服務差異化等方面體現。
2 新型職業煙農培育成效分析
2.1 新型職業煙農戶數與種植規模
從表1可知,2018年烤煙種植面積433.33 hm2,戶均種植規模較小,為2.74 hm2。2019年種植面積1 100.00 hm2,種植戶數達到最高(292戶)。2020年戶均規模最大,達7.15 hm2。從2021年開始種植結構趨于穩定,烤煙種植面積、種植戶數量差異不大,戶均規模穩定在4.25~5.43 hm2。
2.2 新型職業煙農戶籍結構
由表2可知,2018年,本鄉鎮種植主體戶數占比69.6%,種植面積占比75.4%,戶均規模較小。2019年規劃面積擴大,本鄉鎮種植戶數及種植總面積跟2018年相當,但引進的鎮外、縣外主體增多,特別是縣外農戶達23.0%,種植面積占比35.2%。2020年規劃面積減少,本鄉鎮、外鄉鎮和縣外農戶均有所減少。從2021年開始新型職業煙農培育不斷趨向本土化,本鄉鎮戶數穩定在91~98戶,外鄉鎮戶數穩定在52~64戶,縣外戶數占比較低。
2.3 新型304479e98d8082ebd7e02d1d4ed2b51c職業煙農年齡結構
由表3和圖1可知,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平均年齡從2018年的50.93歲降至2023年的42.30歲,整體呈年輕化趨勢。年齡超過60歲的煙農占比從2018年的8.23%降至2023年的0.70%。2021年以來,新型職業煙農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1~60歲,其中41~50歲年齡段占37.91%~40.46%,占比最高;51~60歲年齡段占比23.12%~28.10%,31~40歲年齡段占比21.68%~23.70%。
2.4 新型職業煙農文化程度
從表4可看出,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文化程度以初中學歷占比較高,約50.00%。2021年開始,隨著新型職業煙農培育趨于穩定,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不斷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2023年,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達25.87%,相比于2018年,占比增幅達13.56%;平均受教育年限9.38年,較2018年增加0.49年,增幅達5.51%。
2.5 種植效益
從表5可看出,2018年,本地種植主體占比高,且種植規模適宜,煙葉產質量較高,交售均價31.89元/kg,上等煙比例78.59%。2019—2020年,因種植主體變動較大且以外地主體為主,規模化種植管理有待提高,加之增加了下低等煙葉收購指標,造成煙葉均價及上等煙比例指標偏低。2021—2022年,隨著新型職業煙農趨于穩定,煙葉產質量較高,加之煙葉提價因素,煙農收益增幅明顯,2022年,煙葉均價36.28元/kg,上等煙比例達79.35%,均創歷史新高。2023年受極端氣候影響,上等煙比例較2022年下降,但由于運用誠信評價結果差異化合同分配,單產歷年最高,單產達2 430.75 kg/hm2,單位面積收入達86 024.24元/hm2。
3 新型職業煙農培育影響因素分析
3.1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受保護徑流區種植“正負面清單”影響,土地種植產出效益有限,對穩定職業煙農有一定影響。與烤煙輪作種植的主要是水稻、荷藕和玉米等,烤煙后主要種植蠶豆、小麥、油菜和菊花等。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全年種植效益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特別是非烤煙種植的規模化種植市場效應有待進一步充分發揮,穩定推動煙葉種植效益提升有待進一步增強。
3.2 項目資金兌現
煙農戶均種植規模較大,租金需在種植前繳付,種植管理中人工費用、生產物資費用等都需現結,前期墊付資金量較大,投入成本較高。若配套的項目資金到賬不及時,可能會影響新型職業煙農的種植積極性。
4 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策略分析
規模化種植形勢下,培育新型職業煙農隊伍至關重要。陳菲菲等[6]研究提出,鼓勵年富力強、受教育水平高、有農業經營經驗的農戶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使其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力量。具備現代經營管理能力的職業煙農是煙草農業發展的關鍵[4],以職業煙農為發展基礎,推動煙葉生產集約化、專業化和科學化,引領其生產高質量發展。
4.1 提升新型職業煙農生產技術水平
潘周云等[7]研究認為,從事規模化生產的新型職業煙農已轉變為煙葉生產經營者,其素質、文化和技術對烤煙質量和收益至關重要。提升新型職業煙農生產技術水平,一是強化科技意識,使其認識到科學栽煙的重要性;二是開展多樣化生產技術培訓,涵蓋煙葉生產各環節,并注重關鍵技術的實操;三是督促技術在田間地頭的落實,通過實踐提升煙農技術效率和經驗積累。
4.2 提升新型職業煙農管理水平
現代經營管理能力是職業煙農發展的關鍵[4]。規模化種植可借鑒工業化管理模式,注重效益提升。除科技管理外,還探索計件承包和計時定額等質量管理方法。劉天波等[8]研究認為,經營戶可通過規模種植和政策扶持提升其管理與技術水平,實現合理的利潤分配。加強對有效管理方法的總結和推廣,有助于平衡技術措施與經濟效益,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4.3 打造服務新型職業煙農軟實力
