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新華社解放軍分社高級記者查春明
回放:1992年,查春明接到去青島采訪原海軍401醫院副院長蘇肇琇的任務。采訪過程很順利,在拍照片時,單位又選派了4名優秀的女兵一起配合拍照。查春明采訪結束回到北京后,他的這次采訪拍攝的照片被廣泛采用,分別發表在報紙和雜志上。

退休后,查春明在家整理曾經發表過的新聞圖片,發現自己拍的照片被雜志和畫報用做封面的竟達500多個,于是萌發了尋找“封面人物”的念頭。
從哪開始呢?查春明想,自己是從青島海軍基地調到新華社的,所以就計劃從青島開始,就從1992年的這次采訪開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蘇肇琇在2007年執行任務途中因公殉職了。這個意外促使他想進一步了解情況,可是當年一起拍照的女兵都沒有留姓名,更沒有留下電話,給聯系增加了難度。
畢竟過去30多年了,人的相貌變了,工作也肯定有了變動,尋找難度可想而知。憑著一名新聞人的執著和堅韌,經多方聯系,終于在今年收到了好消息。

前不久,在老戰友的熱心聯絡和精心安排下,他們終于見面了!4名女兵分別是梁濤、李原、趙淑蘭和趙輝。交談中得知,梁濤,1996年轉業到地方,后又辭職與朋友合伙開了公司,目前在城陽設有工廠。
李原,二級調研員,2006年轉業后至青島市市南區政府后,曾在區文化、科技、總工會等多個部門工作任職。趙淑蘭,2O12年在原401醫院干部病房擔任護士長。退休后仍然堅持在一線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趙輝,成為一名正師職,職稱副高職護士長。共獲得科技進步獎8項,發表論文20余篇。現已退役,繼續從事健康行業。
交流中,大家得以詳細地了解蘇肇琇的事跡。
蘇肇琇,女,上海市人,畢業于上海同德醫學院,中共黨員。1925年5月出生,1951年7月入伍。曾任主治軍醫、主任醫師、副院長等職,與丈夫潘達德同在401醫院任副院長。2次榮立二等功,5次榮立三等功。先后被評為全軍先進工作者、海軍保健工作先進標兵、海軍先進老干部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軍后勤先進工作者、青島市“十佳”文明醫務工作者,獲得“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范人物”榮譽稱號;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婦女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退休后,應廣大患者的請求,醫院專門為其設立“蘇肇琇診室",繼續為官兵和群眾服務。2007年在執行任務途中,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因公犧牲。
2007年5月8日,蘇肇琇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診室給病人看病。上午10點多,醫院政治處打來的電話,通知她下午出發到外地參加一個報告會。原計劃是第二天出發,提前了一天。放下電話,蘇肇琇也沒有多想,繼續耐心地為患者做完檢查。直到中午12點多,蘇肇琇才回家匆匆吃了幾口飯,抓緊收拾好行李,便坐車去了火車站。

臨走前,蘇肇琇不忘在診室門口貼上留言條,寫道:“5月8日下午,去河南150醫院出差兩周,門診暫停——蘇肇琇啟”。10多天過去,診室來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他們四處打聽蘇肇琇什么時候回來。當聽說蘇肇琇在執行任務中因突發疾病犧牲,他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白紙黑字竟然成了永別的“留言”。
在青島,“蘇氏檢查法”是出了名的。蘇肇琇給人看病,從不輕易讓病人做CT、核磁共振、彩超等檢查,而是先采用傳統的“望、聞、問、切”,她一邊輕聲細語地詢問病史,一邊仔細查看病人的舌苔、嗅口味、叩心肺、按腹部、摸血管、捏腳掌……每個病人,她都要從頭檢查到腳,問問這兒酸不酸,那兒疼不疼,并俯下身子看看腿腫不腫。有人說,都什么年代了,有那么多先進醫療檢查設備不用,何苦費這么大勁?蘇肇琇卻語重心長地說:“醫生多一份麻煩、多一份細心,患者就多一份放心、少一份擔心;醫生多一些動手,患者就少一些費用。”醫院醫務處的一份統計顯示,幾十年來,蘇肇琇看過的病人沒有出現一例誤診,經她看過的患者,檢查費用也很少。

在蘇肇琇診臺右邊的抽屜里,有4摞用細皮筋捆扎整齊的掛號單據。密密匝匝數下來有1476張,最早的一張是2005年11月8日,最后一張是2007年5月8日,正是她外出執行任務的日子。按醫院規定,像蘇肇琇這樣被返聘的專家,每張掛號單據可提成2.7元,每個月結算一次,過月作廢,這1476張累加起來可以提成3985.20元。從二樓診室到一樓結算處領取提成,近在咫尺,蘇肇琇從沒有領過一次。
“把錢看重了,做人氣節就會輕了,還是做人做事勝于金。”在蘇肇琇留下的講話稿中,這句話下面劃了一道粗粗的紅線。蘇肇琇從醫56年,以“醫之大者”的風范,矢志為兵為民,潛心醫治疾患,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7年12月,原濟南軍區授予蘇肇琇生前工作的診室為“蘇肇琇診室”榮譽稱號。
緬懷先模激勵后人,要分別時,查春明把剛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集《走向大洋》和事先準備好的封面照片送給大家,每個人都在照片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紀念。
※ 查春明簡介
查春明,新華社解放軍分社高級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海洋攝影家協會副會長、新華社“十佳記者”。專業技術五級,海軍大校軍銜,青島教育學院漢語言專業大專畢業,解放軍南京政院新聞本科學歷。
1976年12月,查春明在青島加入海軍,曾任艦艇電工、電影放映員、電影組長、俱樂部主任,從事美術創作宣傳工作。1985年10月,查春明在海軍青島基地政治部從事新聞攝影工作。1990年4月,調入北京新華社解放軍分社任軍事攝影記者。
查春明已在國內外報刊發表攝影作品20000余幅,200余幅作品在全國性攝影評比中獲得獎牌。曾多次獲全國新聞攝影作品評選金、銀、銅獎,三次榮獲中國新聞獎新聞攝影獎,兩次榮獲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攝影藝術獎,六次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1991年獲得“中國抗洪救災優秀攝影記者”稱號,2009年同時獲得“中國航天攝影飛天獎”、“2008抗震救災優秀攝影家”和“全國抗震救災優秀新聞攝影記者”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查春明曾20多次赴南沙、西沙群島采訪,成為乘海軍艦載直升機完成航拍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第一人。他參加過89青島黃島油庫大火,91、94、98中國南方大抗洪,97長江三峽大截流,97香港回歸、99澳門回歸,99煙臺海難大營救,2001中美撞機事件,2008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神舟”載人飛船系列發射,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世紀大閱兵,9·3勝利日大閱兵,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大閱兵,海軍黃海大閱兵,中國第一艘航空母“遼寧艦”入列海軍,殲-15艦載機首次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中國民航客機首次降落南沙永暑礁機場,建軍90周年朱日和沙場大閱兵等重大事件采訪。
已出版和發行《瞬間》《跨越大洋看世界》《新世紀航程》《請祖國檢閱》《鐵甲雄風》《卡拉奇亮劍》《情灑亞非》等14本攝影作品集和《走向深藍的航跡》《熱血軍魂》《走向大洋》紀實文學作品集。
多幅攝影作品被中央檔案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海軍博物館、海軍檔案館、雷鋒紀念館收藏。