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股份”)、中交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投資”)、重慶市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水投”)簽署《中交重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重慶水投以所持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市弘禹水利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向中交投資所屬中交重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重投”)增資,增資金額 78 637 萬元,對應股權比例25.02%。交易完成后,中交重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變更為“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至 26.67 億元,中交股份持股比例 41.24%,中交投資持股比例 33.74%,重慶水投持股比例25.02%,具有水利行業設計甲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成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交集團)在水利水電投、建、營一體化的二級總部企業。2024年1月,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成立。
本次交易是重慶市與央企推進股權合作的首次實踐,是重慶央地合作落地的標志性成就,是央地進行水利共建合作結出的碩果,也是重慶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深入參與推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的重要舉措。在國有資產盤活等方面具有樣板作用,將為國家重大水利戰略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央企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一、聚焦區域水網建設,服務國家戰略,補齊水利水電產業鏈
由于水利建設行業投資大、周期長,因此水利工程相關產業鏈長,對重點區域和上下游產業的帶動力強,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市場之一,2023年水利建設投資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共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 996億元,吸納就業273.9萬人。
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疊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規劃要素。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前景廣闊。作為獨具特色的“山城、江城”,自建立直轄市以來,重慶水利建設雖得到長足發展,但水旱災害頻發,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正處于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的攻堅期,是解決“一區兩群”水利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關鍵期,是優化水網布局、結構、功能與組網方式的窗口期,迫切需要以水網統領重慶市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水利現代化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為進一步提速水利基礎建設,2022年6月,重慶印發《重慶市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創新十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創新,提出:“推動市級水利投融資企業、水利建設企業等與央企合作,支持中央企業、外資企業在渝設立水利水電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推動我市水利投融資、水利項目建設等企業與中央企業合作,組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投資建設、經營管理一體化公司,推動重慶水網重大項目落地。”2023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堅持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多方面作用”,全面吹響國家水網建設號角。
相對于常規建筑業,水利建設行業的技術要求高,各類技術集成度大,施工技術裝備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行業進入壁壘較高,競爭主體主要集中于資金雄厚、管理先進、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大中型企業之間。“十三五”以來,作為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亞洲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中交集團積極進入水利建設市場,完善水利水電工程全產業鏈能力,補強在專業細分領域產業鏈條。重慶龐大的水利水電建設市場,建設可持續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的目標任務,為中交集團深耕區域市場、加快水利產業布局提供了機遇。2023年8月,中交集團啟動中交重投市場化增資擴股,借助區域投建運一體化平臺,整合水利行業優質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實現水利業務跨越式發展。
二、把控關鍵節點,股權增資實現引戰、降本“雙贏”
