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推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做出了部署,為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指明了方向,也為加快整個產權交易大市場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產權交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則。為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奠定理論基礎,也為產權市場在新形勢下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難得的時機。河北產權市場對如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深走實,調整布局加快發展,有幾點思考。
一、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決定》就“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招標投標和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實現項目全流程公開管理。”這表明,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內容,也標志著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完善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22年3月25日出臺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通過“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統一產權交易信息發布機制,實現全國產權交易市場聯通”方式,建立統一的產權大市場;通過“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方式,推進統一的公共資源大市場建設。這些均明確了作為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區域性產權市場,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其順利發展的根本保證。
基于此,河北產權市場將從四個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步伐。一是梳理交易管理系統和項目品類。在對交易信息認真把關的情況下,按照要求將所有上報國務院國資委監測系統的交易信息應報盡報,同時上報協會的再發布系統,有利于擴大交易信息發布范圍和全國性數據匯聚。二是鏈接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系統。在和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平行運行情況下,擬在對接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系統后,進一步分別對接省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交易管理系統,和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深度融合,準確地將交易數據上傳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系統。三是拓寬產權交易平臺合作區域。和影響較大的全國性第三方交易平臺對接合作,將河北的交易信息更大范圍發布出去,以便提高成交率和增值率。四是積極破除產權交易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加強京津冀的區域合作,加大區域內不同領域、不同部門的業務合作。
二、進一步拓展產權市場發展寬度
完善要素市場建設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要素市場涉及土地、勞動、資本、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的流通、交易和配置。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各方權益,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是完善要素市場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實現途徑。《決定》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對完善要素市場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完善要素市場建設,有助于推動要素市場“全要素”發展。目前產權市場還處在“不完全要素”階段,下一步需要向“全要素”前進。目前,一些產權交易市場已經比較深入地涉及二級土地市場交易、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數據產品交易,而且這些領域的交易市場發展往往離不開產權市場的參與。
基于此,河北產權市場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拓展產權市場發展寬度。一是完善土地要素市場建設。河北產權市場已參與大量企業土地資產交易,且有成熟的交易模式、流程和交易系統。目前各地正廣泛開展盤活存量資產,涉及不同類別企業、政府部門中大量的土地資產。下一步,河北產權市場將進一步完善土地交易系統和流程,形成獨立的子板塊,對接國土管理部門,參與到土地交易市場的建設中去。二是完善技術要素市場建設。繼續和科學技術管理部門合作,加大科學技術轉化平臺的建設;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合作,探討建立知識產權轉化交易平臺;提供知識產權轉化的基礎性服務工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助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是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利用現有的京津冀數據實驗室,開發數據場景,和第三方數據公司合作開發數據產品,和數據主管部門探討數據產品交易工作。四是完善管理要素市場建設。充分發揮雄安股權交易所的作用,服務好地方企業掛牌上市和轉板上市工作,建設好地方資本市場,做好風險防控。
三、鞏固傳統領域,做深做細新領域
產權市場的根本和主責主業是國有企業的產股權和資產交易,河北產權交易市場將繼續大力發展國有產權交易業務,力爭最大可能地實現全省國有產權交易“應進必進”,在穩固好省屬企業交易業務的同時,采取各種辦法,通過多種途徑開拓省內各市區縣國有資產交易業務,以便實現全省國有產權進場交易,交易規模和市場影響力穩步提升。
河北產權交易市場以創新思維做深做細新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有企業采購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的范疇,將從“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擴大至所有采購交易活動,將對國有企業采購監督管理機制產生重要影響,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的措施之一,也是產權交易市場拓展新的業務板塊的機遇。目前除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外,國有企業其他采購交易活動的信息仍然分散、割裂,信息公開和共享機制缺乏統一規范、有效監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不久,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及時出臺的《關于規范中央企業采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中央企業采購工作做出了明確要求。河北產權市場將參照中央企業采購管理的有關規定,搭建地方企業采購平臺,完善平臺的功能模塊,滿足國有企業采購的多樣化需求,服務好地方企業的采購工作,企業采購平臺的搭建將有助于實現國有企業采購的公開透明,減少腐敗風險,提高采購效率和質量,同時增加產權市場的業務板塊和業務品類。
四、持續加強自身建設,適應市場發展
《決定》對建立健全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指出要“實現項目全流程公開管理”,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這既包含對產權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為產權市場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
基于此,河北產權市場將從四個方面持續加強市場自身建設。一是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系統、交易規則、監管機制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在保持傳統產權交易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市場功能,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二是加強產權市場風險防控。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市場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加強產權交易市場內控和外部風險防范制度、規則和內設機構建設,加強流程管理,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完善服務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在各個環節為交易雙方提供政策咨詢、信息發布、交易撮合、資金結算等一站式服務。三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權交易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提高交易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風險。四是加強跨區域合作與交流。加強不同地區產權交易市場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促進市場的互聯互通和協同發展,加強對交易行為的監管和約束,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提高產權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