李芳芳等[9]研究認為,完善煙葉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實現煙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提升對新型職業煙農的服務水平,建立“全面、全程、全覆蓋”的專業化服務體系,降低勞動強度[4];同時,提升服務軟實力,采取結對指導、“VIP”服務等措施,解決大戶生產實際問題[1]。牛奎元[10]研究提出,針對大規模種植,探索降低管理成本的新模式,如數字化收購,加強對新型職業煙農的支持。
4.4 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針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包括生產技術、管理能力和誠信守法經營等方面。通過組織相關部門、新型職業煙農代表聯合考核并公開公示,增強考核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同時,出臺激勵政策,潘周云等[7]提出將考核結果與扶持政策等緊密結合,實行差異化獎勵,有利于激發煙農種植積極性。
4.5 “煙+N”協同發展
以糧煙協同發展為抓手,完善煙區種植制度,有助于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吳繼平[11]研究認為,規模化種植有利于形成特色農產品產業,提升土地收益,實現規模化經營效益,是農民發展為新型經營主體的動力。推動“煙+N”協同發展,需因地制宜推動煙田可持續經營,實行全生產周期管理,發揮煙葉產業優勢,拓展非煙作物產業鏈,以促進煙農增收。
5 結語
研究區已培育了一支從事煙葉規模種植“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守誠信”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在煙葉生產新形勢下,從技術、管理、服務、考核激勵和“煙+N”協同發展等方面重視新型職業煙農培育,致力于解決“誰來種煙”“怎么種好煙”的問題,運用新發展理念,配套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有利于推動煙葉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和高質量發展,穩定優質原料供應。
本文分析了2018—2023年研究區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的發展及實踐成效。從2021年開始,該區域種植結構規劃趨于穩定且本土化,戶均規模穩定在4.25~5.43 hm2;新型職業煙農平均年齡從2018年的50.93歲降低至2023年的42.30歲,整體呈年輕化趨勢;2021年開始,隨著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穩定,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不斷增加,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長。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影響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發展的因素,提出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的發展策略,為規模化種植新型職業煙農培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蔣宇仙. 關于永州烤煙大戶精細管理的思考[J]. 經濟研究導刊,2013(22):92-93,133.
[2] 趙甜香. 澄江市撫仙湖徑流區土地流轉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現狀與對策[J]. 河南農業,2020(35):4-5.
[3] 劉英,劉顯華. 實行適度規模化種植,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發展[J]. 湖南農業科學,2011(20):10-11,18.
[4] 何志東,張廣富,段焰,等. 培育職業煙農的重要性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6):285-286.
[5] 趙松峰,程占省,高水凡.培育職業煙農的意義與對策[J].河南農業,2009(12):15-16.
[6] 陳菲菲,張崇尚,羅玉峰,等. 農戶種植經驗對技術效率的影響分析:來自我國4省玉米種植戶的微觀證據[J]. 農業技術經濟,2016(5):12-21.
[7] 潘周云,岳秀娟,田景先. 岑鞏縣職業煙農隊伍現狀及發展建議[J]. 農技服務,2023,40(6):112-114.
[8] 劉天波,劉良教,李帆,等. 烤煙生產經營管理研究的意義及應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13,41(4):1760-1761.
[9] 李芳芳,宋守曄,付建邦,等. 論現代煙葉生產模式的構建[J]. 現代農業科技,2010(13):395,399.
[10] 牛奎元.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D]. 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2.
[11] 吳繼平. 加快農業現代化背景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6):189,191.
(責任編輯:何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