中交重投成立于2020年5月,由中交投資集團、中交二航局、一公局集團、三公局、中交路建、西南投資公司等6家中交二級公司出資設立,注冊資本20億元,是中交集團在重慶設立的唯一投建營一體化平臺,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其中,中交投資持股45%,是第一大股東。經歷四年的發展,中交重投深度融入重慶市城市發展大局,在城市綜合開發、城市更新、新基建、特色地產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投資帶動中交集團基建、設計、機電等配套產業在渝發展,樹立了中交集團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品牌。“十三五”以來,中交集團在渝累計新簽合同總額超過3000億元,業務涵蓋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城市更新、城市綜合開發等多個領域,打造了552米跨徑的“世界第一拱”朝天門長江大橋、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白居寺長江大橋等多個“第一”。
重慶水資源豐富,擁有發展水利水電業務的天然優勢,依托中交集團深耕重慶的良好基礎,以中交重投為合作平臺,整合重慶水利行業優質資源,拓展區域水利水電市場,有利于完善中交集團水利水電工程全產業鏈能力,逐步將水利水電工程打造為中交集團重要業務板塊,最終實現全國化布局,打響“中交水利”品牌,進入行業第一梯隊。按照規劃,中交重投未來將作為中交集團水利水電領域全國總部。因此,此次增資對中交集團產業布局、重慶水利建設意義重大。重慶聯交所發揮產權交易平臺專業化優勢,圍繞項目進場前、中、后重點環節,主動對接交易各方,提供政策輔導、方案策劃、交易組織等全流程服務,助力重慶水利產業重組重大項目落地。
一是增資企業提級,匹配業務總部地位。央企擁有較為復雜的組織結構,其中二級子公司處于第二梯隊,直接隸屬于央企集團公司,是集團公司業務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所在領域或地區內擁有較高的市場地位和業務影響力,是集團公司實施戰略和開展業務的重要支撐點,在集團內部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中交集團水利水電領域承載平臺,將中交重投由三級子公司提級為二級子公司,與其水利產業全國總部地位相匹配。為此,中交股份通過收購中交二航局、一公局集團、三公局、中交路建、西南投資公司等5家公司持有的中交重投股權,以持股55%成為中交重投控股股東,中交投資集團持股45%,中交重投成為中國交建的二級公司。
二是股權出資方式,實現引戰、降本“雙贏”。本次增資旨在引入具備戰略資源的投資方,完善中交集團水利水電工程全產業鏈能力,補強在專業細分領域產業鏈條,為最大限度實現重組目標、降低交易成本,經過反復論證,項目最終確定采用股權出資方式交易。采用股權出資,引入具備戰略資源的投資方,實現強強合作、資源共享,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能維系投資方對原有公司和產業的影響力控制力,有利于豐富股權權能、調動投資積極性。
三是確定資格條件,明確遴選方式。在投資方資格條件方面,要求實繳出資額不低于2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規模不低于500億元和凈利潤不低于2億元,具有水利行業勘察、設計、咨詢、施工相應資質與資信;在遴選方式上,重點考量投資方在水利行業勘察設計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水利相關工程項目承接能力、產業鏈上下游可導入的戰略資源和行業資源,以及資產規模和資源協同共享能力。
2023年12月,中交重投增資項目在重慶聯交所成功引入重慶水投集團為新股東,重慶水投集團以旗下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及重慶市弘禹水利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出資入股中交重投,增資額7.86億元。
三、創新央地合作模式,做大產業規模,打響行業品牌
一是做強做大中交集團水利水電產業。中交重投增資完成后,更名為“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長江建設”),注冊資本增加到26.67億元,具有水利行業設計甲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成為中交集團在水利水電投、建、營一體化的二級總部企業。按照規劃,公司將全力拓展重慶水利水電市場,力爭到2025年水利水電工程合同額達到近千億規模;在做大業務體量的基礎上,公司將升級水利水電特級資質,逐步實現全國化布局,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進入行業前列,打響“中交水利”品牌;未來,公司還將全面提升水利水電全產業鏈能力,立足重慶,輻射西南,走向全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力爭市場份額、投資規模和盈利能力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二是提升重慶水利水電全產業鏈能力。綜合重慶水利水電領域稟賦突出、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等優勢,中交長江建設成立后,通過整合中國交建獨有的江河湖海、航電一體化產業優勢和重慶水投集團水資源規劃、投資、設計、勘測等專業能力,將實現中央企業與重慶市屬企業在投融資、市場經營、設計建造、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強強聯合,對重慶水投集團適應水利投融資政策改革、進一步擴充重慶水利水電業務市場、推動所屬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中交集團全球化、國際化優勢賦能,將助力重慶水利水電產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國家水網建設、防洪體系建設、農村供水工程、灌區新建改造、河湖生態治理等水利重點領域,成為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載體,并助力重慶水利水電積極融入國際市場,提升全產業鏈能力。
三是創新區域央地合作模式。重慶水投集團以優質資產與中交集團開展股權合作,共同組建中交長江建設,是重慶市與央企推進股權合作的首次實踐,有利于充分調動央地兩級積極性,圍繞水利水電、基礎設施、生態環保三大業務板塊,打造水利產業全生命周期運營商、城市發展產業鏈綜合服務商、工程建設領域總承包商,高質量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以及“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對助力重慶全面建設現代化水網、提升防洪能力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有著重要意義,開啟了央地股權合作的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